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13-C语言:第13天笔记

C语言:第13天笔记

内容提要

  • 函数
    • 变量的作用域
    • 变量的生命周期
  • 指针

函数

变量的作用域

引入问题

我们在函数设计的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对于参数的设计,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考虑函数需要几个参数,需要什么类型的参数,但我们并没有考虑函数是否需要提供参数,如果说函数可以访问到已定义的数据,则就不需要提供函数形参。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提供函数形参,取决于什么?答案就是变量的作用域(如果函数在变量的作用域范围内,则函数可以直接访问数据,无需提供形参)

变量作用域

**概念:**变量的作用范围,也就是说变量在什么范围有效。

变量的分类

根据变量的作用域不同,变量可以分为:

  • 全局变量

    说明:定义在函数之外,也称之为外部变量或者全程变量。

    作用域:从全局变量定义到本源文件结束。

    初始值:整型和浮点型,默认值是0;字符型,默认值是\0;指针型,默认值NULL

    举例:

     int num1;  // 全局变量,num1能被fun1、fun2、main共同访问void fun1(){}int num2;  // 全局变量,num2能被fun2、main共同访问void fun2(){}void main(){}int num3;  // 全局变量,不能被任何函数访问  
    
  • 局部变量

    说明作用域初始值
    形式参数(形参)函数作用域随机值,需要手动赋初值
    函数内定义的变量函数作用域随机值,需要手动赋初值
    复合语句中定义的变量块作用域随机值,需要手动赋初值
    for循环表达式1定义的变量块作用域随机值,需要手动赋初值

    举例:

     // a,b就是形式参数(局部变量)int add(int a, int b){return a + b;}int add2(int a, int b){// z就是函数内定义的变量(局部变量)int z = a + b;return z;}int list(int arr[], int len){// i就是for循环表达式1的变量(局部变量)for(int i = 0; i < len; i++){// num就是复合语句中定义的变量(局部变量)int num = arr[i];}}
    

    使用全局变量的优缺点

    优点:

    1. 利用全局变量可以实现一个函数对外输出的多个结果数据。
    2. 利用全局变量可以减少函数形参的个数,从而降低内存消耗,以及因为形参传递带来的时间消耗。

    缺点:

    1. 全局变量在程序的整个运行期间,始终占据内存空间,会引起资源消耗。
    2. 过多的全局变量会引起程序的混乱,操作程序结果错误。
    3. 降低程序的通用性,特别是当我们进行函数移植时,不仅仅要移植函数,还要考虑全局变量。
    4. 违反了“高内聚,低耦合”的程序设计原则。

    总结:

    ​ 我们发现弊大于利,建议尽量减少对全局变量的使用,函数之间要产生联系,仅通过实参+形参的方式产生联系。

作用域举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如果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同名,程序执行的时候,就近原则(区分作用域)

 int a = 10;  // 全局变量  全局作用域// int a = 22;  // 错误的,全局作用域已经存在a变量int main(){int a = 20;  // 局部变量  函数作用域,作用域不同,可以出现同名变量printf("%d\n", a); // 20 就近原则for (int a = 0; a < 5; a++)  // 局部变量 块作用域{printf("%d", a); // 0 1 2 3 4  就近原则}for (int a = 0; a < 5; a++)  // 局部变量 块作用域{printf("%d", a); // 0 1 2 3 4  就近原则}printf("%d\n",a);  // 20 就近原则}

注意:C语言中,同一个C文件中,是可以出现多个同名变量的,但是多个同名的变量的作用域不能相同。

变量的生命周期

定义

**概念:**变量在程序运行中的存在时间(内存申请到内存释放的时间)

根据变量存在的时间不同,变量可分为静态存储方式动态存储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变量的存储类型

语法:

 变量的完整定义格式: [存储类型] 数据类型 变量列表;   

存储类型:

  • auto

    auto存储类型只能修饰局部变量,被auto修饰的局部变量是存储在动态存储区(栈区和堆区)的。auto也是局部变量默认的存储类型。

     int main(){int a;int b;// 以下写法等价于上面写法auto int a;auto int b;int a,b;// 以下写法等价于上面写法auto int a,b;}
    
