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判断1
考试占比:15个/135
一、整体框架:用时间轴串联一切
中国古代史就像一部连续剧,从“远古起源”到“王朝更迭”。笔记覆盖的时期是史前 → 新石器 → 炎黄尧舜禹 → 先秦(夏商周春秋战国)。时间线大致这样:
- 史前时代(旧石器):几百万年前 ~ 1万年前(人类起源,用火)。
- 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 ~ 4000年前(农业、工具进步)。
- 炎黄尧舜禹:约5000年前(部落联盟,禅让制)。
- 夏商周:约前2070年 ~ 前221年(王朝建立,奴隶制)。
- 春秋战国:前770年 ~ 前221年(诸侯争霸,变法战争)。
联系技巧:想象成“人类进化史 + 王朝兴衰故事”。每个时期都有“明星人物/事件/发明”,用笔记里的口诀串起来。比如,从“最早人类”到“统一战争”,都是在回答“中国人从哪儿来?怎么发展成国家?”的问题。考试常考“最早”“排序”“战役典故”,所以重点记这些。
现在,我们模块化拆解。
二、模块1:史前时代(旧石器时期)——人类起源,用火进步
框架:这是“人类从猿到人”的起点,重点是时间、地点、技术。笔记有3个关键人类:元谋人 → 北京人 → 山顶洞人。联系起来:它们是“进化链条”,从最早到更先进(从天然火到人工火)。
- 元谋人:最早的“起点”。时间:170万年前;地点:云南元谋;地位: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猿人阶段);技术:制造工具 + 用火。口诀: “元人”(像“猿人”)。联系:考试爱考“最早排序”,别和北京人混(元谋更早)。
- 北京人:中间进步。时间:70万~20万年前;地点:北京周口店;技术:制造石器 + 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口诀: “北京火”(北京是“火热”首都)。故事:他们偶然发现烤肉好吃,就开始用火生活。
- 山顶洞人:技术大突破。时间:3万年前;地点:北京周口店山顶;技术:人工取火 + 磨光钻孔 + 第一枚骨针(缝衣服);外貌:更像现代人,还有爱美(戴装饰)。口诀: “山顶人尸骨”(山顶洞/人/工取火/骨针/石器)。
为什么联系不起来?解决:这些不是孤立的“人名”,而是“用火进化史”:元谋(最早用火)→ 北京(保存火)→ 山顶洞(人工取火)。想象成“火的旅程”,从天然到人工。考试重点:排序题(如最早人类是元谋,不是北京);易混:时间别搞反(元谋最远古)。难度:★★,先记口诀,多复述几次。
三、模块2:新石器时期——农业革命,文化兴起
框架:从打猎到种地,重点是5大文化,按地域/发明分类。联系起来:它们是“农业起源地图”,长江(河姆渡)、东北(红山)、黄河(仰韶、大汶口、龙山)。时间:7000~3000年前,都是母系/父系社会过渡。
-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浙江);发明:最早水稻栽培(世界最早);工具:骨耜si(肩胛骨做的锄头)。口诀: “渡江水”(渡=河姆渡,水=水稻)。故事:证明中国是稻米老家。
- 红山文化:东北(内蒙古/辽宁);发明:彩陶 + 玉猪龙(精美玉雕);社会:母系鼎盛。口诀: “红龙”(红=红山,龙=玉猪龙)。
-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河南);发明:最早种粟(小米/黄米);遗址:半坡(母系代表);工具:磨制石器。口诀: “阳坡种粟”(阳=仰韶,坡=半坡,粟=小米)。
- 大汶口文化:山东;发明:黑/白陶 + 最早养蚕缫丝;社会:母系→父系过渡。口诀: “养蚕织丝糊口”(丝=发明,大汶口=“糊口”)。
- 龙山文化:山东;发明:黑陶(高峰)。口诀: “黑龙”(黑=黑陶,龙=龙山)。
联系技巧:按“南-北-东”地图记:南(河姆渡=水稻)、北(红山=玉龙)、中(仰韶=小米)、东(大汶口=丝织、龙山=黑陶)。故事化:这些文化像“发明大赛”,从种地到工艺。考试重点:最早发明(如河姆渡水稻、仰韶小米);易混:母系(仰韶) vs 父系(大汶口)。难度:★★★,画个地图标注,联系就起来了。
四、模块3:炎帝、黄帝与尧舜禹——部落联盟,禅让制
框架:从部落到“华夏雏形”。联系:炎黄是兄弟,联手打蚩尤;尧舜禹是禅让传承(贤能选王)。
- 炎黄:兄弟(父亲少典);炎帝(姜姓,神农,尝百草,用火);黄帝(姬姓,轩辕)。战争:阪泉(内战,黄胜)→ 涿鹿(联盟打蚩尤,蚩尤有法术/熊猫坐骑,黄用指南车胜)。结果:华夏族形成。
- 尧舜禹:禅让(推选贤者);大禹治水(疏导法,三过家门不入);鲧gun(禹爸)失败,禹成功。
联系技巧:故事:炎黄“兄弟打天下”(内战+外战),形成华夏;尧舜禹“贤者传位”,禹治水最牛。口诀:炎帝“尝百草”,黄帝“指南车”。考试重点:禅让 vs 世袭(夏朝开始家天下);典故如“三过家门”。难度:★★★,当成“英雄传说”记。
五、模块4:先秦时期(夏商周)——王朝兴起与灭亡
框架:夏(最早王朝)→ 商(迁都中兴)→ 西周(分封灭亡)。联系:每个王朝有“建立-中兴-灭亡”模式,战役是转折。
- 夏:启世袭(家天下);二里头文化;少康(人)中兴;灭于鸣条之战(商汤胜夏桀在豪(河南商丘)称王)。
- 商:汤灭夏;盘庚(人)迁殷(河南安阳)稳定;武丁(时期)中兴;灭于牧野之战(周武王胜纣王,临阵倒戈)。
- 西周:武王建都镐京;分封/宗法;成王迁洛邑(洛阳)(“宅兹中国”);灭于烽火戏诸侯(幽王死)[公元前771]。
联系技巧:模式:每个王朝“兴(中兴)-衰-战败灭”。故事:夏桀暴政→商汤革命;商纣暴政→周武革命。考试重点:战役(如牧野倒戈);制度(如分封)。难度:★★★★,列表格对比王朝。
六、模块5:春秋战国——争霸与变法
框架:东周开始(平王东迁洛邑);春秋五霸(争霸);吴越之争;战国七雄 + 变法 + 战役。
- 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尊天子御外敌);宋襄公(仁义败);晋文公(城濮,退三舍诱敌);秦穆公(秦晋之好-通婚);楚庄“王”(问鼎-野心,一鸣惊人-蛰伏三年,整顿内政)。联系:时间顺序:齐→宋→晋→秦→楚。
- 吴越:勾践卧薪尝胆灭吴。
- 分界:三家(韩、赵、魏)分晋 + 田氏代齐。
- 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商鞅变法(秦孝公):废井田、军功爵、县制;徙木立信(禁止弃农经商)。战役:桂陵(围魏救赵)、马陵(减灶)、长平(纸上谈兵)。
联系技巧:五霸像“霸主接力赛”;变法+战役是“秦国崛起故事”(商鞅改革→战役胜)。口诀:齐“葵丘”,晋“退三舍”。考试重点:典故(如纸上谈兵);易混:两种五霸说法(以史记为主)。难度:★★★★★,多看战役动画视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