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多层感知机,参数初始化的时候不是已经把权重的范围根据方差进行优化过了,为什么还要进行正则化惩罚过大权重
对于一个多层感知机,参数初始化的时候不是已经把权重的范围根据方差进行优化过了,为什么还要进行正则化惩罚过大权重
参数初始化时对权重范围的优化(如基于方差的初始化方法)和正则化惩罚过大权重,是深度学习中两个不同阶段、解决不同问题的技术手段,二者的目标和作用机制有本质区别,因此不能相互替代。
1. 参数初始化的作用
参数初始化(如 Xavier/Glorot 初始化、He 初始化等)的核心目标是缓解深度网络训练中的梯度消失 / 爆炸问题,确保信号在网络中能够有效传播:
它通过设置合理的初始权重范围(通常与输入 / 输出维度的方差相关),让每个神经元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保持在合理的数值范围内,避免因权重过大导致激活值饱和(如 sigmoid 函数),或因权重过小导致梯度消失。
初始化仅影响训练的起点,确保网络能够 “正常开始学习”,但无法约束训练过程中权重的变化趋势。
2. 正则化的作用
正则化(如 L1、L2 正则化)的核心目标是防止模型过拟合,提高泛化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模型可能会为了拟合训练数据中的噪声或细节,学到过大的权重(例如,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死记硬背” 训练样本)。这些过大的权重会导致模型对训练数据过度敏感,在未见过的测试数据上表现很差。
正则化通过在损失函数中加入权重的惩罚项(如 L2 正则化的λ∑w2),直接约束权重的增长,鼓励模型使用更小的权重拟合数据。从直观上看,小权重意味着模型更倾向于学习数据中更普遍的规律(而非噪声),因为小权重对应的函数更 “平滑”,泛化能力更强。
3. 为什么初始化无法替代正则化?
阶段不同:初始化是训练前的 “起点设置”,而正则化是训练过程中的 “动态约束”。即使初始权重范围合理,训练过程中模型仍可能因梯度下降的迭代更新,逐渐学到过大的权重(尤其是当训练数据有限或存在噪声时)。
目标不同:初始化解决的是 “能否有效训练” 的问题,正则化解决的是 “能否良好泛化” 的问题。二者针对深度学习中的不同挑战,缺一不可。
例如,一个多层感知机可能在合理初始化后顺利开始训练,但随着迭代次数增加,权重可能逐渐增大以拟合训练集中的异常样本(如标注错误的数据)。此时,正则化的惩罚机制会抑制这种趋势,迫使模型在 “拟合数据” 和 “保持权重简洁” 之间找到平衡,最终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