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从 SpringBoot 到微服务架构:Java 后端开发的高效转型之路

从 SpringBoot 到微服务架构:Java 后端开发的高效转型之路

一、引言

在 Java 后端开发领域,Spring 框架一直是企业级应用的首选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业务复杂度的提升,传统单体架构的弊端逐渐显现,而 SpringBoot 与微服务架构的组合,正成为现代企业级开发的黄金搭档。本文结合【狂神说 Java】SpringBoot 教程中的核心内容,深入解析 SpringBoot 的核心价值与微服务架构的设计思想,帮助开发者快速掌握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

二、SpringBoot:简化 Spring 开发的 “一键启动” 神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什么是Spring

Spring是一个开源框架,2003 年兴起的一个轻量级的Java 开发框架,作者:Rod Johnson 。

Spring是为了解决企业级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简化开发。

(二)Spring是如何简化Java开发的

为了降低Java开发的复杂性,Spring采用了以下4种关键策略:

1、基于POJO的轻量级和最小侵入性编程;

2、通过IOC,依赖注入(DI)和面向接口实现松耦合

3、基于切面(AOP)和惯例进行声明式编程;

4、通过切面和模版减少样式代码;

(三)什么是SpringBoot

学过Javaweb的同学就知道,开发一个web应用,从最初开始接触Servlet结合Tomcat,跑出一个Hello Wolrld程序,是要经历特别多的步骤;后来就用了框架Struts,再后来是SpringMVC,到了现在的SpringBoot,过一两年又会有其他web框架出现;不知道你们有没经历过框架不断的演进,然后自己开发项目所有的技术也再不断的变化、改造,反正我是都经历过了,哈哈。言归正传,什么是SpringBoot呢,就是一个Javaweb的开发框架,和SpringMVC类似,对比其他Javaweb框架的好处,官方说是简化开发,约定大于配置,you can"just run",能迅速的开发web应用,几行代码开发一个http接口。

所有的技术框架的发展似乎都遵循了一条主线规律:从一个复杂应用场景衍生一种规范框架,人们只需要进行各种配置而不需要自己去实现它,这时候强大的配置功能成了优点;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根据实际生产应用情况,选取其中实用功能和设计精华,重构出一些轻量级的框架;之后为了提高开发效率,嫌弃原先的各类配置过于麻烦,于是开始提倡“约定大于配置”,进而衍生出一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是的这就是Java企业级应用->J2EE->spring->springboot的过程。

随着 Spring 不断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项目整合开发需要配合各种各样的文件,慢慢变得不那么易用简单,违背了最初的理念,甚至人称配置地狱。Spring Boot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被抽象出来的开发框架,目的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的使用 Spring 、更容易的集成各种常用的中间件、开源软件;

Spring Boot 基下Spring 开发,Spirng Boot 本身并不提供 Spring 框架的核心特性以及扩展功能,只是用于快速、敏捷地开发新一代基于 Spring 框架的应用程序。也就是说,它并不是用来替代Spring 的解决方案,而是和 Spring 框架紧密结合用于提升 Spring 开发者体验的工具。SpringBoot 以约定大于配置的核心思想,默认帮我们进行了很多设置,多数 Spring Boot 应用只需要很少的Spring 配置。同时它集成了大量常用的第三方库配置(例如 Redis、MongoDB、Jpa.RabbitMQ、Quartz 等等),Spring Boot 应用中这些第三方库几乎可以零配置的开箱即用。

简单来说就是SpringBoot其实不是什么新的框架,它默认配置了很多框架的使用方式,就像maven整合了所有的jar包,spring boot整合了所有的框架。

Spring Boot 出生名门,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又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生态足够完善Spring Boot 已经当之无愧成为 Java 领域最热门的技术。

Spring Boot的主要优点:

  • 为所有Spring开发者更快的入门
  • 开箱即用,提供各种默认配置来简化项目配置
  • 内嵌式容器简化Web项目
  • 没有冗余代码生成和XML配置的要求

程序=数据结构+算法(集合框架) ;程序员

程序=面向对象+框架;码农

三、微服务架构:应对复杂业务的分布式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微服务?

