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分析——ICLabel的一对多成分关系与手工阈值
ICLabel的一对多成分关系与手工阈值
- ICLabel
- 理论基础
- 一对多关系
- 手工阈值的意义
- 学习感受
ICLabel
在 EEG(脑电图)中,伪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无论是眼动、肌肉活动、心电干扰,还是电源线噪声,都会对数据质量造成影响。
ICA(独立成分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去伪迹方法,它能将混合信号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成分。然而,分解后的成分需要人工判断哪些是脑电,哪些是伪迹 —— 这既耗时又主观。
而 ICLabel 插件 能自动为每个成分打标签,并给出属于不同类别的概率。
理论基础
ICLabel 是 EEGLAB 的一个插件,基于 >200,000 个由专家与众包标注的 ICA 成分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
它会为每个成分输出一个概率(7类),如:
成分 | Brain | Muscle | Eye | Heart | Line Noise | Channel Noise | Other |
---|---|---|---|---|---|---|---|
IC1 | 0.85 | 0.05 | 0.05 | 0.01 | 0.02 | 0.01 | 0.01 |
IC2 | 0.40 | 0.35 | 0.20 | 0.01 | 0.03 | 0.00 | 0.01 |
1.Brain(脑源信号)
2.Muscle(肌肉伪迹)
3.Eye(眼动伪迹,如眨眼、扫视)
4.Heart(心电信号)
5.Line Noise(工频干扰,50/60 Hz)
6.Channel Noise(电极接触不良等)
7.Other(其他难以归类的成分)
(1)
这张图是对独立成分分类结果的可视化展示,每个脑电图的下方标注了该独立成分被分类为某类别的概率:
- 比如标着 “Muscle : 70.4%” ,说明第6个独立成分,有 70.4% 的可能性属于肌肉伪迹成分;
- “Eye : 71.9%” 即第 13 个成分,71.9% 可能性是眼电伪迹
- “Brain : 98.4%” 代表第 9 个成分,有极大概率(98.4%)是脑电活动成分
这些不同分类,帮助我们识别出 EEG 数据里哪些成分是脑电信号(我们想要分析的有用信号 ),哪些是各类伪迹(会干扰脑电信号分析,通常需要去除或校正 )。
(2)点击其中某个电机之后(以第一个为例),会具体显示出单个成分的分析结果图,它会为每个成分输出一个概率。
如下图的绿色框框内的结果所示:
一对多关系
“一对多” 指的是:
ICLabel 输出的是一个 IC × 7 类别 的概率矩阵,每行表示一个独立成分。
如果某一行的 Brain、Muscle、Eye、Heart、Line Noise、Channel Noise、Other 的概率都比较接近,比如 Brain=0.4, Muscle=0.3, Eye=0.2,这是典型的“一对多”成分。
说明该 IC 混合了脑电和伪迹特征,不容易单纯归为一个类别。
手工阈值的意义
由于 ICLabel 输出的是概率,我们可以根据概率设定阈值来判断去留。
做法有:
-
保留脑电成分(Brain):概率 > 0.7
-
去除肌电(Muscle):概率 > 0.75 → 去除
-
去除眼动(Eye):概率 > 0.8 → 去除
-
去除心电(Heart):概率 > 0.8 → 去除
-
去除电源噪声/通道噪声(Line/Channel Noise):概率 > 0.8 → 去除
-
其他成分(Other):通常概率 > 0.8 → 去除
(1)去除概率为60%-100%的肌电(Muscle)伪迹 和 去除概率为60%-100%的眼电(Eye)伪迹
结果对比图:
(2)去除概率为60%-100%的肌电(Muscle)伪迹 和 去除概率为50%-100%的眼电(Eye)伪迹
结果对比图:
(3)去除概率为60%-100%的肌电(Muscle)伪迹 和 去除概率为50%-100%的眼电(Eye)伪迹 和 去除概率为80%-100%的其他
结果对比图:
合理的阈值 能在去除伪迹的同时,尽量保留有效脑电信号。
学习感受
本周我主要学习了 EEGLAB 中的 ICLabel 插件。首先通过 ICA 分解将混合信号分解为独立成分,然后使用 ICLabel 插件自动为每个成分打上 7 类概率标签。通过设置不同阈值,查看其去伪迹效果,并通过比较了解了处理前后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