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和空间数据应用平台
引言:从“一张图”到智慧治理
在新区的规划审批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实时调取地块影像、规划指标和审批流程,10分钟内完成用地预审;在省级自然资源厅,三维立体“一张图”将山、水、林、田、湖、草资源动态关联,辅助决策者精准划定生态红线……这一切的背后,是自然资源和空间数据应用平台的强力支撑。这一平台不仅是国土空间治理的“数字底盘”,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一、建设内容:从数据汇聚到场景落地
全域数据整合,打破信息孤岛
平台通过汇聚土地、矿产、海洋、测绘、环保等11个部门的200余类数据,构建覆盖“陆海空天地”的自然资源“一张图”。平台整合了规划审批、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等全链条数据,实现“规划-审批-监管”闭环管理。
移动化应用:让数据“随行”
研发的自然资源专用APP支持安卓终端离线存储和分析,解决了外业调研时网络不稳定的痛点。规划师可实时调用三维底图、对比历史影像,甚至自动生成用地合规性报告。
跨部门协同:从“串联”到“并联”
平台打通了住建、交通、农业等部门的业务系统,例如在项目审批中,自动触发环保评估、地质灾害预警等流程,审批效率提升60%。
二、核心技术:四大创新驱动
云原生+微服务架构
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框架,支持TB级数据秒级响应。例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切片速度较传统方式提升5倍,满足全域三维漫游需求。
三维立体“数字孪生”
通过倾斜摄影、BIM建模等技术,构建地上地下全要素三维模型。在新区,平台可模拟地下管廊与地面建筑的冲突,避免施工返工。
地图数据的下载、转换、浏览、编辑(基于 AutoCAD),可使用GeoSaaS(.COM)的相关工具
智能分析引擎
集成200余个空间分析算子,支持资源承载能力评估、违法用地AI识别等功能。如某省份利用该技术,1个月内完成全省耕地“非农化”排查。
区块链+安全防护
采用非线性抖动拟合技术保障数据不可篡改,涉密数据全程加密传输,满足等保2.0要求。
三、应用成效
平台已覆盖新区管委会、自然资源局等10余个部门,支撑2000余个项目的全周期管控,土地供应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20天。
浙江省通过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数据贯通,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办结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
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平台支撑全国2.95亿个图斑的智能核查,错误率降低至0.3%以下。
四、未来展望:打造数字治理新范式
从“数字化”到“智慧化”
未来平台将深度融合AI大模型,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自动推演和风险预判。例如,输入“碳中和目标”,系统可自动生成土地利用优化方案。
从“治理工具”到“公共服务”
开放公众查询接口,让企业快速获取地块规划条件,市民可查看周边生态红线,推动“阳光规划”。
结语:让每一寸国土都“心中有数”
自然资源和空间数据应用平台,正以数据之力重塑国土治理模式。它不仅是技术革命的产物,更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家战略基础设施。未来,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化,这一平台必将成为守护绿水青山、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