  • static

    **修饰局部变量:**局部变量会被存储在静态存储区。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被延长。但是作用域不发生改变,不推荐

    **修饰全局变量:**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不变,但是作用域衰减,一般限制全局变量只能在本源文件内访问,其他文件不可访问。

    **修饰函数:**被static修饰的函数,只能被当前文件访问,其他引用该文件的文件是无法访问的,有点类似于java中private

  • extern

    外部存储类型:只能修饰全局变量,此全局变量可以被其他文件访问,相当于扩展了全局变量的作用域。

    extern修饰外部变量,往往是外部变量进行声明,声明该变量是在外部文件中定义的。起到一个标识作用。函数同理。

    demo01.c

     #include "demo01.h"int fun_a = 10;int fun1(){..}
    

    demo02.c

     #include "demo01.h"// 声明访问的外部文件的变量extern int fun_a;// 声明访问的外部文件的函数extern int fun1();int fun2();
    
  • register

    寄存器存储类型:只能修饰局部变量,用register修饰的局部变量会直接存储到CPU的寄存器中,往往将循环变量设置为寄存器存储类型(提高读的效率)

     for (register int i = 0; i < 10; i++){...}
    
面试题
static关键字的作用
  1. static修饰局部变量,延长其生命周期,但不影响局部变量的作用域。
  2. static修饰全局变量,不影响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会限制全局变量的作用域仅限本文件内使用(私有化);
  3. static修饰函数:此函数就称为内部函数,仅限本文件内调用(私有化)。static int funa(){..}
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 内部函数:使用static修饰的函数,称作内部函数,内部函数只能在当前文件中调用。
  • 外部函数:使用extern修饰的函数,称作外部函数,extern是默认的,可以不写(区分编译环境),也就是说本质上我们所写的函数基本上都是外部函数,建议外部函数在被其他文件调用的时候,在其他文件中声明的时候,加上extern关键字,主要是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指针

预备知识

内存地址
  • 字节:字节是内存的容量单位,英文名Byte,1Byte = 8Bit = 1Char

  • 地址:系统为了便于区分每一个字节而对他们逐一进行编号(编号唯一),称之为内存地址,简称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地址(首地址)
  • 单字节数据:对于单字节数据,其地址就是其字节编号。举例:char a = ‘A’;

  • 多字节数据:对于多字节数据,其地址是所有字节中编号最小的那个,称为基地址,或者首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指针 == 地址

​ 指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寻址操作,找到对应的内存。

内存
  • 虚拟内存:实际上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
  • 物理内存:计算机中安装的硬件内存(比如:内存条)
    RAM:随机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数据,读写速度快
  • 虚拟内存
    内存总大小:4G
    内存单元:每个内存单元大小 节(byte)
    内存单元总数:4∗1024∗1024∗10244*1024*1024*10244102410241024
    内存块:地址空间连续的多个内存单元
    地址:每个内存单元都有一个对应的地址,我们称之为内存地址,而地址我们通常使用十六进制表示。
    寻址:通过地址找到对应的内存
取地址符
  • 每个变量都是一块内存,都可以通过取地址符&获取其地址(基地址)。

  • 例如:

    int a = 100;
    printf("整型变量a的地址:%p\n", &a); // 0x7ffd3f7d7894  64位系统下:地址是12位16进制整数,占8字节char c = 'x';
    printf("字符变量c的地址:%p\n", &c); // 0x7ffd3f7d7895
    
  • 注意:

    • 虽然不同的变量的尺寸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地址的尺寸是一致的。
    • 不同的地址虽然形式上看起来是一样的,但由于它们代表的内存尺寸和类型都不同,因此他们在逻辑上是需要严格区分。

为什么要引用指针

  • 为函数修改实参提供支持。
  • 为动态内存管理提供支持。
  • 为动态数据结构(链表、队列、二叉搜索树)提供支持。
  • 为内存访问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变量指针与指针变量