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它要求我们在开发一个应用的时候,这个应用必须构建成一系列小服务的组合;可以通过http的方式进行互通。要说微服务架构,先得说说过去我们的单体应用架构。

(二)单体应用架构

所谓单体应用架构(all in one)是指,我们将一个应用的中的所有应用服务都封装在一个应用中。

无论是ERP、CRM或是其他什么系统,你都把数据库访问,web访问,等等各个功能放到一个war包内。

  • 这样做的好处是,易于开发和测试,也十分方便部署;当需要扩展时,只需要将war复制多份,然后放到多个服务器上,再做个负载均衡就可以了。
  • 单体应用架构的缺点是,哪怕我要修改一个非常小的地方,我都需要停掉整个服务,重新打包、部署这个应用war包。特别是对于一个大型应用,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放在一个应用里面,我们如何维护、如何分工合作都是问题。

(三)微服务架构

all in one的架构方式,我们把所有的功能单元放在一个应用里面。然后我们把整个应用部署到服务器上。如果负载能力不行,我们将整个应用进行水平复制,进行扩展,然后在负载均衡。

所谓微服务架构,就是打破之前allin one的架构方式,把每个功能元素独立出来。把独立出来的功能元素的动态组合,需要的功能元素才去拿来组合,需要多一些时可以整合多个功能元素。所以微服务架构是对功能元素进行复制,而没有对整个应用进行复制。

这样做的好处是:

  1. 节省了调用资源。
  2. 每个功能元素的服务都是一个可替换的、可独立升级的软件代码。

(四)如何构建微服务架构

一个大型系统的微服务架构,就像一个复杂交织的神经网络,每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功能元素,它们各自完成自己的功能,然后通过http相互请求调用。比如一个电商系统,查缓存、连数据库、浏览页面、结账、支付等服务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功能服务,都被微化了,它们作为一个个微服务共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如果修改其中的一个功能,只需要更新升级其中一个功能服务单元即可。

但是这种庞大的系统架构给部署和运维带来很大的难度。于是,spring为我们带来了构建大型分布式微服务的全套、全程产品:

  • 构建一个个功能独立的微服务应用单元,可以使用springboot,可以帮我们快速构建一个应用;
  • 大型分布式网络服务的调用,这部分由springcloud来完成,实现分布式;
  • 在分布式中间,进行流式数据计算、批处理,我们有spring cloud data flow。
  • 大型分布式网络服务的调用,这部分由springcloud来完成,实现分布式;
  • 在分布式中间,进行流式数据计算、批处理,我们有spring cloud data flow。
  • spring为我们想清楚了整个从开始构建应用到大型分布式应用全流程方案。
http://www.xdnf.cn/news/372781.html

相关文章:

  • 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详解
  • FPGA笔试题review
  • 【Linux系列】跨平台安装与配置 Vim 文本编辑器
  • 开疆智能Canopen转Profinet网关连接工博士GBS20机器人配置案例
  • redis八股--1
  • HunyuanCustom:文生视频框架论文速读
  • 2025盘古石初赛WP
  • Anaconda的简单使用
  • 垃圾对象回收
  • 从杰夫・托尔纳看 BPLG 公司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 学习黑客5 分钟深入浅出理解Linux Packages Software Repos
  • vue 中的ref
  • Java大师成长计划之第17天:锁与原子操作
  • 深入浅出 JDBC 与数据库连接池
  • 嵌入式开发学习(阶段二 C语言基础)
  • Java 24新特性深度解析:从优化技巧到高手进阶指南
  • PyQt5基本窗口控件(QWidget)
  • 嵌入式STM32学习——继电器
  • 数据分析-图2-图像对象设置参数与子图
  • 深入浅出之STL源码分析3_类模版实例化与特化
  • 【Java ee初阶】网络原理
  • Spring Boot 中如何启用 MongoDB 事务
  • 教育系统源码如何支持白板直播与刷题功能?功能开发与优化探索
  • 如何通过ABAP获取SAP生产订单的目标成本
  • 《AI大模型应知应会100篇》第53篇:Hugging Face生态系统入门
  • 【Web前端开发】HTML基础
  • Go语言——goflow工作流使用
  • WPF之集合绑定深入
  • 计算机网络:什么是Mesh组网以及都有哪些设备支持Mesh组网?
  • drf 使用j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