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i >正文

诊断仪进行CAN采样点测试的原理

目录

1、初始干扰施加与错误帧记录

2、干扰位置移动与错误帧产生

3、确定采样点位置


上一篇分享了如何使用VH6501进行CAN采样点测试。

链接:https://handsome-man.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8098230?spm=1001.2014.3001.5502

有粉丝对诊断仪进行CAN采样点测试的原理不太了解,本篇文章做一个补充说明。

1、初始干扰施加与错误帧记录

首先,通过 VH6501发送 ID 为 0 的报文,共计 100 帧。在每一帧报文的第一个 ID 位(即 SOF 后的首个数据位,选择干扰此位可有效降低重同步机制引入的误差)起始边沿的 0% 位置,施加一个宽度为 27% 位宽的干扰脉冲,如下图所示。

依据 CAN 总线三点采样机制,当干扰宽度超过 25% 位宽时(因位时间的最小时间量子 Tq 为 4,两个采样点最大间距为 1/4 位时间,故需干扰覆盖至少两个采样点以确保干扰生效),记录这 100 帧报文中的错误帧数。由于此时干扰位置距离采样点较远,暂未对采样点产生实质影响,故不会出现错误帧。

2、干扰位置移动与错误帧产生

接下来,将 27% 位宽的干扰脉冲以 1% 位宽的步进沿位时间轴向右移动,即干扰脉冲的右边沿逐渐靠近采样点,如下图所示。

随着干扰右移,受总线信号传输延迟及节点内部处理延迟影响,DUT(被测设备)采样时刻的电平与 CANScope 发送的实际电平出现不一致。这种电平差异会导致 DUT 接收到的 CRC 校验值与自身计算的 CRC 校验值不匹配,进而触发 DUT 主动发送错误帧。在此过程中,需对每个不同干扰位置对应的错误帧数进行详细记录。随着干扰继续右移,更多采样点受到干扰影响,错误帧数会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3、确定采样点位置

当干扰脉冲继续向右步进,直至其左边沿位置超过采样点时,此时干扰脉冲已完全越过采样点,不再对采样值产生影响,DUT 将不再出现错误帧,如下图所示。

在这一过程中,最后一个导致错误帧出现的干扰位置,即为我们所需确定的采样点位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精准定位 CAN 总线节点的采样点,为 CAN 总线通信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提供关键依据。

http://www.xdnf.cn/news/7835.html

相关文章:

  • 管理会议最佳实践:高效协同与价值最大化
  • ctfhub技能书http协议
  • 2570. 合并两个二维数组 - 求和法
  • RTMP协议解析【三】
  • 【论文复现】——基于NDT与ICP结合的点云配准算法(matlab版)
  • 网页 HTML布局(详解)
  • 精益数据分析(74/126):从愿景到落地的精益开发路径——Rally的全流程管理实践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资源如何利用资源高效配置?
  • Linux 内核音视频架构(V4L2 )介绍
  • 算法中的数学:欧拉函数
  • 工作流引擎-03-聊一聊什么是流程引擎(Process Engine)?
  • 用户缓冲区
  • JavaScript 函数、方法、限定符
  • 关于Vue自定义组件封装的属性/事件/插槽的透传问题
  • 密码合集(不定期更新)
  • 【VS2017】cpp文件字符编码异常导致编译报错
  • 老牌硬件检测工具的现代应用场景分析
  • 【动手学深度学习】1.3. 各种机器学习问题
  • spring的注入方式都有什么区别
  • 网页表格转换为markdown
  • 仅修改文件名会导致文件的MD5值发生变化吗?
  • 制造业ERP系统选型与实施避坑探讨
  • java加强 -网络编程
  • iframe加载或者切换时候,短暂的白屏频闪问题解决
  • Oracle Enqueue Names
  • MySQL中的重要常见知识点(入门到入土!)
  • QT中信号和事件的区别
  • Panasonic松下焊接机器人节气
  • Web3 领域中的一些专业术语
  • Nginx负载均衡配置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