指针的概念
内存单元与地址机制
  • 内存单元划分
    • 系统将内存划分为连续的基本存储单元,每个单元的容量为1字节(8 Bits)
    • 每个内存单元 拥有唯一编号,称为内存单元(64位系统下,12位16进制表示:如:0x7ffe382a8114
  • 变量的存储特性
    • 变量根据数据类型占据不同数量的内存单元:
      • char类型占1字节(1个单元)
      • int类型占4字节(4个单元)
      • double类型占8字节(8个单元)
    • 变量的**基地址(首地址)**是其首个内存单元的地址(首地址一般是这一组编号中最小的那个)
变量指针与指针变量
对比维度变量指针指针变量
本质地址值(指针值),变量指针,其实就是变量的
首地址。本质是地址
存储地址的变量。本质是变量。
操作符&(取地址符)*(指针声明符,解引用符,如:int *p)
代码示例&a(获取变量a的地址)int* p = &a;
核心特性不可修改(地址由系统分配)可修改指向(p = &b)
指向

指针变量中存放的地址,就说明该指针变量指向。举例:

int a = 10;  // 变量a,存放常量10
int* p = &a; // 指针变量p,存放变量a的地址,此时我们可以说 指针变量p指向对象aint b = 20;
p = &b;      // 指针变量p指向对象b double c = 12;
double *p1 = &c;  
指针的尺寸
系统类型指针尺寸地址位数十六进制显示长度
32位系统4字节(long)32Bit8位(如:0x0804A000
64位系统8字节(long)48Bit12位(如: 0x7FFDEADBEEF

小贴士:

Linux系统中打印地址时,最多显示12个十六进制数,为什么?

Linux64位操作系统中,一个内存地址占8个字节,一个字节8bit位,所以一个地址8*8=64bit位, 每4个bit可以表示1个十六进制数; 64个bit位用十六进制表示最多有16个数值位;

系统为了寻址方便,默认当前计算机系统没必要寻址64bit位,只寻址了48个bit位,所以用12个十六进制数表示一个地址。

二进制: 0100 1010 十六进制: 0x4A 4*16+10 = 74

注意: 在Linux64位操作系统中,指针类型的变量占8个字节的内存空间 在Linux32位操作系统中,指针类型的变量占4个字节的内存空间

指针的本质
  • 变量指针:数据的“门牌号”(&a)
  • 指针变量:存储门牌号的“笔记本”(int *p; 指针变量存储的地址所指向的对象的类型是int类型,不能说指针变量是int类型)
  • 指向操作:通过门牌号访问数据(*p)
int a = 10;
printf("%d\n", a); // 直接访问对象a的值int *p = &a;
printf("%p\n", p); // 直接访问指针变量p的值,返回的是a的地址    p;访问指针变量,拿到的是地址值
printf("%d\n", *p);// 间接访问对象a的值,*p,解引用,访问p指向对象的数据  *p:访问指针变量指向的对象,拿到的是对象的值
内存数据的存取方式

在C语言中对内存数据(变量、数组元素等)的存取有两种方式:

直接访问
  • 通过基本类型(整型、浮点型、字符型)的变量,访问这个变量代表的内存空间的数据。

  • 通过数组元素的引用(下标),访问这个引用代表的内存空间的数据

    // 基本类型的变量
    int a = 10 ;       // 存
    printf("%d\n", a); // 取// 数组元素
    int arr[] = {11,22,33}; // 存
    arr[0] = 66;            // 存
    printf("%d\n", arr[0]); // 取
    
间接访问
  • 通过指针变量,间接的访问内存中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读作指针声明符或者 解引用符。如果*前面有数据类型,读取声明指针;如果*前面没有数据类型,读作解引用

    案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 定义一个普通变量
    int a = 3;

    // 定义一个指针变量,并赋值(指针变量本身还是一个变量,只不过只能存放地址值)
    int *p = &a; // 这里的地址值一定要有其在内存中对应的空间// 访问变量a,直接访问
    printf("直接访问-%d\n", a); // 3// 访问变量a,通过指针变量p访问,间接访问
    printf("间接访问-%d\n", *p); // 3 *p 解引用 通过指针变量访问其指向的对象// 访问p,*p, &p
    printf("p-指针变量的值:%p\n*p-指针变量的值指向的对象:%d\n&p-获取指针变量的地址:%p\n", p, *p, &p);// a的地址,a的值,p的地址return 0;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指针变量的定义

