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备案:筑牢人脸信息 “安全墙”
人脸识别备案制度主要依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建立,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防、金融、门禁、交通等领域,带来便利高效的同时,人脸信息安全问题也引发担忧。为规范技术应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人脸识别备案制度应运而生。
一、人脸识别备案重要意义
个人层面
人脸识别备案预防了人脸信息敏感,泄露可能引发身份冒用、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损害个人财产、隐私和名誉的行为。人脸识别备案可监管使用主体,确保其依法依规处理信息,降低滥用和泄露风险,让民众安心享受技术便利。
社会层面
人脸识别备案能促使相关单位和企业合法合规使用技术,符合公共利益和安全需求,提升社会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公共场所等,人脸识别技术对预防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若缺乏监管,可能被不法利用。
行业发展层面
人脸识别备案明确规则标准,促使企业自律,规范经营,提高技术和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二、人脸识别备案流程
明确备案主体
人脸识别备案在以下情况下需要履行人脸识别备案手续,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设备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存储超一定数量(如 10 万人)人脸信息的组织或企业。
准备备案材料
人脸识别备案需要准备这些材料,包括个人信息处理者基本情况、人脸信息处理目的和方式说明、存储数量和安全保护措施资料、处理规则和操作规程、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报告等。
提交备案申请
人脸识别备案需要通过指定平台或向所在地省级以上网信部门提交申请,确保信息真实准确、材料清晰规范,部分地区可能需现场提交或邮寄纸质材料。
审核备案信息
人脸识别备案的网信部门严格审核主体合法性、处理目的和方式合理性、安全保护措施有效性等,发现问题通知备案主体补充或更正,主体需按时整改并重新提交。
完成人脸识别备案登记
人脸设备备案审核通过后,网信部门办理登记并发放备案证明或编号。人脸识别备案主体后续应妥善保存证明,按人脸识别备案内容和要求开展业务,信息变更时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人脸识别备案手续、材料、变更和注销等作出细致规定是在2025 年 3 月,国家网信办、公安部《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公布的,增强制度可操作性和执行力。于2025年6月1日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