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ackend >正文

对象检测新纪元:D-FINE 模型超越 YOLO,带来更精准的实时检测!

在AI视觉领域,被称为"目标检测终结者"的D-FINE震撼开源!这项由中国团队研发的新技术,在Objects365大数据集训练后,以59.3%的COCO检测准确率碾压YOLOv10/11等前辈,更在速度和精度间找到完美平衡!

  1. D-FINE 模型:基于 Detection Transformer (DETR) 开发,研究表明其在物体检测精度和实时性上超越 YOLO 系列。
  2. 核心技术:细粒度分布细化 (FDR) 和全局最优定位自蒸馏 (GO-LSD) 显著提升定位精度。
  3. 性能表现:在 COCO 数据集上,D-FINE-L 达到 54.0% 平均精度 (AP),速度高达 124 FPS,优于 YOLOv10-L。
  4. 开源资源:论文和代码已公开,创作者可轻松获取并尝试。
  5. 应用前景:有望在自动驾驶、监控等领域大放异彩。

物体检测是什么?

物体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让电脑“看懂”图片或视频,识别出其中的物体并标出它们的位置。比如,你拍了一张街景照片,物体检测模型能圈出路上的行人、车辆和路牌。这项技术是自动驾驶、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基石,精准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实际应用效果。

物体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的支柱技术,旨在让机器识别图像或视频中的物体并确定其位置。从智能手机的拍照识别到自动驾驶的障碍物检测,物体检测无处不在。近年来,YOLO 系列以其高效的实时检测能力成为行业标杆,但其在复杂场景下的精度瓶颈促使研究者探索新方向。D-FINE 模型的出现,正是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

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是实时物体检测的“老大哥”,以速度快、效率高著称。它通过将检测任务转化为回归问题,直接预测物体的位置和类别。然而,YOLO 在处理小物体或密集场景时,精度有时会打折扣,这让研究者们不断寻找突破。


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模型以其“一次看遍”的设计理念闻名,通过将物体检测转化为回归问题,实现快速预测。YOLOv10-L 等最新版本在 COCO 数据集上达到 53.2% 的平均精度 (AP),计算量为 120 GFLOPs。然而,YOLO 依赖非极大值抑制 (NMS) 和锚框设计,在小物体或密集场景下可能出现定位不准的问题。
D-FINE 的突破
D-FINE 模型基于 Detection Transformer (DETR),一种利用 Transformer 架构的端到端物体检测框架。DETR 摒弃了传统的手工设计先验(如锚框),通过 Transformer 的自注意力机制直接预测物体位置和类别。D-FINE 在此基础上,通过两大核心技术——细粒度分布细化 (FDR) 和全局最优定位自蒸馏 (GO-LSD)——显著提升了定位精度和实时性。


细粒度分布细化 (FDR)
FDR 改变了传统边界框预测方式,不直接输出固定坐标,而是通过迭代细化概率分布。想象你在画框,先画个大概范围,再一点点调整边框位置,直到完美贴合物体。这种方法让 D-FINE 的定位精度大幅提升。
FDR 重新定义了边界框回归任务。传统方法直接预测固定坐标,容易因小误差导致定位偏差。FDR 则将边界框的每个边缘(左、上、右、下)建模为概率分布,通过迭代细化这些分布来提高精度。下图展示了 FDR 的工作原理,图中显示了从初始预测到最终精炼的分布变化过程。
FDR 的优势在于:
独立调整:每个边缘的分布独立优化,避免整体误差累积。
细粒度控制:通过非均匀加权函数 (W(n)),平衡粗略和精细调整。


全局最优定位自蒸馏 (GO-LSD)
GO-LSD 像是一位“老师”,将深层网络的精准定位知识传授给浅层网络。这样,浅层网络也能做出更准确的早期预测,而无需增加计算量。这让 D-FINE 在保持速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检测质量。
GO-LSD 是一种自蒸馏策略,将深层网络的精炼分布知识转移到浅层网络。下图展示了这一过程,深层网络的输出通过解耦蒸馏焦点 (DDF) 损失指导浅层网络,从而提升早期预测的准确性。这种双向优化策略不仅提高了性能,还简化了深层网络的残差任务。
GO-LSD 的关键点:
知识转移:利用 Kullback-Leibler 散度实现高效蒸馏。
低成本:仅需少量额外训练成本。


