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ackend >正文

webpack+vite前端构建工具 -11实战中的配置技巧

11 实战中的配置技巧

11.1 环境区分

11.1.1 为什么要区分环境

  • 生产模式
    • 需要:代码压缩,tree-shaking
    • 不需要:详细的source-map,开启开发模式
  • 开发模式
    • 需要:详细的source-map,开启开发模式
    • 不需要:代码压缩,代码混淆等

11.1.2 环境区分要点

  • 区分要点
    • 根据不同环境进行打包,一般在process.env设置
    • 有时需要在js代码中获取环境,可以借助插件完成

11.1.3 不同环境不同配置文件webpack.xxxconfig.js

  • 生产模式和开发模式相同的webpack配置放到webpack.baseconfig.js里
  • 开发模式的webpack配置放到webpack.devconfig.js
  • 生产模式的webpack配置放到webpack.proconfig.js
配置文件
// webpack.baseconfig.js
const htmlwebpack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entry: {  // 多入口写法:入口名称+入口文件app: ["./app.js"]},output: {path: __dirname + '/dist', // 绝对路径,__dirname是node的全局变量,表示当前目录的绝对路径filename: "[name].[chunkhash:4].bundle.js", //将name加到filename里,打包结果文件是app.bundle.js和app2.bundle.js,hash是对文件是否有改变的标志,:4表示截取前4位publicPath: "www.xx.com"},// loadermodule: {rules: [{// 每个对象是一个loadertest: /\.js$/,use: {loader: 'babel-loader'}}]},plugins: [new htmlwebpack({template: './index.html',// 写法1,指定html模板filename: "index.html"})],resolve: {},optimization: {}
}
// webpack.devconfig.js
const base = require("./webpack.baseconfig.js");
const merge = require("webpack-merge").merge;
module.exports = merge(base, {mode: "development",devServer: {port: 2000,hot: true,//热更新}
});
// webpack.proconfig.js
const base = require("./webpack.baseconfig.js");
const merge = require("webpack-merge").merge;
module.exports = merge(base, {mode: "production"
});
打包命令

打包命令

{"name": "webpackDemo","version": "1.0.0","description": "","main": "index.js","scripts":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build": "webpack --config ./webpack.proconfig.js","dev": "webpack-dev-server --config ./webpack.devconfig.js"}
}
打包结果

打生产包
命令:npm run build
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地项目启动
命令:npm run de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端项目按照不同的环境划分不同的配置,按照不同的脚本进行打包。
理解平时npm run build,npm run dev的本质。

11.1.4 环境判断 cross-env

通过node脚本指令指定环境变量。

1 安装cross-env

安装cross-env的包,命令npm install cross-env --save-dev

2 node脚本指令

脚本指令cross-env NODE_ENV=development

// package.json
{"name": "webpackDemo","version": "1.0.0","description": "","main": "index.js","scripts":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build": "cross-env NODE_ENV=production webpack --config ./webpack.proconfig.js","dev": "cross-env NODE_ENV=development webpack-dev-server --config ./webpack.devconfig.js" },
}

配置文件里打印下NODE_ENV的值process.env.NODE_ENV

// webpack.baseconfig.js
const htmlwebpack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console.log(process.env.NODE_ENV)
module.exports = {
...
}
3 打包

npm run buil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应用

根据NODE_ENV的值判断当前环境,使用相应的loader.

// webpack.baseconfig.js
const htmlwebpack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console.log(process.env.NODE_ENV)
module.exports = {entry: {  // 多入口写法:入口名称+入口文件app: ["./app.js"]},output: {path: __dirname + '/dist', // 绝对路径,__dirname是node的全局变量,表示当前目录的绝对路径filename: "[name].[chunkhash:4].bundle.js", //将name加到filename里,打包结果文件是app.bundle.js和app2.bundle.js,hash是对文件是否有改变的标志,:4表示截取前4位publicPath: "www.xx.com"},// loadermodule: {rules: [{// 每个对象是一个loadertest: /\.css$/,use: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minicss.loader : 'style-loader', 'css-loader']}]},
}

此外,对于不好处理的配置,可以用变量存储根据环境变化的配置,然后配置到module.exports的对象中。此处不赘述。——编程式配置

11.1.5 webpack指令

通过webpack本身指令做环境判断的方案。

11.1.5.1 webpack --help

webpack --help

只要在命令行运行的工具,都有–help查看帮助的指令

执行结果如下。
如–config后可以跟一个config文件,还有–env<valu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1.5.2 webpack --env
1 指定env
// package.json
{"name": "webpackDemo","version": "1.0.0","description": "","main": "index.js","scripts": {"build": "webpack --config ./webpack.proconfig.js --env production",}
}
2 config文件接收env

env作为方法入参传给config文件。

因此exports出去的是一个方法,入参为env,这个方法return一个merge方法。

// webpack.proconfig.js
const base = require("./webpack.baseconfig.js");
const merge = require("webpack-merge").merge;
// module.exports = merge(base, {
//     mode: "production"
// });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env) {return merge(base(env), {mode: "production"})
}

