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java >正文

解析DB-GPT项目中三个 get_all_model_instances 方法的区别

1、manager.py中:
async def get_all_model_instances(self, worker_type: str, healthy_only: bool = True) -> List[WorkerRunData]:instances = list(itertools.chain(*self.workers.values()))result = []for instance in instances:name, wt = WorkerType.parse_worker_key(instance.worker_key)if wt != worker_type or (healthy_only and instance.stopped):continueresult.append(instance)return result  
2、remote_manager.py中:
async def get_all_model_instances(self, worker_type: str, healthy_only: bool = True) -> List[WorkerRunData]:instances: List[ModelInstance] = await self.model_registry.get_all_model_instances(healthy_only=healthy_only)result = []for instance in instances:name, wt = WorkerType.parse_worker_key(instance.model_name)if wt != worker_type:continueresult.append(self._build_single_worker_instance(name, instance))return result  
3、registry.py中:
async def get_all_model_instances(self, healthy_only: bool = False) -> List[ModelInstance]:instances = list(itertools.chain(*self.registry.values()))if healthy_only:instances = [ins for ins in instances if ins.healthy == True]return instances

核心区别总结表

特性manager.py 中的方法remote_manager.py 中的方法registry.py 中的方法
所属类WorkerManagerRemoteWorkerManagerModelRegistry
职责层级本地 Worker 管理远程/全局 Worker 管理模型实例 存储与状态管理
数据来源本地内存字典 self.workers远程注册中心 self.model_registry本地内存字典 self.registry
核心操作遍历并过滤本地 Worker 列表1. 从注册中心获取实例
2. 转换为 Worker 格式
遍历并过滤注册中心里的实例列表
过滤条件1. worker_type 匹配
2. healthy_only 时检查 instance.stopped
1. worker_type 匹配
2. healthy_only 参数传递给注册中心
仅根据 healthy_only 过滤健康状态
返回数据类型List[WorkerRunData]List[WorkerRunData]List[ModelInstance]
应用场景在单个进程内管理和调度其创建的 Worker在控制器或管理器节点上,发现和调度集群内所有节点的 Worker作为底层存储,被 RemoteWorkerManager 调用,提供最基础的实例数据

详细解析

1. manager.py 中的 get_all_model_instances (属于 WorkerManager 类)
  • 职责本地管理。这个方法管理的是当前进程(或节点)内部启动和维护的所有 Worker 实例。

  • 数据来源self.workers。这是一个本地字典,键是模型名称,值是该模型对应的所有 WorkerRunData 对象的列表。这些数据是在本地启动 Worker 时被添加进来的。

  • 逻辑

    1. 将 self.workers 中所有值的列表扁平化,得到所有本地 Worker 实例。

    2. 遍历每个实例,解析其 worker_key 以获得其工作类型 (wt)。

    3. 进行过滤:工作类型必须匹配传入的 worker_type;如果 healthy_only 为 True,则跳过已停止 (instance.stopped) 的实例。

  • 特点:它的视野仅限于本进程,不知道其他机器或进程上的 Worker。它操作的对象是 WorkerRunData,其中包含了进程控制、通信地址等运行时信息。

2. remote_manager.py 中的 get_all_model_instances (属于 RemoteWorkerManager 类)
  • 职责远程/全局管理。这个方法用于在分布式环境中,从一个中心式的注册中心(如数据库、Redis等)发现和管理所有节点上注册的模型实例。

  • 数据来源self.model_registry.get_all_model_instances(...)。它调用的是第三个方法(在 registry.py 中),从注册中心获取数据。

  • 逻辑

    1. 委托调用:首先调用底层的 ModelRegistry 的方法,获取全局的 ModelInstance 列表。healthy_only 参数在这里被传递给注册中心。

    2. 数据转换与过滤:遍历从注册中心返回的每个 ModelInstance 对象。

      • 解析 model_name 字段以获得工作类型 (wt)。

      • 过滤掉工作类型不匹配的实例。

      • 将符合条件的 ModelInstance 转换为 WorkerRunData(通过 _build_single_worker_instance 方法)。这一步是关键,它把存储层的静态信息转换成了管理层的运行时信息(例如,生成用于远程调用的地址)。

  • 特点:它具有全局视野,能够获取集群中所有健康且注册了的模型实例。它是分布式调度和负载均衡的基础。

3. registry.py 中的 get_all_model_instances (属于 ModelRegistry 类)
  • 职责持久化存储管理。这是最底层的方法,负责模型实例信息的增删改查,与具体的存储后端(如内存、数据库)交互。

