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十八)——3.5高速以太网
3.5.1 100BASE-T以太网
1. 基本概念
- 标准规范:IEEE 802.3u,是快速以太网的典型代表,运行速率100Mbps。
- 物理介质:使用双绞线(UTP或STP),支持最大传输距离100米(Cat5/5e及以上)。
- 全双工/半双工:
- 全双工模式:允许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需交换机支持)。
- 半双工模式:通过CSMA/CD避免冲突(传统共享式集线器模式)。
- 拓扑结构:星型拓扑(核心设备为交换机或集线器)。
2. 技术细节
(1) 物理层技术
- 编码方式:采用4B/5B + MLT-3两级编码:
- 4B/5B:将4-bit数据转换为5-bit符号,减少直流分量。
- MLT-3:将5-bit符号转换为三电平信号,降低高频干扰。
- 线缆要求:
- 使用Cat5或更高类型双绞线(需至少2对线:TX+/TX-和RX+/RX-)。
- 线序标准(T568A/T568B):
(2) 帧结构与MAC协议
-
帧格式:与以太网一致,包含前导码、目标/源MAC地址、类型/长度字段、数据及FCS。
| 前导码 | SFD | 目标MAC | 源MAC | 长度 | 数据(46-1500B) | FCS |
-
CSMA/CD(仅半双工模式):
- 总线检测 -> 数据发送 -> 冲突处理 -> 退避重传。
- 最小帧长仍为64字节,确保冲突检测有效性。
(3) 物理接口规范
- 接口类型:
- 100BASE-TX:使用Cat5双绞线(两对线),支持全双工。
- 100BASE-T4:兼容Cat3电缆(四对线,使用三对传输)。
- 100BASE-T2:使用两对Cat3线。
- 最大传输单元(MTU):默认1500字节,可通过Jumbo Frame扩展。
3. 核心优势
- 兼容性:向后兼容10BASE-T设备(支持自动协商,速降10Mbps)。
- 灵活性:
- 支持级联拓扑(不超过两个集线器级联)。
- 可扩展至交换机网络,避免冲突域过大。
4. 网络拓扑
5. 典型应用场景
- 中小型企业局域网(如办公室、机房)。
- 主干网接入(如连接交换机到服务器)。
- 替代旧式10BASE-T网络的低成本升级方案。
6. 常见问题(QA)
Q1:100BASE-T为什么用Cat5而不是Cat3?
A:Cat5支持更高的带宽(100MHz)和抗干扰能力,确保100Mbps速率稳定性。
Q2:全双工模式下CSMA/CD是否有效?
A:全双工模式下无需CSMA/CD,因为链路独立双向传输,无冲突可能。
Q3:如何验证100BASE-T连接状态?
A:通过交换机端口指示灯(绿灯表示协商为100Mbps,黄灯表示活动数据)。
3.5.2 吉比特以太网
吉比特以太网(IEEE 802.3z 和 802.3ab 标准)是传统以太网的升级版,提供 1 Gbps(1000 Mbps)的传输速率,保持了与低速以太网的兼容性,并支持全双工/半双工模式。
一、核心技术特性
-
物理层标准
- 光纤标准(802.3z):
- 1000BASE-SX:短波多模光纤(最长550 m)。
- 1000BASE-LX:长波单模/多模光纤(最长5 km)。
- 铜缆标准(802.3ab):
- 1000BASE-T:4对五类/六类双绞线(最长100 m)。
- 光纤标准(802.3z):
-
帧结构改进
- 保留传统以太网 最小帧长64字节,但引入 载波扩展 和 帧突发 两种机制以应对高速碰撞检测:
- 载波扩展:填充帧至512字节以延长传输时间,确保冲突能被检测。
- 帧突发:在第一个帧后连续发送多个短帧,无需重新竞争信道。
- 保留传统以太网 最小帧长64字节,但引入 载波扩展 和 帧突发 两种机制以应对高速碰撞检测:
-
全双工模式
- 默认使用全双工(无冲突),交换机直接处理数据,无需CSMA/CD。
二、工作流程
以下为吉比特以太网数据帧传输流程图:
三、关键机制
-
载波扩展(Carrier Extension)
- 传统以太网的最小帧在吉比特速率下传输时间仅0.512 μs,难以检测碰撞。
- 填充扩展位:将帧扩展到512字节,使碰撞窗口足够长。
- 扩展部分不携带数据,仅用于时间同步。
-
帧突发(Frame Bursting)
- 发送第一个帧后,可连续发送多个帧,减少信道竞争。
- 突发总长度不超过8192字节。
四、应用与优势
-
适用场景
- 数据中心骨干网络、服务器连接、多媒体传输等高带宽需求场景。
-
核心优势
- 兼容性:向下兼容10/100 Mbps设备。
- 低延迟:全双工模式下无冲突检测开销。
- 灵活性:支持光纤长距离传输和铜缆低成本部署。
五、对比其他以太网
特性 | 吉比特以太网 | 快速以太网(100M) | 万兆以太网(10G) |
---|---|---|---|
速率 | 1 Gbps | 100 Mbps | 10 Gbps |
最大距离 | 100 m(铜) | 100 m(铜) | 10 km(单模光纤) |
冲突处理 | 全双工为主 | CSMA/CD半双工 | 仅全双工 |
典型场景 | 企业核心网 | 中小企业接入 | 数据中心核心 |
六、关键协议标准
- IEEE 802.3z:光纤和屏蔽铜缆的吉比特标准(1998)。
- IEEE 802.3ab:双绞线(1000BASE-T)标准(1999)。
3.5.3 10吉比特以太网(10GbE)和更快的以太网
1. 基本概念
10GbE(10吉比特以太网) 是以太网标准的延伸,IEEE 802.3ae(2002年) 是其核心标准。它是首款实现无需碰撞检测(CSMA/CD) 技术的以太网,仅支持全双工模式,突破了传统以太网的距离限制,主要用于高速网络骨干、数据中心互联和城域网。
