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cpu缓存一致性

概览

在CPU架构中,Invalid Queue(无效队列)和Store Buffer(存储缓冲)是处理内存访问和一致性的重要组件。为了理解它们的作用,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一下现代CPU的内存访问和缓存一致性问题。

CPU架构基本概念

  1. 缓存层次结构:现代CPU通常具有多级缓存(如L1, L2, L3)来加速数据访问。
  2. 内存一致性模型:多核处理器需要保证各核看到的内存数据是一致的,这涉及缓存一致性协议(如MESI, MOESI)。
  3. 乱序执行:为了提高性能,现代CPU通常会乱序执行指令。这意味着指令的执行顺序可以与程序中的顺序不同。

Store Buffer

Store Buffer(存储缓冲)是一个用于保存即将写入内存的数据的缓冲区。它的主要作用包括:

  1. 隐藏内存写入延迟:写入操作比读取操作慢,因为写入需要确保数据正确存入内存或缓存。通过使用存储缓冲,CPU可以在数据实际写入内存前继续执行其他指令,从而提高效率。
  2. 保证乱序执行的正确性:在乱序执行中,存储缓冲区可以保存尚未提交到缓存或内存的数据,以确保内存访问的正确顺序。例如,如果一个加载指令在一个存储指令之前执行,但它们操作相同的内存地址,存储缓冲可以确保加载指令获取到正确的数据。
  3. 实现内存一致性:在多核处理器中,存储缓冲区可以帮助管理不同核的写入操作,确保一致性协议的正确实现。

Invalid Queue

Invalid Queue(无效队列)是用于管理缓存一致性协议中的无效化操作的队列。它的主要作用包括:

  1. 缓存一致性维护:在多核系统中,当一个核修改某个缓存行的数据时,其他核的对应缓存行需要被标记为无效(invalid)。无效队列用于跟踪这些无效化请求,确保其他核能够正确响应。
  2. 减少一致性延迟:通过使用无效队列,可以更高效地处理无效化操作,减少一致性协议带来的延迟。例如,当一个核写入一个共享变量时,无效队列可以快速通知其他核,使得这些核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缓存状态。

结合架构图的解释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多核CPU架构图,图中包括L1缓存、L2缓存、核心(core)、存储缓冲(store buffer)、无效队列(invalid queue)等。

在这个架构中:

  1. 存储缓冲区的作用:当核心0执行一个存储操作时,数据首先进入存储缓冲区,而不是直接写入L1或L2缓存或主内存。这样核心0可以继续执行其他指令而不等待存储操作完成。当数据从存储缓冲区写入缓存或内存时,保证内存一致性的必要操作(如无效化其他核的缓存)会被触发。
  2. 无效队列的作用:假设核心0写入了一个共享变量,导致这个变量所在的缓存行需要在其他核的缓存中标记为无效。这时,无效队列会记录这个无效化请求,并通知核心1,使其L1缓存中的对应缓存行标记为无效。这样,核心1下次访问该缓存行时,就会发现数据无效,需要从L2缓存或主内存中重新加载最新的数据。

总结

  • Store Buffer:用于缓存即将写回主内存的数据,缓解写延迟、支持乱序执行,并帮助缓存一致性协议协调处理器间的写操作。
  • Invalid Queue:用于管理缓存行的失效操作,记录需要失效的缓存行,确保其他处理器不会读取过时或不一致的数据。

这两者通过配合工作,协同维护多核处理器系统中的缓存一致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内存访问、避免了数据竞争,提高了多核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吞吐量。

Q&A

问题1

如果Store Buffer中的数据没有写会主内存之前,其他cpu要访问被修改的数据发现在Invalid Queue中,这个时候如何获取到最新的一致性内存数据?

当一个处理器的Store Buffer中的数据尚未写入主内存时,其他处理器可能会发现它们缓存中的数据已经失效(即被标记为无效)。这种情况下,其他处理器如何获取到最新的一致性内存数据,取决于缓存一致性协议和不同处理器的缓存交互方式。通常情况下,这个过程会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缓存一致性协议(例如 MESI 协议)

在多核处理器系统中,缓存一致性协议(如 MESI, MOESI, MSI 等)确保各个核心之间的缓存保持一致。当一个处理器修改了缓存中的数据时,这些协议负责通知其他处理器或缓存,让它们知道这些缓存数据已经过时,需更新或无效化。

2. Invalid Queue 和 Store Buffer 的协作

假设当前的场景是:一个处理器(比如 CPU1)修改了某个内存位置的值并将其存储在自己的缓存中,同时将该写操作记录在其Store Buffer中。但由于Store Buffer中的数据尚未写回主内存,其他处理器(比如 CPU2)尝试访问相同内存位置的缓存数据,发现该缓存行已经被标记为无效(invalid)。