  • 数据来源self.registry。在这个具体的实现中,它是一个内存字典。但在生产环境中,这很可能被替换为连接数据库或其他分布式存储的代码。

  • 逻辑

    1. 将注册表 self.registry 中所有值的列表扁平化,得到所有已注册的 ModelInstance

    2. 如果 healthy_only 为 True,则过滤出 healthy == True 的实例。

  • 特点:它非常基础通用。它不关心 Worker 的类型(LLM, text2vec, embedding等),只关心实例的存在性健康状态。它返回的是 ModelInstance 对象,这些对象主要包含模型的基本元数据和状态(如模型名称、主机地址、端口、是否健康等),而不包含进程控制等运行时信息。

调用关系与工作流程

一个典型的分布式场景工作流程可以清晰地展示三者的关系和区别:

  1. Worker 启动:在某台机器上,一个进程启动了一个 LLM Worker。

  2. 本地注册:该进程的 WorkerManager 会将这个 Worker 的信息(WorkerRunData)添加到自己的 self.workers 字典中。(方法1的数据来源)

  3. 全局注册:同时,该进程会将自己的信息注册到中心的 ModelRegistry(例如,注册到数据库里一条记录:“LLM-model-x, 192.168.1.10:8000, healthy”)。(方法3管理的数据)

  4. 全局发现:在调度器节点上,RemoteWorkerManager 需要找一个可用的 LLM Worker。它会调用自己的 get_all_model_instances(方法2)

  5. 查询注册中心:方法2内部会调用 model_registry.get_all_model_instances(healthy_only=True)(方法3),从数据库查询所有健康的实例。

  6. 过滤与转换:方法2拿到这些 ModelInstance 后,过滤出类型为 “LLM” 的,并将每个实例转换为 WorkerRunData(例如,根据 ModelInstance 的 host 和 port 生成一个 gRPC 或 HTTP 的访问地址)。

  7. 调度RemoteWorkerManager 现在得到了一个全局可用的、健康的 LLM Worker 列表(List[WorkerRunData]),然后就可以根据负载均衡策略选择一个进行任务调度。

总结

简单来说,这三个方法是自上而下从具体到抽象的关系:

  • manager.py:管自己家的进程(运行时信息)。

  • registry.py:是一个电话簿,记录着所有人联系方式当前是否可联系(静态信息)。

  • remote_manager.py:是总调度员,它查阅电话簿,找出所有能联系上且符合要求的人,然后开始打电话分配任务(连接静态信息与运行时需求)。

它们共同协作,使得 DB-GPT 项目既能在单机模式下高效运行,也能轻松扩展到分布式集群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 remote_manager.py 中方法所服务的分布式环境,构建一个具体的示例场景。

分布式环境示例:AI模型服务集群

假设我们有一个名为 "智算中心" 的平台,它使用 DB-GPT 项目来部署和管理多个大语言模型(LLM),为内部多个产品(如智能客服、代码助手、文档分析)提供AI能力。


1. 物理架构(硬件与节点)

我们的集群由多台物理服务器(或虚拟机/容器)组成,它们位于同一个机房或网络中:

  • 管理节点 (Master Node) - 1台服务器

    • 主机名: master.ai-internal.com

    • 运行服务: 控制器(Controller)注册中心(Registry)Web API网关

    • 职责:不运行具体的模型,只负责全局管理、调度、接收外部请求并将其路由到合适的Worker节点。

  • Worker节点 (Worker Nodes) - 多台高性能服务器(例如4台)

    • 主机名: gpu-server-01.ai-internal.com 到 gpu-server-04.ai-internal.com

    • 每台服务器都配备了多张高性能GPU(如A100)。

    • 职责:在这些节点上真正地加载和运行AI模型,执行推理任务。


2. 软件部署与角色(软件与逻辑)

现在,我们在这些硬件上部署 DB-GPT 的组件:

  1. 在 master 节点上:

    • 运行着 RemoteWorkerManager 和 ModelRegistry 的实例。

    • ModelRegistry 使用一个 Redis 或 MySQL 数据库作为后端,而不是简单的内存字典,这样所有节点都能访问到统一的注册信息。

  2. 在每个 gpu-server-0x 节点上:

    • 都运行着一个 WorkerManager 实例。

    • 根据每台服务器的GPU内存大小,WorkerManager 启动了不同数量和类型的模型Worker。

      • gpu-server-01: 运行了 1个 LLM Worker (模型: vicuna-13b)

      • gpu-server-02: 运行了 2个 LLM Worker (模型: llama2-7bcodellama-34b)

      • gpu-server-03: 运行了 1个 Embedding Worker (模型: bge-large) 和 1个 LLM Worker (模型: chatglm3-6b)

      • gpu-server-04: 运行了 1个 Rerank Worker (模型: bge-reranker)

  3. 注册过程(心跳机制):

    • 每个节点上的 WorkerManager 在启动一个Worker后,会立即向 master 节点上的 ModelRegistry 进行注册:“嗨,我在 gpu-server-01:8000,提供了一个 vicuna-13b 模型,类型是 LLM,我现在是健康的”。

    • 之后,它会定期(比如每10秒)发送一次心跳,告诉注册中心:“我还活着,依然健康”。如果注册中心长时间收不到某个Worker的心跳,就会将其标记为不健康


3. 动态流程图:一次用户请求的旅程

现在,一个用户通过“智能客服”产品提问了:“你们公司的退货政策是什么?”

