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eb >正文

JAVAEE(网络原理—UDP报头结构)

我们本篇文章要讲的是UDP的报头结构以及注意事项。

下面呢,我先说一下UDP是什么?

1.UDP是什么?

UDP是一种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使不同设备之间能够准确、高效地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而预先制定的一系列规则、标准和约定。这些规则涵盖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错误处理、连接建立与断开等多个方面。就好比人们交流需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语法和交流礼仪,计算机之间通信也需要遵循网络协议。

在JAVA里面和UDP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协议是TCP。

2.TCP和UDP协议的特点:

1.TCP:有连接,可靠数据,面向字节流,全双工。

面向连接 :在发送数据前需要先建立连接,传输完成后需要断开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可靠传输 :通过序列号、确认应答、重传机制等保证数据能准确无误、按序到达接收端。

面向字节流 :数据以字节流的形式传输,接收方需要自己处理字节流的边界问题。

2.UDP:无连接,不可靠数据,面向数据报,全双工。

 无连接 :发送数据前不需要建立连接,直接发送数据报,因此传输速度快。

 不可靠 :不保证数据能准确无误、按序到达接收端,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重复或乱序的情况。

 面向数据报 :数据以独立的数据报形式传输,每个数据报都包含完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

 下面呢我们谈论的UDP协议是在网络传输信息的传输层。

3.UD协议端格式分为什么。

UDP协议端格式主要分为一下五种:

1.UDP报头里面:源端口,目的端口,UDP长度和校验和

2.UDP载荷:就是数据,如果有的话。

下面呢,小编用图片给大家说一下:

注意事项: 

1. 在上述UDP报头中我们每一个结构都是两个字节,就是16个比特位。

2.UDP长度:表示整个数据报(UDP首部+UDP数据)。

 3.校验和:用于检测 UDP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的字段。就是我们在传输数据的时候,发送前我们对数据的长度进行一个遍历相加,之后等我们发送过去之后我们还会再次进行数据长度的计算,之后比较前后两次的长度和是否一样,要是一样的话,我们就判断没有发生错误;要是不一样的话,我们的接收方就会选择丢弃这个数据报。 

4.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就相当于我们快递里面的发件人和收件人。谁发的要发到哪里去。

5.UDP传输的醉倒长度是64k(包含UDP首部)。

http://www.xdnf.cn/news/483.html

相关文章:

  • 嵌入式软件--stm32 DAY 2
  • 鼠标移动操作
  • GNU,GDB,GCC,G++是什么?与其他编译器又有什么关系?
  • 4.17--4.19刷题记录(贪心)
  • swagger的简介及使用方法
  • docker基本使用命令
  • Google Agent 2 Agent 协议深度研究报告
  • Java 编译与反编译深度解析
  • Yarn基本介绍
  • 当我使用uview datetime-picker日期事件插件出行Invalid array length异常时
  • stack,queue和priority_queue
  • gis系统中如何提高shp大文件加载效率
  • 【Datawhale AI春训营】Java选手初探数据竞赛
  • 3D打印加速产品试制
  • 在RK3588上使用ZLMediaKit
  • rabbitmq 面试题
  • 体积虽小,却很好用
  • WSL+Ubuntu+miniconda环境配置
  • 淘宝淘口令解析 Api接口
  • 定制一款国密浏览器(9):SM4 对称加密算法
  • 捋一遍Leetcode【hot100】的二叉树专题
  • 微前端框架Module Federation
  • 如何在3090显卡上使用老版本torch
  • 个人自用-导入安装Hexo
  • C++红黑树实现
  • 【大疆dji】ESDK开发环境搭建(软件准备篇)
  • 详细解释浏览器是如何渲染页面的?
  • 银行数据开发日常2
  • Redis客户端下载使用
  • AI调试工具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