3. 获取最新一致性内存数据的步骤

  1. CPU2检测到缓存失效(Invalid)
    • 当 CPU2 访问到某个缓存行并发现其无效时,它知道该缓存行的内容已经过时。此时,CPU2 需要从一个有效的源获取最新的数据。
  2. Store Buffer 中的写入尚未完成
    • CPU2 可能会从 Store Buffer 中获取最新数据。在许多现代处理器架构中,如果其他处理器的写入操作尚未写回主内存,Store Buffer 的数据可以在处理器间直接传递。为了保证一致性,Store Buffer 会将未写入主内存的数据传播给其他处理器,通常通过一个消息传递或总线广播的方式。
    • 例如,在 MESI 协议中,当一个核心写数据时,它可能会将修改的数据广播到其他核心,或者将数据传送到其他核心的缓存中,使得其他核心能够立即获取到最新的数据,而不必访问主内存。
  3. 其他 CPU 获取最新数据
    • 如果 CPU2 需要从 Store Buffer 中获取数据,它会通过总线协议或缓存一致性协议(如 MESI)向 CPU1 请求获取该缓存行的数据。CPU1 会检查其 Store Buffer 并将数据直接传送给 CPU2,而不需要先写回主内存。
    • 在这种情况下,CPU2 将直接从 CPU1 的 Store Buffer 中读取数据,这样就能获得最新的数据,而不必等到数据写回主内存。
  4. 数据同步
    • 一旦数据被传递或同步到其他 CPU 的缓存中,其他核心的缓存会标记该缓存行为有效(ExclusiveShared 状态),并允许其继续操作数据。
    • 如果 Store Buffer 中的数据最终写回主内存,内存中的数据会更新,且其他缓存中的副本会保持一致。

4. 总结

当一个 CPU 的 Store Buffer 中的数据还没有写回主内存,而其他 CPU 需要访问相同的数据时,它们通常会通过缓存一致性协议(如 MESI)来协调数据访问。具体来说:

  • 其他 CPU 会检测到缓存数据无效(invalid)。
  • 它们会通过总线或一致性协议向修改数据的 CPU 请求数据。
  • 如果数据尚未写回主内存,修改的数据会直接从 Store Buffer 传递给其他 CPU。

这种机制确保了即使数据还没有写回主内存,其他 CPU 也能通过缓存一致性协议(例如 MESI)获取到最新的一致性数据,避免了缓存不一致问题。

问题2

store buffer乱序执行,那么如何要求按照顺序执行,比如:java中的volatile关键字的原理如何实现的?

在多核处理器架构中,Store Buffer(存储缓冲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缓存数据写入主内存的操作。由于处理器的乱序执行(Out-of-Order Execution)特性,指令可能并不会严格按照程序的顺序执行,造成存储操作可能会先于读取操作或顺序与程序中的指令顺序不一致。为了保持一致性和正确的执行顺序,**volatile** 关键字在 Java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通过特定的硬件内存模型机制确保了正确的顺序执行。

1. 乱序执行与 Store Buffer

现代处理器采用乱序执行来提高性能,即指令可能不按照程序中的顺序执行,而是根据数据依赖关系动态安排执行。乱序执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化利用 CPU 的资源(如执行单元、寄存器等),避免处理器因等待数据而闲置。

Store Buffer 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缓冲写操作的角色。当 CPU 执行写操作时,数据首先进入 Store Buffer,然后再写入主内存或缓存。由于乱序执行,Store Buffer 中的数据可能不会按照严格的程序顺序立即写回主内存,而是可能先执行其他指令。

为了保证程序的正确性,特别是在并发环境下,需要有机制来确保对共享数据的访问遵循一定的顺序。

2. **volatile**** 关键字的作用**

在 Java 中,**volatile** 关键字用于声明变量,以确保在多线程环境中对变量的写操作和读操作能够保持顺序性和一致性。

2.1 **volatile**** 的内存语义**

volatile 关键字确保以下两个重要的内存语义:

  • 可见性(Visibility):当一个线程修改了 volatile 变量的值,其他线程能够立即看到这个值。换句话说,volatile 确保了所有线程都从主内存读取到最新的变量值,而不是从自己的本地缓存中读取过时的数据。
  • 禁止重排序(Ordering)volatile 变量的读写操作不会发生指令重排序,即保证对 volatile 变量的读写操作不会被其他指令重新排序。具体来说,它会确保对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不会被排在前面的代码之后,也不会被排在之后的代码之前执行。
2.2 **volatile**** 的实现原理**

Java 内存模型(JMM,Java Memory Model)定义了多线程程序如何交互和共享内存。volatile 关键字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内存可见性和禁止重排序:

