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i >正文

深入学习和对比Python 列表与元组

在 python 中列表和元组,都是一个可以放置任意数据类型的有序集合

其主要异同点如下:

一、基本操作的异同点:

1、语法差异,定义方式不同

  • 列表用方括号 [],元组用圆括号 ()
  • 单元素元组需加逗号:(1,),否则会被识别为普通括号表达式。
a = [1]       # 单元素列表
aa = [1,2,3,4] #多元素列表
l = [1, 2, 'hello', 'world'] # 列表中同时含有 int 和 string 类型的元素b = (1)       # 整数 1,不是元组
c = (1,)      # 单元素元组
cc = (1,2,3)  # 多元素元组
tup = ('jason', 22) # 元组中同时含有 int 和 string 类型的元素

2、相同的索引支持

(1)Python 中的列表和元组 索引从 0 开始

(2)Python 中的列表和元组都支持负数索引,-1 表示最后一个元素,-2 表示倒数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

l = [1, 2, 3, 4]
print(l[-1])
## 输出4
tup = (1, 2, 3, 4)
print(tup[-1])
## 输出4

3、列表和元组都支持切片操作

l = [1, 2, 3, 4]
l[1:3] # 返回列表中索引从 1 到 2 的子列表
## 输出结果[2, 3]tup = (1, 2, 3, 4)
tup[1:3] # 返回元组中索引从 1 到 2 的子元组
## 输出结果(2, 3)

4、列表和元组都支持随意嵌套

l = [[1, 2, 3], [4, 5]] # 列表的每一个元素也是一个列表
tup = ((1, 2, 3), (4, 5, 6)) # 元组的每一个元素也是一元组

5、两者也可以通过 list() 和 tuple() 函数相互转换

# 元组转列表
list((1, 2, 3))
## 结果:列表结构 [1, 2, 3]# 列表转元组
tuple([1, 2, 3])
## 结果:元组结构 (1, 2, 3)

6、支持的方法丰富性不同

  • 列表方法丰富
    • list.append() : 直接在列表末尾添加一个元素,无返回值。
    • list.extend():将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字符串)中的元素逐个添加到列表末尾,直接修改原列表,无返回值。
    • list.insert():在指定索引位置插入元素,原元素后移。直接修改原列表。
    • list.remove():删除列表中第一个匹配的元素。若不存在则引发 ValueError。
    • list.pop():删除并返回指定索引的元素(默认最后一个元素),若索引越界引发 IndexError。
    • list.sort() : 原地对列表排序(默认升序),无返回值。
    • list.reverse() :原地反转列表元素顺序,无返回值。

          注: 详细使用示例参考文章:Python 列表常用函数介绍

  • 元组仅支持基本操作
    • count()index()(与列表相同),但无修改方法。
    • tup.count(item) 表示统计列表 / 元组中 item 出现的次数。
    • tup.index(item) 表示返回列表 / 元组中 item 第一次出现的索引。
  • reversed() 和 sorted() 新列表或元组的倒转和排序
    • reversed() 和 sorted() 同样表示对列表 / 元组进行倒转和排序,但是会返回一个倒转后
      或者排好序的新的列表 / 元组。
l = [3, 2, 3, 7, 8, 1]
print(l.count(3)) 
## 结果 2
print(l.index(7))
## 结果3 
l.reverse()
##结果 1 
print(l)
## 结果 [1, 8, 7, 3, 2, 3]
l.sort() ## 排序
print(l)
## 结果 [1, 2, 3, 3, 7, 8]tup = (3, 2, 3, 7, 8, 1)
tup.count(3)
## 结果2 
tup.index(7)
## 结果 3
list(reversed(tup))
## 结果 [1, 8, 7, 3, 2, 3]
sorted(tup)
## 结果 [1, 2, 3, 3, 7, 8]

二、核心特性:可变性不同

  • 列表:可变;列表是动态的,长度大小不固定,可以随意地增加、删减或者改变元素(mutable)。
  • 元组:不可变;元组是静态的,长度大小固定,无法增加删减或者改变(immutable)。
l = [1, 2, 3, 4]
l[3] = 40 # 和很多语言类似,python 中索引同样从 0 开始,l[3] 表示访问列表的第四个元素
print(l) 
[1, 2, 3, 40] #打印列表结果,最后一个元素的值改变tup = (1, 2, 3, 4)
tup[3] = 40  #修改元组元素值报错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三、不可变性的深层理解

1、通过开辟新内存,创建新元组实现元组可变。

tup = (1, 2, 3, 4)
new_tup = tup + (5, ) # 创建新的元组 new_tup,并依次填充原元组的值
print(new _tup)
## 输出结果 (1, 2, 3, 4, 5)l = [1, 2, 3, 4]
l.append(5) # 添加元素 5 到原列表的末尾
## 输出结果 [1, 2, 3, 4, 5]

2、若元组包含可变对象(如列表),这些对象仍可修改。

mixed_tuple = (1, [2, 3], "hello")
mixed_tuple[1].append(4)  # 合法,变为 (1, [2, 3, 4], "hello")