实际用到env的是baseconfig,因此还需要作为入参传给base方法,即baseconfig export出来的也需要是一个方法。

当然baseconfig也是return一个对象。

const htmlwebpack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console.log(process.env.NODE_ENV)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env) {console.log("🚀 ~ env:", env)return {entry: {app: ["./app.js"]},output: {path: __dirname + '/dist',filename: "[name].[chunkhash:4].bundle.js",publicPath: "www.xx.com"},module: {rules: [{test: /\.js$/,use: {loader: 'babel-loader'}},{test: /\.css$/,use: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minicss.loader : 'style-loader', 'css-loader']}]},plugins: [new htmlwebpack({template: './index.html',filename: "index.html"})]}
}
// module.exports = {
//     entry: {  // 多入口写法:入口名称+入口文件
//         app: ["./app.js"]
//     },
//     output: {
//         path: __dirname + '/dist', // 绝对路径,__dirname是node的全局变量,表示当前目录的绝对路径
//         filename: "[name].[chunkhash:4].bundle.js", //将name加到filename里,打包结果文件是app.bundle.js和app2.bundle.js,hash是对文件是否有改变的标志,:4表示截取前4位
//         publicPath: "www.xx.com"
//     },
//     // loader
//     module: {
//         rules: [
//             {
//                 // 每个对象是一个loader
//                 test: /\.js$/,
//                 use: {
//                     loader: 'babel-loader'
//                 }
//             },
//             {
//                 // 每个对象是一个loader
//                 test: /\.css$/,
//                 use: [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minicss.loader : 'style-loader', 'css-loader'
//                 ]
//             }
//         ]
//     },
//     plugins: [
//         new htmlwebpack({
//             template: './index.html',// 写法1,指定html模板
//             filename: "index.html"
//         })
//     ]
// }
3 打包

npm run buil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uild": "webpack --config ./webpack.proconfig.js --env production",这里env也可以指定为其他内容
4 总结

webpack --env配置并不方便,需要修改config.js的export的方法。

11.1.6 webpack的DefinePlugin插件

给业务代码提供环境变量。

11.2 优化相关

11.2.1 优化webpack打包速度

  • 打包分析
    • 官方方案,–json输出打包结果分析json —— 不推荐
    • webpack-bundle-analyzer
1 获取json的方式
1 配置命令

在package.json的scripts里配置指令--json>stats.json

    "getjson": "cross-env NODE_ENV=production webpack --config ./webpack.proconfig.js --json>stats.json"
2 运行指令

npm run getjson
执行结果,生成一个stats.json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json分析

如果https://webpack.js.org/analyse/网站可以加载,上传2生成的json文件,即可出现分析结果。

webpack官方文档: https://webpack.js.org/
json分析:https://webpack.js.org/analyse/

anyway,我们来看后面的方案。

2 webpack-bundle-analyzer
1 安装webpack-bundle-analyzer

npm install webpack-bundle-analyzer --save-dev

2 引入并注册插件
const webpackbundleanalyzer = require("webpack-bundle-analyzer").BundleAnalyzerPlugin;
module.exports = {plugins: [new webpackbundleanalyzer()]
}
3 打包

npm run build

打包完成后自动打开一个网站。
通过下图可以看出打包出一个app.js,包括lodash.js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结果分析

可以了解项目的引用关系,以及文件的大小。在大型项目里可以发现较大的模块,以优化打包的体积。

  • start:原始大小
  • Parsed:压缩大小
  • Gzipped:压缩大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提升打包速度

如何提升打包速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dll优化
  • 提前打包不变的包(例如第三方库)
  • 通知到正式打包
  • dll处理过的不再处理

需要手动在index.html引入提前打的不变的包

p10 33:00

4 减小包体积
  • 压缩程度
    • webpack能做到的极致压缩,不只是代码上的物理压缩(压缩为一行代码),而是直接输出最终执行的代码。
    • webpack还可以混淆代码,如语义化的变量用a b c代替,避免上线后代码被窃取。
  • 打包
    • 引入某个有100个方法的库,只用到f1方法,应该只将f1方法打包进来——最节省代码体积的做法。

引入了lodash,vue,axios这些包,一般不会用到这些包里的所有方法,只会用到一部分
那么可以将用到的方法进行打包,用不到的方法不会打包进来。

  • 打包局限性
    • 在类上定义的方法,会全部被打包。
  • 如何不会全部被打包
    • 单独定义方法然后export 单个方法(js文件里每个方法单独export)
    • 然后用到f1方法就只引入f1方法
http://www.xdnf.cn/news/14890.html

相关文章:

  • 后端快捷代码
  • Redis服务器
  • JVM的位置和JVM的结构体系
  • ASP.NET 安装使用教程
  • 人工智能-基础篇-18-什么是RAG(检索增强生成:知识库+向量化技术+大语言模型LLM整合的技术框架)
  • Spark SQL架构及高级用法
  • Zama 机密区块链协议Litepaper
  • Android Input 系列专题【事件的读取与分发】
  • 408第三季part2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 MySQL——9、事务管理
  • Linux安装java后没法运行
  • StarRocks × Tableau 连接器完整使用指南 | 高效数据分析从连接开始
  • 智能监控算法助力工厂高温高效管理
  • Windows内核并发优化
  • 使用SSH隧道连接远程主机
  • H3C WA6322 FitAP切换为云AP或
  • 不依赖框架,如何用 JS 实现一个完整的前端路由系统
  • 快速掌握Python编程基础
  • Day51 复习日-模型改进
  • 免费PDF处理软件,支持多种操作
  • 深度学习笔记29-RNN实现阿尔茨海默病诊断(Pytorch)
  • 因果语言模型、自回归语言模型、仅解码器语言模型都是同一类模型
  • VS CodeC51 单片机开发环境搭建
  • Django+DRF 实战:从异常捕获到自定义错误信息
  • 从入门到精通:数据库全攻略
  • Jenkins-Publish HTML reports插件
  • 技术与情感交织的一生 (九)
  • Python 的内置函数 reversed
  • WPS中配置MathType教程
  • 数学中微分与导数的理解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