语法:

// 写法1
数据类型 *变量列表;// 写法2
数据类型* 变量;

举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 普通变量
int a;  // 指针变量
int *p1;        // p1是指针变量
int *p2,*p3;    // p2,p3都是指针变量
int* p5,p6;     // p5是指针变量,p6是普通变量int* p4;        // p4是指针变量
int* p5,p6;     // p5是指针变量,p6是普通变量
int *p7,p8;     // p7是指针变量,p8是普通变量return 0;

}


注意:指针变量的值只能是8(32位系统)|  12(64位系统)位的十六进制整数。**注意:**① 虽然定义指针变量`*a`,是在变量名前加上`*`,但是实际变量名依然为`a`,而不是`*a`② 使用指针变量间接访问内存数据时,指针变量必须要明确指向。(指向:指针变量存放谁的地址,就指向谁)③ 如果想要借助指针变量间接访问指针变量保存的内存地址上的数据,可以使用指针变量前加`*`来间接返回访问。#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int i = 5, *p;p = &i;  // 将i的地址赋值给指针变量pprintf("%lx,%p,%p\n",p,p,&p);  // %p-p:访问的是p的值,也就是i的地址;%p-&p:访问的是p自身的地址printf("%d\n",*p);// 5*p = 10; // 间接的给p对应的地址上的数据空间赋值,也就是给变量i赋值  printf("%d,%d\n",*p,i);// 10,10return 0;
}

④ 指针变量只能指向同类型变量,借助指针变量访问内存,一次访问的内存大小是取决于指针变量的类型。

int a = 10;     // 普通变量
double b = 10;  // 普通变量int *pa = &a;   // 指针的类型 要和指向的对象的 类型一致
double *pb = &b; // 这里的double不是指针的类型,是指针指向的对象的类型

⑤ 指针变量在定义时可以初始化,这一点和普通变量一致。(指针变量本质上还是变量,只不过存放的是地址)

int a = 5; 
int *p = &a;        // 定义变量的同时初始化
printf("%d\n", *p); // 5int b;
int *p1 = &b;
printf("%d\n", *p1);// 随机值
指针变量的使用
使用
  • 指针变量的赋值

    // 方式1
    int a, *p;
    p = &a;         // 先定义,后赋值// 方式2
    int a1, *p1, *q1 = &a1; // 定义并初始化
    p1 = q1;        // 变量的赋值,将q1的值赋值给p1,此时q1和p1都指向了a1
    
  • 操作指针变量的值

    int a, *p , *q = &a;
    p = q;   // 指针变量的赋值,将q的值赋值给了p,此时p,q都指向了aprintf("%p\n", p); // 访问p的值(也就是a的地址)
    
  • 操作指针变量指向的值

    int a = 6, *q = &a, b = 25;*q = 10;  // 赋值操作,修改q指向的a的值,此时 a = 10
    printf("%d,%d\n", *q, a); // 10,10q = &b;  // 赋值操作,给指针变量q重新赋值,此时q指向b
    printf("%d,%d\n", *q, a); // 25,10
    
指针运算符的使用
  • &:取地址运算符。&a是获取变量a的地址值。这个是变量指针。
  • *:指针运算符、间接访问运算符,*p是指针变量p指向的对象的值。这个是指针变量。
案例
案例1
  • 需求:通过指针变量访问整型变量

  •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代码:

    #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 = 3, b = 4, *p1 = &a, *p2 = &b;printf("a=%d,b=%d\n", *p1, *p2); // a=3,b=4return 0;
    }
    
案例2
  • 需求:声明a,b两个变量,使用间接存取的方式实现数据的交换。

  •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实现:指针指向改变,指向对象的值不变。

    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a = 3, b = 4, *p_a = &a, *p_b = &b;

    printf("交换前:a=%d-%d,b=%d-%d\n", a, *p_a, b, *p_b);// a=3-3,b=4-4// 指针的值交换,临时变量也是指针
    int *p_t = p_a;
    p_a = p_b; // p_a指向b
    p_b = p_t; // p_b指向aprintf("交换后:a=%d-%d,b=%d-%d\n", a, *p_a, b, *p_b);// a=3-4,b=4-3return 0;
    