性能对比
研究表明,D-FINE 在 COCO 数据集上的表现令人惊叹:
D-FINE-L:54.0% AP,124 FPS,计算量仅 91 GFLOPs。
D-FINE-X:55.8% AP,78 FPS。
YOLOv10-L:53.2% AP,计算量 120 GFLOPs。
更厉害的是,在 Objects365 数据集预训练后,D-FINE-L 和 D-FINE-X 的 AP 分别提升至 57.1% 和 59.3%,远超其他实时检测器。


应用场景
D-FINE 的高精度和实时性使其在多个领域大有可为:
自动驾驶:快速检测行人、车辆,提升安全性。
安防监控:精准识别异常行为,增强监控效率。
智能家居:识别物体,优化用户体验。


研究指出,D-FINE 的轻量模型与紧凑模型的性能差距较小,可能是浅层解码器预测不够准确导致。未来可探索新型架构设计或训练范式,在不增加推理延迟的情况下增强轻量模型的定位能力。


D-FINE 模型通过 FDR 和 GO-LSD 等创新技术,重新定义了实时物体检测的标准。其在精度、速度和效率上的全面超越,使其成为 YOLO 系列的有力竞争者。
其模型已经开源源码,可以直接在 GitHub 上面查看,当然也可以直接在 hugging face 上面免费体验

github.com/Peterande/D-FINE更多transformer,VIT,swin tranformer
参考头条号:人工智能研究所
v号:人工智能研究Suo, 启示AI科技

 动画详解transformer  在线教程 

http://www.xdnf.cn/news/9539.html

相关文章:

  • 6.2 Q1|哈尔滨医科大学GBD发文 | 1990 年至 2019 年颗粒物污染导致的中风全球趋势和负担
  • Python后端开发实战:从0到1搭建高可用API服务
  • 医疗器械企业批记录数字化转型实操指南
  • LeetCode hot100-6
  • C# 基于 Windows 系统与 Visual Studio 2017 的 Messenger 消息传递机制详解:发布-订阅模式实现
  • Python 包管理工具 uv的一些常用指令
  • AWS 创建VPC 并且添加权限控制
  • CloudCompare——点云统计滤波
  • element ui 表格 勾选复选框后点击分页不保存之前的数据问题
  • Service Worker介绍及应用(实现Web Push机制)
  • 【AI学习笔记】Coze平台实现生成小红书热门多图笔记
  • Metasploit工具使用详解(上)丨小白WEB安全入门笔记
  • 电子电路:什么是C类放大器?
  • ⚡️ Linux 系统安装与配置 Git
  • Windows SMB压缩在低速或者高延迟环境可以帮助提供性能增益
  • Linux驱动学习笔记(十)
  • vue-04(深入了解 props:验证、类型和默认值)
  • Django实现文件上传
  • Docker-compose 编排lnmp(dockerfile) 完成Wordpress
  • [ERR] switch_core_session.c:2697 Invalid Application callcenter
  • 基于 HTTP 的邮件认证深入解读 ngx_mail_auth_http_module
  • bug: uniCloud 查询数组字段失败
  • # 使用 Selenium 爬取苏宁易购优质评价
  • 针对C语言的开发工具推荐及分析(涵盖编辑器、集成开发环境(IDE)、编译器、调试工具及辅助工具)
  • 【Python3教程】Python3基础篇之OS文件目录方法
  • Mac OS 使用说明
  • PySpark 中使用 SQL 语句和表进行计算
  • OpenCV CUDA模块直方图计算------生成一组均匀分布的灰度级函数evenLevels()
  • 【NLP】将 LangChain 与模型上下文协议 (MCP) 结合使用
  • Pipeline ADC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UIA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