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eb >正文

网站每天几点更新,更新频率是否影响网站收录

1. 每天几点更新网站最合适?总怕时间选错影响收录?

刚开始搞网站的时候,是不是老纠结啥时候更新合适?早上刚上班?半夜没人的时候?选不对时间,总担心搜索引擎爬虫来了没抓到新内容,影响收录。别慌,咱们一步步试,其实有几个方向可以参考。

先看看你的用户啥时候活跃。用户活跃的时候更新,内容能更快被看到,间接也可能让搜索引擎觉得这页面受欢迎。

比如你是做职场干货的,发现用户晚上 8 点 - 10 点看得最多,那你更新时间就往这时候靠,用户看完新内容,搜索引擎下次来爬的时候,发现页面有互动,说不定就更愿意收录。再参考参考搜索引擎爬虫的规律。一般来说,凌晨 1 点 - 4 点,上午 9 点 - 11 点,这俩时间段爬虫比较活跃。凌晨大家都在睡觉,网站负载小,爬虫爬起来顺畅;上午是工作时间,爬虫也开始 “上班” 了。

但不同行业可能有差异, 看看你网站的具体抓取时间,比如连续观察一周,记录下爬虫来的高峰时段,以后就尽量在这之前更新,让新内容刚好赶上爬虫 “上班”,还有个直接的办法,就是测试不同时间点。比如这周周一三五早上 9 点更新,周二四六晚上 8 点更新,然后记录每次更新后内容被收录的时间。

2. 更新频率越高,收录就越好吗?踩过坑的都知道没这么简单!

是不是觉得每天更新好几篇,搜索引擎就会天天来爬,收录肯定多?其实啊,踩过坑的都知道,频率太高或者太乱,反而可能让搜索引擎摸不着规律,影响收录。关键是得找到适合自己的频率,还得保持规律。

规律比频率更重要。搜索引擎喜欢有规律的网站,就像你跟朋友约见面,每次都准时,朋友就知道啥时候来找你,比如你每周一三五更新,坚持三个月,搜索引擎就会养成习惯,到时间就来爬你的网站,相反,今天更 3 篇,明天更 0 篇,后天更 5 篇,搜索引擎可能觉得你不稳定,反而减少抓取次数,有很多人,刚开始为了冲收录,每天狂更 10 篇文章,结果两周后收录量没涨反跌,后来改成每天固定上午 10 点更 3 篇,慢慢就恢复了

然后,按内容类型定频率。如果你是做博客的,每周更 3 - 5 篇比较合适,既能保持活跃度,又有时间把内容做好;要是电商网站,需要每天上新,那可以每天固定更 5 - 10 款产品,但记得别一次性全更完,分散在不同时间段,比如上午更 3 款,下午更 2 款,让搜索引擎一整天都能抓到新内容。

还有资讯类网站,可能需要实时更新,但也没必要每分钟都更,半小时到 1 小时更一次,保证内容新鲜度就行,新站和老站也有区别,新网站刚开始没什么权重,搜索引擎来的次数少,这时候可以适当提高频率,比如每天更 2 - 3 篇,吸引爬虫多来几次,就像新开的店铺,得多搞点活动吸引客人上门,等网站有了一定收录量,权重上去了,就可以稳定频率,每周 3 - 4 篇,把精力放在内容质量上

老站要是突然大幅减少更新频率,比如从每天更变成每周更,搜索引擎可能觉得你不活跃了,慢慢减少抓取,所以调整频率得慢慢来,比如先从每天更变成隔天更,观察一周收录情况,再决定要不要继续调整。用工具监控效果也很重要。

3. 新手常犯的更新误区,避开这些坑收录更稳!

刚开始搞网站,除了时间和频率,还有一些常见误区得注意,避开这些坑,收录之路能少走很多弯路,第一个误区,突然大幅改变更新频率。比如之前每周更 1 篇,突然改成每天更 5 篇,搜索引擎可能适应不了,甚至觉得你在搞 “内容轰炸”,反而降低抓取信任度。

要是想调整频率,得循序渐进,比如先从每周 1 篇变成每周 3 篇,持续两周,再变成每天 1 篇,让搜索引擎慢慢适应,第二个误区,把所有内容都集中在同一时间更新,比如你每天都在早上 10 点一次性更 10 篇,看着很壮观,但搜索引擎可能一次抓不完,或者觉得你这页面一下子变化太大,反而影响收录,可以把内容分散到不同时间段,比如早上 10 点更 3 篇,下午 3 点更 3 篇,晚上 8 点更 4 篇,让页面保持持续更新的状态,搜索引擎每次来都能抓到新内容,反而更愿意常来。

还有,不同页面区别对待,首页是网站的门面,更新频率不用太高,每周 1 - 2 次就行,主要保持稳定性;但内容页,比如博客文章、产品详情页,就得按前面说的频率来更新,之前发过的旧内容,也可以定期优化,比如添加新数据、更新案例,然后重新发布,相当于 “旧内容新包装”,搜索引擎会重新抓取,说不定还能提升排名。

http://www.xdnf.cn/news/9591.html

相关文章:

  • 【b站计算机拓荒者】【2025】微信小程序开发教程 - chapter3 项目实践 - 3人脸识别采集统计人脸检测语音识别
  • el-table配置表头固定而且高度变化
  • js-day4
  • 新能源汽车霍尔线束介绍
  • Kubernetes Dashboard 安装部署、访问与管理实战实验
  • 深入浅出Nacos: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发现与配置管理利器
  • 软件包管理系统的架构与生态机制
  • 【Pandas】pandas DataFrame between_time
  • Python 字典渲染字符串
  • 【 ai-safety-gridworlds】介绍和使用(未完)
  • 从零到一选择AI自动化平台:深度解析n8n、Dify与Coze
  • 通过阿里云服务发送邮件
  • 具身智能专题(2)-主从臂零位校准及摄像头数据获取与检验
  • XCTF-web-fileclude
  • IP地址基础知识
  • opengl - 在本地搭建API的文档说明网站
  • Zsh/Bash Conda设置延迟启动,启动速度优化
  • Vue之使用Vue-cli创建Webpack工程化项目
  • DDS通信中间件——DDS-TSN规范
  • 大模型-高通平台性能测试示例-2
  • Error Swap_arc198c分析与解答
  • docker容器间服务访问的问题
  • 最终章:终焉之塔 · 前端之道
  • WinServer2016安装Docker
  • ResizeObserver 解决 echarts渲染不出来,内容宽度为 0的问题
  • 无法发布到PowerBI?试试拆分它
  • 回头看,FPGA+RK3576方案的功耗性能优势
  • 设计模式-单例模式
  • 理解 C++ 多态:概念、实现方式与实战示例
  • 密钥管理系统在存储加密场景中的深度实践:以TDE透明加密守护文件服务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