2. 核心技术特性
特性 | 说明 |
---|---|
帧格式兼容性 | 与传统以太网帧格式完全一致,确保向后兼容。 |
全双工模式 | 同时双向传输,消除碰撞风险,无需限制传输距离。 |
物理介质 | 主要使用光缆(单模/多模),部分标准支持铜缆(如10GBASE-T)。 |
网络拓扑 | 支持星形拓扑,通过交换机直连设备,无共享介质。 |
应用场景 | 数据中心核心层、运营商网络骨干、高性能计算集群。 |
3. 物理层标准对比
常见10GbE标准类型:
标准 | 介质 | 最大距离 | 典型应用场景 |
---|---|---|---|
10GBASE-SR | 多模光纤(850nm) | 300m(OM3光纤) | 数据中心短距连接 |
10GBASE-LR | 单模光纤(1310nm) | 10km | 城域网中距离传输 |
10GBASE-ER | 单模光纤(1550nm) | 40km | 长距骨干网互联 |
10GBASE-T | 双绞线(CAT6a) | 100m | 办公环境高速接入 |
4. 10GbE帧结构
遵循传统以太网帧,包括前导码、目标/源MAC地址、类型/长度字段、数据和FCS校验,无额外改动。
5. 更高速以太网发展
以太网类型 | 标准 | 速率 | 应用场景 |
---|---|---|---|
40GbE | IEEE 802.3ba | 40 Gbps | 数据中心服务器互联 |
100GbE | IEEE 802.3ba | 100 Gbps | 核心网络骨干、云计算中心 |
400GbE | IEEE 802.3bs | 400 Gbps |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AI训练网络 |
800GbE | 开发中(预计2024) | 800 Gbps | 未来边缘计算、元宇宙基础设施 |
6. 关键技术演进
- 密集波分复用(DWDM):通过多波长光纤提升带宽利用率。
- 前向纠错(FEC):降低误码率,适应长距离传输。
- PAM4调制:相比传统NRZ,每个符号携带2比特数据,提升信道效率。
7. 典型应用案例
- 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互联:10GbE链路聚合提供高吞吐量。
- 5G基站回传:10GbE光纤承载高密度用户流量。
- 科研超算网络:基于Infiniband或RoCE协议的低延迟传输。
8. 总结
10GbE及更高速以太网代表了网络技术的持续演进,通过全双工架构和先进物理层技术解决了传统网络的瓶颈,为数据中心、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未来随着800GbE和1.6TbE的成熟,以太网将继续主导高速网络市场。
3.5.4 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一、概念背景
以太网最初是局域网(LAN)技术,但在宽带接入中,通过 PPPoE(PPP over Ethernet) 协议将其扩展用于广域网接入。核心目标是利用现有以太网基础设施实现用户身份认证、IP地址分配和宽带管理。
二、关键组件与流程
以下是典型以太网宽带接入的架构和流程:
三、工作流程
-
PPPoE发现阶段(Discovery)
- PADI(PPPoE Active Discovery Initiation)
用户设备广播请求,寻找可连接的BAS。 - PADO(PPPoE Active Discovery Offer)
BAS回复确认可用性。 - PADR(PPPoE Active Discovery Request)
用户发起正式连接请求。 - PADS(PPPoE Active Discovery Session-confirmation)
BAS分配会话ID,建立虚拟连接。
- PADI(PPPoE Active Discovery Initiation)
-
PPPoE会话阶段(Session)
- 数据封装:用户数据以 PPP帧 封装在以太网帧中。
- 传输流程:
- 用户端将PPP帧添加PPPoE头(含会话ID)形成 PPPoE帧。
- 光猫(ONU)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OLT。
- OLT剥离光信号,提取PPPoE帧并转发至BAS进行认证和IP分配。
-
BAS的功能
- 认证:通过RADIUS服务器验证用户名/密码。
- IP分配:下发公有IP地址和DNS信息。
- 计费:记录用户会话时长或流量。
四、技术特点
-
帧结构对比:
传统以太网帧:| MAC头 | 类型(0x0800=IPv4) | 数据 | FCS | PPPoE帧: | MAC头 | 类型(0x8864) | PPPoE头 | PPP帧 | FCS |
-
虚拟拨号:模拟传统拨号,但基于以太网实现点对点连接。
-
多用户隔离:通过VLAN或会话ID区分不同用户的流量。
五、优缺点分析
优点 | 缺点 |
---|---|
利用现有以太网基础设施 | 每用户需独立PPPoE会话 |
支持动态IP分配和按需连接 | 广播发现可能造成网络拥塞 |
ISP可灵活控制用户接入策略 | 需额外处理PPPoE封装开销 |
六、实际应用案例
光纤入户(FTTH)中的PPPoE:
- 用户通过光猫(ONU)连接光纤。
- OLT在局端汇聚用户流量。
- BAS集中处理认证和路由,如图:
通过上述流程,以太网宽带接入实现了高效的用户管理和广域网连接,适应了现代高带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