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ackend >正文

车载通信网络 --- 车载通信网络槪述

我是穿拖鞋的汉子,魔都中坚持长期主义的汽车电子工程师。

老规矩,分享一段喜欢的文字,避免自己成为高知识低文化的工程师:

做到欲望极简,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一是去掉多余,凡事找规律,基础是诚信;二是系统思考、大胆设计、小心求证;三是“一张纸制度”,也就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工作内容,要在一张纸上描述清楚;四是要坚决反对虎头蛇尾,反对繁文缛节,反对老好人主义。

不觉间来到春末五月,横坐在电脑前,敲击点文字,对自己也算一个时间的记忆,多年后再次点击,也期待那时会像触发记忆的闸口,让现在的这点岁月传递至那时那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背景信息:车内网络—汽车电子系统的通信动脉

车内网络,作为现代汽车内部不可或缺的通信基础设施,宛如一条条精密编织的血管,将车辆内部的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紧密相连,构建起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网状通信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承载着车辆状态监测、控制指令传输等核心功能,更在提升驾驶安全性、舒适性及智能化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车载网络的发展历程与挑战

追溯车载网络的发展历程,最初CAN总线的诞生,旨在解决少量控制器间传感器信号数据和参数共享的问题。它以其实时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迅速成为传统汽车发动机、行驶、转向、制动等控制信号通信的首选方案。然而,随着汽车功能的日益复杂,特别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等先进安全系统的引入,传统的点对点连接方式暴露出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弊端。CAN总线的广泛应用,正是对这一挑战的有效回应。

然而,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兴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单一功能的发动机控制,扩展到动力、底盘、车身、信息、娱乐等多领域的综合控制,车载通信所需的带宽急剧增加。传统CAN/LIN总线由于带宽限制,已难以满足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高带宽设备的数据传输需求。同时,随着智能座舱、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车载网络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服务质量(QoS)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新一代车载网络技术的崛起

面对这些挑战,FlexRay和MOST总线应运而生。FlexRay最初设计用于解决线控底盘问题,强调高实时性和可靠性,后来逐渐扩展到信息娱乐领域。而MOST总线则专注于影音娱乐通信,提供高带宽的数据传输能力。然而,随着汽车电子传感器和控制器数量的激增,以及数据传输需求的不断升级,FlexRay和MOST总线也显得力不从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此背景下,车载以太网技术凭借其高带宽、低成本、成熟可靠等优势,逐渐成为车载网络发展的新方向。以太网技术已在计算机互联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成熟且成本低廉。通过适应性创新,车载以太网在保留物理层以上协议的基础上,对物理层进行了优化,以适应汽车环境的特殊需求。它不仅能够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还能根据车型和配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实现成本最优化的应用。

三、车载以太网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车载以太网技术的引入,不仅解决了传统车载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还为汽车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通过车载以太网,车辆可以实时接入互联网,享受高清车载娱乐、智能导航、远程升级等服务。同时,车载以太网还支持V2X(车与万物互联)技术,使车辆能够与其他车辆、基础设施、行人等进行通信,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性和交通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而,车载以太网并非对传统CAN总线的全面替代。由于实时性问题和拓扑结构拓展的挑战,车载网络可能会逐渐形成两层架构:面向机电控制(如动力和底盘)的部分仍使用CAN总线,以确保实时性和分布性;而面向信息娱乐、智能座舱等部分则使用车载以太网,以满足高带宽和互联网兼容性的需求。这种两层架构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CAN总线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车载以太网的潜力,为汽车电子系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展望未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网联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车载网络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载网络将与更多外部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交通出行。另一方面,随着汽车电子系统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车载网络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性能和可靠性,以满足各种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未来的车载网络技术将更加注重创新与发展。一方面,将继续优化车载以太网技术,提升其带宽、实时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将探索新的网络架构和通信协议,以适应汽车电子系统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同时,还将加强车载网络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汽车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车内网络作为汽车电子系统的通信动脉,正经历着从传统总线技术向新一代车载以太网技术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不仅将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还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体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车载网络将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搁笔分享完毕!

愿你我相信时间的力量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http://www.xdnf.cn/news/9812.html

相关文章:

  • 计算机网络全维度解析:架构协议、关键设备、安全机制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
  • Mysql中索引B+树、最左前缀匹配
  • LVS+KeepAlived
  • 【在线五子棋对战】一、项目简介 环境搭建
  • HTML实战:爱心图的实现
  • 本地Markdown开源知识库选型指南
  • 算法日记32:埃式筛、gcd和lcm、快速幂、乘法逆元
  • 基于esp32,控制IO1高低电平 和读取IO0按键的c程序
  • ByteBuddy入门:静态方法增强实战
  • 4.1.3 操作数据帧
  • 005 ElasticSearch 许可证过期问题
  • 深入剖析 Docker 容器化原理与实战应用,开启技术新征程!
  • VCS elab选项 -simprofile功能
  • 微软 Azure AI Foundry(国际版)十大重要更新
  • EXCEL中的TEXTJOIN用法(基础版),将Excel 多个单元格内容按条件合并到一个单元格
  • 【计算机网络】第2章:应用层—DNS
  • 详细说说Redis分布式锁和ZK分布式锁
  • 动手学深度学习pytorch学习笔记 —— 第四章(2)
  • 2023年6级第一套长篇阅读
  • Mybatis中的懒加载
  • 高密爆炸警钟长鸣:AI为化工安全戴上“智能护盾”
  • 基于MATLAB实现SFA(Slow Feature Analysis,慢特征分析)算法
  • Java八股-Java优缺点,跨平台,jdk、jre、jvm关系,解释和编译
  • Java 微服务架构设计:服务拆分与服务发现的策略
  • 信息学奥赛一本通 1551:维护序列
  • 为什么在我的Flask里面有两个路由,但是在网页里有一个却不能正确访问到智能体
  • JDBC 核心执行流程详解
  • 如何在矩池云实例上开启应用服务的访问端口
  • 测试策略:AI模型接口的单元测试与稳定性测试
  • ADQ108-1通道8bit 6~7G USB2.0 PXIe cPCIe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