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 | 导航定位中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原理、公式及C代码详解
文章目录
-
- 一、卡尔曼滤波基本原理
-
- 1.1 核心假设
- 1.2 基本流程
- 二、数学模型与公式推导
-
- 2.1 状态空间模型
- 2.2 卡尔曼滤波公式
-
- 预测阶段
- 更新阶段
- 2.3 关键概念:新息(Innovation)
- 三、导航定位中的应用
-
- 3.1 GPS/INS组合导航
- 3.2 系统模型设计
- 四、C语言实现
-
- 4.1 一维卡尔曼滤波器实现
- 4.2 代码解析
- 4.3 多维扩展思路
- 五、性能优化与参数调优
-
- 5.1 噪声协方差矩阵设置
- 5.2 实际工程建议
- 六、总结
- 参考文献
一、卡尔曼滤波基本原理
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是一种高效的递推滤波器,能够从含有噪声的观测数据中实时估计动态系统的状态。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预测-更新的迭代过程,结合系统模型和观测数据,实现对系统状态的最优估计。该算法由鲁道夫·卡尔曼于1960年提出,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导航、机器人定位等领域[1]。
1.1 核心假设
卡尔曼滤波的应用基于两个关键假设:
- 线性系统假设:系统状态演化和观测过程均满足线性关系
- 高斯噪声假设:过程噪声和观测噪声均为零均值高斯白噪声[3]
1.2 基本流程
卡尔曼滤波算法通过以下两个主要步骤循环执行:
1. 预测阶段(时间更新)
基于系统模型和上一时刻的最优估计,预测当前时刻的状态及不确定性:
- 状态预测:根据状态方程推断当前状态的先验估计
- 协方差预测:预测状态估计的不确定性(协方差矩阵)[3]
2. 更新阶段(测量更新)
利用当前时刻的观测值修正预测结果,得到后验估计:
- 计算卡尔曼增益:权衡预测不确定性与观测噪声,确定观测值的权重
- 状态更新:结合预测值和观测值,得到最优状态估计
- 协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