  • 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s):JMM 通过使用硬件提供的内存屏障来实现 volatile 的保证。内存屏障是一种特殊的 CPU 指令,用来控制指令的执行顺序,保证某些操作按特定顺序执行。
    • 写屏障(Store Barrier):保证在 volatile 变量写操作之前,所有之前的写操作会先被写回内存。
    • 读屏障(Load Barrier):保证在 volatile 变量读操作之后,所有之后的读写操作会从内存中读取最新值。
  •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会立刻刷新到主内存**:当对一个 volatile 变量进行写操作时,处理器会确保该操作立刻刷新到主内存中,并且后续对该变量的读取操作会从主内存中获取,而不是从缓存中获取。
  • **volatile**** 变量的读操作会立刻从主内存读取**:当一个线程读取 volatile 变量时,处理器会确保从主内存中获取最新的值,而不会使用本地缓存中的值。
2.3 **volatile**** 与 Store Buffer 的关系**

在使用 volatile 时,Java 内存模型通过硬件和内存屏障确保了如下几点:

  • 对于写操作,volatile 变量的写入会立刻刷新到主内存,并且写屏障会确保它不会被 Store Buffer 延迟,避免因乱序执行导致的写操作不按顺序写回主内存。
  • 对于读操作,读屏障会确保从主内存获取到最新的值,避免读取到过期的缓存数据。

3. 禁止重排序与乱序执行

在乱序执行的过程中,处理器通常会为了提高性能将一些指令重新排列执行。比如,可能会先执行一些不依赖于之前指令的操作,或者推迟一些操作直到需要时才执行。

**volatile**** 的禁止重排序保证**了对 volatile 变量的访问不会乱序。具体来说:

  • 写入 **volatile** 变量的操作不会被乱序:即使其他的写操作已被处理,处理器会保证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会按顺序完成。
  • 读取 **volatile** 变量的操作也不会被乱序:处理器不会先读取 volatile 变量后再进行其他操作,这会确保在其他线程更新该变量后,读取到的是最新值。

4. **volatile**** 的局限性**

尽管 volatile 可以确保内存可见性和禁止重排序,但它并不是一个万能的同步工具。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是不可中断的,但它并不保证原子性。对于需要原子性的操作(如自增),volatile 可能并不适用,通常需要使用 synchronizedjava.util.concurrent 提供的原子类。

5. 总结

  • 乱序执行:处理器通过 Store Buffer 等机制允许指令乱序执行,以提高性能。然而,在多核处理器中,这会导致数据一致性问题。
  • **volatile**** 的作用**:在 Java 中,volatile 通过内存屏障和写入/读取主内存的机制来保证内存可见性禁止重排序。它通过硬件实现,确保了处理器在多核环境中按顺序对 volatile 变量进行访问,从而避免了由于 Store Buffer 引起的不一致性。
  • 与 Store Buffer 结合volatile 变量的访问不会被延迟存储(即写操作不会留在 Store Buffer 中),并且读取操作会直接从主内存中获取最新数据,确保顺序执行。

通过 volatile,Java 程序能够在并发环境下保持更严格的顺序性和一致性,特别是在多线程访问共享变量时。

参考

  1. http://www.rdrop.com/users/paulmck/scalability/paper/whymb.2010.07.23a.pdf
  2. https://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memory-barriers.txt
http://www.xdnf.cn/news/384103.html

相关文章:

  • C语言模糊不清的知识
  • BC12-字符金字塔
  • 【C++贪心 位运算】B3930 烹饪问题|普及
  • RESTful API 与传统 API 设计:深度对比与完整实践指南RESTful 与 传统 API 的核心区别
  • 基于STM32的LCD信号波形和FFT频谱显示
  • Pandas 内存不足 或 UDF 执行慢
  • Python面向对象编程:初识类与对象
  • c++学习之路(3)
  • sched_fair 调度:负载权重、虚拟运行时间与最小虚拟时间
  • 安达发|制药车间生产计划准备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
  • 力扣刷题(第二十二天)
  • 最小生成树
  • 挪度半身复苏小安妮模型QCPR成人半身急救心肺复苏模拟人
  • Python训练营打卡DAY21
  • Yocto中的${D}解读
  • CTFd 文件上传模块解读
  • CSDN 中 LaTeX 数学公式输入方法
  • NVMe控制器之仿真平台搭建
  • 深入探究 InnoDB 的写失效问题
  • C34-递归函数编码实战
  • Profinet转CanOpen协议转换网关,破解工业设备“语言障碍”
  • 前端CSS场景题篇【持续更新】
  • Pass@1、EM、LC-winrate/winrate、CSL—— 大模型评测指标
  • Linux时间同步服务
  • Java多线程(超详细版!!)
  • 智能指针:C++内存管理的现代解决方案
  • 专业级软件卸载工具:免费使用,彻底卸载无残留!
  • 【CF】Day56——Codeforces Round 940 (Div. 2) and CodeCraft-23 BCD
  • 警备,TRO风向预警,In-N-Out Burgers维权风暴来袭
  • 25.K个一组翻转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