四、存储方式的差异:内存占用不同

  • 元组是静态的,其内存分配更紧凑,占用更小(不可变性允许优化)。
  • 列表是动态的,其会预留额外空间以适应动态增长,内存占用更大。

示例一:放置相同元素,列表占用存储空间明显多于元组

l = [1, 2, 3]
l.__sizeof__()
## 结果 64tup = (1, 2, 3)
tup.__sizeof__()
## 结果 48

分析:事实上,由于列表是动态的,所以它需要存储指针,来指向对应的元素(上述例子中,对于 int 型,8 字节)。另外,由于列表可变,所以需要额外存储已经分配的长度大小(8 字节),这样才可以实时追踪列表空间的使用情况,当空间不足时,及时分配额外空间。

示例二:

l = []
l.__sizeof__() // 空列表的存储空间为 40 字节
## 结果 40
l.append(1)
l.__sizeof__() 
## 结果 72 // 加入了元素 1 之后,列表为其分配了可以存储 4 个元素的空间 (72 - 40)/8 = 4
l.append(2) 
l.__sizeof__()
## 结果 72 // 由于之前分配了空间,所以加入元素 2,列表空间不变
l.append(3)
l.__sizeof__() 
## 结果 72 // 同上
l.append(4)
l.__sizeof__() 
## 结果 72 // 同上
l.append(5)
l.__sizeof__() 
## 结果 104 // 加入元素 5 之后,列表的空间不足,所以又额外分配了可以存储 4 个元素的空间

分析:python. 为了减小每次增加 / 删减操作时空间分配的开销,Python 每次分配空间时都会额外多分配一些,这样的机制 (over-allocating)保证了其操作的高效性:增加 / 删除的时间复杂度均为 O(1)。

五、性能不同

  • 列表的存储空间略大于元组,性能略逊于元组。
  • 元组相对于列表更加轻量级,性能稍优。
  • 创建速度:元组比列表更快(构造简单)。
  • 访问速度:两者差异可忽略不计。

示例一:初始化元组VS 列表

 python3 -m timeit 'x=(1,2,3,4,5,6)'
## 结果 20000000 loops, best of 5: 9.97 nsec per loop
python3 -m timeit 'x=[1,2,3,4,5,6]'
## 结果 5000000 loops, best of 5: 50.1 nsec per loop

分析:元组的初始化速度,要比列表快 5 倍。

示例二:索引操作 

python3 -m timeit -s 'x=[1,2,3,4,5,6]' 'y=x[3]'
## 结果 10000000 loops, best of 5: 22.2 nsec per loop
python3 -m timeit -s 'x=(1,2,3,4,5,6)' 'y=x[3]'
## 结果 10000000 loops, best of 5: 21.9 nsec per loop

六、使用场景不同

  • 适合列表的场景

    • 需要动态修改数据(如数据收集、增删元素)。
    • 需要丰富的内置方法(如 sort(), reverse())。
    • 示例:日志记录、用户输入处理。
  • 适合元组的场景

    • 不可变数据容器:保证数据完整性(如函数返回值、字典键)。
    • 高性能需求:快速创建和访问的常量数据集。

七、总结与选择建议

特性

列表(List)

元组(Tuple)

可变性

可变

不可变

性能

创建和内存效率较低

创建快、内存占用小

用途

动态数据操作

静态数据、字典键、函数返回值

语法

[1, 2, 3]

(1, 2, 3) 或单元素 (1,)

方法

丰富

count()index()

最佳实践

  • 默认使用元组存储不应修改的数据,确保安全性。
  • 在数据频繁变化时使用列表。
  • 大规模只读数据优先考虑元组以优化内存。
http://www.xdnf.cn/news/8069.html

相关文章:

  • 测量尺子:多功能测量工具,科技改变生活
  • PP-YOLOE-SOD学习笔记1
  • ThreadLocal线程本地变量在dubbo服务使用时候遇到的一个坑
  • Docker Compose`down`和`stop`命令的区别
  • 【RocketMQ 生产者和消费者】- 生产者启动源码-上报生产者和消费者心跳信息到 broker(3)
  • Modelsim的入门使用和Verilog编写
  • 【电流探头】LOTO电流探头线性度测量
  • Docker-mongodb
  • JavaWeb Web基础
  • 零碳办会新范式!第十届国际贸易发展论坛——生物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专场,在京举办
  • 前端性能优化方案
  • 亚马逊英国站海关新规深度解读与合规指南
  • 中级统计师-统计学基础知识-第六章 回归分析
  • 快速部起一个Openwhisk平台,使用telego k8s服务部署能力内网部署
  • 中小制造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指南
  • Linux Docker下安装tomcat
  • Spring3+Vue3项目中的知识点——跨域与解决方案
  • Gartner《如果有效评估Generative AI项目的投资回报》学习心得
  • DeepSeek快速搭建个人网页
  • vue3基本介绍
  • 220V转1.25V-12V输出电路Multisim仿真
  • 【设计模式】责任链+模板+工程模式使用模板
  • indicator-sysmonitor 在Ubuntu 右上角实时显示CPU/MEM/NET的利用率
  • C#对集合进行分组IGroupingout TKey, out TElement>
  • 01. Qt介绍及Qt开发环境搭建(2025.05最新官网下载方式)
  • C++初阶-list的使用2
  • AI编程: OpenAI Codex vs Google Jules vs GitHub Copilot++
  • 5G 核心网切换机制全解析:XN、N2 与移动性注册对比
  • 初步尝试AI应用开发平台——Dify的本地部署和应用开发
  • 精益数据分析(77/126):问题-解决方案画布——创业团队的周度聚焦与迭代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