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惊喜05 笑笑点评团队
笑笑是我们第一大客户方财务部的接口人,是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我去找她聊预算和产品规划的事情,又畅谈到了团队。
笑笑是个爱恨分明的奇女子,能给我很多针对团队的反馈,我也感谢她的赐教,让我对团队成员的了解更加立体。
我说“前几天你对秋叶的反馈,非常中肯,我也和秋叶说了”;
笑笑“那你不是把我卖了?哈哈”
我真诚地说“怎么会,我没提你;这对大家是一种帮助,每个人对自己的认知都是片面的;通过反馈大家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才有可能越做越好。”
对话就在这种氛围中展开了。
首先,提到了被我汰换掉的PM,因为这位PM对接的产品方向负责人刚好也是笑笑,所以笑笑还比较介怀,觉得这个决策不够稳妥。
我做了解释,团队长时间太稳定也不好,风格单一,缺少新鲜血液,大家也容易懈怠。新来的同学可能不是很令人满意,但带来了不同的风格,且上限很高,随着逐步了解业务,有望做得更好。
其次,笑笑提到了自己心目中觉得能力最差的PM,并举了个例子“我已经和业务确认过的需求,她又确认了一遍,还不是一样的结果吗?”
我不是很认可这个结论,但也没有过多去辩驳,笑笑也鼓励我们多问Why,多去刨根究底,不能既让人跑,又束缚住人的双腿。当然我也认识到这个PM在策略和方法上的不足,我也只会就事论事的帮助该PM去改善,不会打击其积极性。
相谈甚欢,笑笑对更多同学做了点评,当然,主要是不足,能被笑笑认可的屈指可数。
笑笑的心目中,我们团队很多60分的同学。其实大家能达到60分也还尚可,能达到管理目标;而且我们都无法快速汰换团队,这不符合公司文化,公司也不愿意承担过多成本,我的对策就是建设学习成长型团队,让每个人都有所成长,如果每个人进步5%,那么团队整体进步就有50%,是很大的变化。
笑笑不太认可我的观点,坚持选人比培养人更有效,毕竟选人可能更容易提高,培养35岁以上的人,很难奏效。
我并不否认选人有效,同时我仍然认为培养人也会有所收获:
年龄并不是分界线,心态才是,我自己就从固定性思维转变成了成长型思维;
团队都是不错的小伙伴,而且每个人底层都有进步的意愿,我有责任唤醒大家;
包括我在内,已经有很多人在读书、学习,我也需要我的工作成就感;
同时,我也展示了团队在产品方案、原型方面的进步和变化,笑笑也表示看到了。
笑笑打趣说“人都培养起来,跑了怎么办?”
记得Leader也问过我这个问题,但我一点也不担心,成长起来首先会对公司有所贡献,公司最先受益;另外,当前的痛点是团队太僵化了,虽然不情愿优秀的人离开、但能让团队流动起来,并不是坏事;而且我有信心,团队优秀的同学离开只是少数情况,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最后,我向笑笑介绍了我的长期主义、多管齐下的学习成长团队建设思路,并且力邀笑笑给我们做个分享。
虽然笑笑不是很认可我的文化观,但还是接受了分享的邀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
在这条路上,我可能独自而行,但这是我的试炼场,不管如何,我都会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