    }

    
    总结:此时改变的只是指针的指向,原始变量a,b中数据并没有发生改变。
  • 指针指向不变,指向对象的数据改变

    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a = 3, b = 4, *p_a = &a, *p_b = &b;
    printf(“交换前:a=%d-%d,b=%d-%d\n”, a, *p_a, b, *p_b);// a=3-3,b=4-4

    // 交换:指向不变,指向对象的值改变
    int temp = *p_a;
    *p_a = *p_b;  // 将p_b指向对象b的数据赋值给p_a指向的对象a
    *p_b = temp;  printf("交换后:a=%d-%d,b=%d-%d\n", a, *p_a, b, *p_b);// a=4-3,b=3-4return 0;
    

    }

    
    总结:此时改变的是原始变量,原始变量a,b中数据发生了改变。
案例3
  • 需求:输入a,b两个整数,按先大后小的顺序输出a和b。

  •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实现:指针指向改变,指向对象的值不变

    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a, b, *p_a = &a, *p_b = &b, *p_t;
    printf(“请输入两个整数:\n”);
    scanf(“%d%d”, &a, &b);

    if (a < b)
    {p_t = p_a;p_a = p_b;p_b = p_t;
    }printf("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a,b的值:%d > %d\n", *p_a, *p_b);return 0;
    

    }

    
    
  • 实现:指针指向不变,指向对象的值改变

    案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a, b, *p_a = &a, *p_b = &b, temp;
    printf(“请输入两个整数:\n”);
    scanf(“%d%d”, &a, &b);

    if (a < b)
    {temp = *p_a;*p_a = *p_b;*p_b = temp;
    }printf("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a,b的值:%d > %d\n", *p_a, *p_b);return 0;
    

    }

    
    

_a, *p_b);

  return 0;

}


- 实现:指针指向不变,指向对象的值改变案例:#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int a, b, *p_a = &a, *p_b = &b, temp;printf("请输入两个整数:\n");scanf("%d%d", &a, &b);if (a < b){temp = *p_a;*p_a = *p_b;*p_b = temp;}printf("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a,b的值:%d > %d\n", *p_a, *p_b);return 0;
}
http://www.xdnf.cn/news/1180207.html

相关文章:

  • C++第一节课入门
  • 基础NLP | 02 深度学习基本原理
  • PDF转Markdown - Python 实现方案与代码
  • 爬虫逆向--Day12--DrissionPage案例分析【小某书评价数据某东评价数据】
  • 使用爬虫获取游戏的iframe地址
  • 2025最新MySQL面试题实战记录,互联网公司常问题目
  • Mac电脑开发Python(基于vs code)
  • M²IV:面向大型视觉-语言模型中高效且细粒度的多模态上下文学习
  • 数字系统自动设计:从C++到门级网表
  • 如何使用 pdfMake 中文字体
  • 排序初识(上)-- 讲解超详细
  • Unity 多人游戏框架学习系列九
  • nuxt更改页面渲染的html,去除自定义属性、
  • 在Ubuntu上使用QEMU学习RISC-V程序(2)gdb调试
  • Java面试宝典:Spring专题二
  • 回调后门 函数
  • 如何彻底清除服务器上的恶意软件与后门
  •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水果分级系统
  • Compose 适配 - 键鼠模式
  • Linux和Windows基于V4L2和TCP的QT监控
  • JavaWeb学习打卡13(JSP原理解析)
  • 【0基础PS】PS(Photoshop)与Ai( Illustrator )等相似软件区别
  • 内网IM:BeeWorks私有化部署的安全通讯解决方案
  • Linux命令基础完结篇
  • Windows 11下纯软件模拟虚拟机的设备模拟与虚拟化(仅终端和网络)
  • 【C++】类和对象(1)
  • go项目实战二
  • ESP32- 项目应用1 智能手表 之更新天气#4
  • Rust与YOLO目标检测实战
  • OpenLayers 综合案例-基础图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