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量式到绝对式 —— 深度理解编码器的原理与选型
从增量式到绝对式 —— 深度理解编码器的原理与选型
- 一、增量式编码器 vs 绝对式编码器
- 1.1 增量式编码器
- 1.2 绝对式编码器
- 二、如何理解编码器的参数?
- 2.1 什么是17 bit绝对式编码器?
- 2.2 什么是10000 ppr的增量式编码器?
- 三、增量式和绝对式的详细对比表
- 四、编码器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 4.1 闭环控制三大环节
- 五、实际选型建议
- 总结
在机器人的硬件系统中,编码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像机器人的"眼睛",时刻感知着关节、轮子的位置与速度。今天我们从基础原理讲起,一步步深入理解增量式与绝对式编码器的区别,并且告诉你在实际工程中该如何选型。
一、增量式编码器 vs 绝对式编码器
1.1 增量式编码器
工作原理:
- 通过检测码盘上均匀分布的光栅或磁栅变化,输出脉冲信号(A、B两路,通常还有一路Z相零位脉冲)。
- 控制器通过统计脉冲数量,判断转过了多少角度。
特点:
- 初始上电不知道当前位置,需要重新回零(Homming)
- 结构简单,成本低,响应速度快
- 断电丢失位置信息
典型应用:
- 轮式机器人里轮子编码器
- 简易机械臂
- 传送带速度监测
1.2 绝对式编码器
工作原理:
- 码盘上不仅有细分刻度,还有多圈或单圈的唯一编码(如灰码、二进制码)。
- 每一个角度对应一个独特的数字,无需累计脉冲。
特点:
- 上电即知当前真实位置,无需回零
- 可以记录多圈转动信息(带多圈功能)
- 复杂度高,成本相对更贵
- 抗干扰能力强
典型应用:
- 工业机械臂的每个关节
- 高精度数控机床
- 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
二、如何理解编码器的参数?
2.1 什么是17 bit绝对式编码器?
17 bit 表示编码器在一圈内可以表示 (2^{17} = 131072) 个不同的位置。
- 每个位置对应的角度分辨率是:
角度分辨率 = 36 0 ∘ 131072 ≈ 0.0027 5 ∘ \text{角度分辨率} = \frac{360^\circ}{131072} \approx 0.00275^\circ 角度分辨率=131072360∘≈0.00275∘
直观理解:
- 旋转一圈360度,被切成131072份,非常细腻。
- 也就是说,它可以检测到关节转动0.00275°这样微小的变化。
2.2 什么是10000 ppr的增量式编码器?
10000 ppr (Pulse Per Revolution)表示编码器转一圈输出10000个脉冲。
- 每个脉冲对应的角度是:
角度分辨率 = 36 0 ∘ 10000 = 0.03 6 ∘ \text{角度分辨率} = \frac{360^\circ}{10000} = 0.036^\circ 角度分辨率=10000360∘=0.036∘
直观理解:
- 精度远低于17bit绝对式编码器。
- 但对于很多要求不那么高的场景(如轮子测速度),10000ppr已经很够用了。
三、增量式和绝对式的详细对比表
项目 | 增量式编码器 | 绝对式编码器 |
---|---|---|
断电 | 需要重新回零 | 断电后仍记得位置 |
成本 | 便宜 | 贵一些 |
安装复杂度 | 低 | 高(尤其是多圈型) |
抗干扰性 | 中等 | 很强 |
适用场景 | 速度测量、简易定位 | 高精度控制、断电保护场景 |
简单总结:
- 追求性价比、允许断电归零:选增量式
- 追求极致精度、要求上电即用、断电安全:选绝对式
四、编码器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4.1 闭环控制三大环节
- 位置环:通过编码器检测目标位置与实际位置的误差,调整命令。
- 速度环:通过编码器推导速度,动态控制运动快慢。
- 力矩环:间接辅助,通过电流检测主控力矩输出。
案例示意:
机械臂收到控制器指令,目标是转到30°。
编码器实时测得当前是28°,于是控制器增加指令电流,加速转动。
当转到29.8°时减速,30.0°时精准停下。
如果编码器分辨率低(比如PPR太小),那么测得的位置会有"抖动",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流畅度和精度。
五、实际选型建议
- 轮式机器人底盘轮子
- 增量式编码器,1000~5000 ppr 就够用
- 小型协作机械臂
- 单圈17bit以上绝对式编码器,最好配多圈功能
- 工业六轴机器人
- 高精度绝对式编码器,18~20bit,多圈记录,支持实时掉电记忆
- 高速旋转设备
- 高频率、高PPR增量式编码器,注意选带Z相脉冲用于零位校准
小提示:编码器选型也要配合驱动器的输入能力,比如是否支持SSI、BiSS、ABZ脉冲等接口。
总结
编码器不是单独工作的,它是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一环,和电机、驱动器一起,构成了精准、流畅、稳定运动的基础。理解增量式和绝对式编码器的区别,掌握如何根据具体需求做出选型,才能真正做到硬件与算法完美结合。
下一步,可以继续深入到编码器通讯协议、多圈编码器内部机理、甚至基于编码器的高阶控制策略,让我们的机器人成为真正的精密运动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