图表

4. 关键点与 remote_manager.py 方法的价值

在这个分布式示例中,RemoteWorkerManager.get_all_model_instances() 方法的核心价值得以体现:

  1. 全局视角 (Global View)

    • 管理节点上的 RemoteWorkerManager 对集群了如指掌。它知道 gpu-server-01 上有 Vicuna,gpu-server-02 上有 Llama2 和 CodeLlama,等等。

    • 任何一个节点上的 WorkerManager(方法1)都不具备这个全局视角,它只知道自家节点上的事。

  2. 解耦 (Decoupling)

    • 调度者RemoteWorkerManager)和执行者(各个 WorkerManager)是分离的。调度者不需要关心Worker在哪台机器上,只需要知道它的地址和状态。这使得集群可以轻松地扩缩容(增加或减少Worker节点)。

  3. 弹性与高可用 (Resilience & High Availability)

    • 如果 gpu-server-01 突然宕机了,它的心跳会超时。ModelRegistry 会将其上所有Worker标记为不健康

    • 当下一个请求来时,RemoteWorkerManager.get_all_model_instances(healthy_only=True) 就自动过滤掉这个宕机的节点,转而将请求路由到其他健康的LLM Worker(比如 gpu-server-02 上的 llama2-7b)。从用户角度看,服务没有中断,只是可能响应速度稍有变化。

  4. 负载均衡 (Load Balancing)

    • 拥有了所有健康实例的列表,RemoteWorkerManager 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复杂的负载均衡策略(如轮询、选择负载最低的节点等),避免所有请求都打到同一个模型实例上。

总结

这个分布式环境示例展示了一个由中心调度器(运行 remote_manager.py 逻辑)和多个分布式执行器(运行 manager.py 逻辑)组成的集群。RemoteWorkerManager.get_all_model_instances() 方法是这个架构的核心枢纽,它通过查询中心注册表registry.py 逻辑)来获取全局状态,从而使得智能、弹性的调度成为可能。

http://www.xdnf.cn/news/19075.html

相关文章:

  • 考研数据结构Part3——二叉树知识点总结
  • 大数据毕业设计选题推荐:基于北京市医保药品数据分析系统,Hadoop+Spark技术详解
  • useEffect用法
  • 将2D基础模型(如SAM/SAM2)生成的2D语义掩码通过几何一致性约束映射到3D高斯点云
  • 告别K8s部署繁琐!用KubeOperator可视化一键搭建生产级集群
  • 数据结构 02(线性:顺序表)
  • aggregating英文单词学习
  • 数字人 + 矩阵聚合系统源码搭建与定制化开发
  • Python 轻量级 HTML 解析器 - lxml入门教程
  • 通过Kubernetes安装mysql5服务
  • 深入解析Qt节点编辑器框架:数据流转与扩展机制(三)
  • 4. LangChain4j 模型参数配置超详细说明
  • 机器学习回顾——线性回归
  • Redis红锁(RedLock)解密:分布式锁的高可用终极方案
  • DBeaver中禁用PostgreSQL SSL的配置指南
  • 【性能优化】Unity 渲染优化全解析:Draw Call、Batch、SetPass 与批处理技术
  • 【Django】首次创建Django项目初始化
  • “帕萨特B5钳盘式制动器结构设计三维PROE模型7张CAD图纸PDF图“
  • 人工智能基础概念
  • 秋招笔记-8.28
  • 总结:在工作场景中的应用。(Excel)
  • Dify学习
  • 响应式编程框架Reactor【1】
  • Python 多版本环境治理理念驱动的系统架构设计——三维治理、四级隔离、五项自治 原则(路径治理升级修订 V 2.0 版)
  • 【深度学习新浪潮】显著性检测最新研究进展(2022-2025)
  • 上线问题——Mac系统下如何获取鸿蒙APP证书公钥和MD5指纹
  • 高并发内存池(14)- PageCache回收内存
  • Node.js的特性
  • 损失函数,及其优化方法
  • JS中的String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