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eb >正文

【计网】互联网的组成

回顾:

互联网(Internet):它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一个特定的互连网,它是指当下全球最大的、最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特定的的互连网,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规则。


一、互联网的组成部分

从互联网的工作方式看,互联网可以分成两部分: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的。
  •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用来连接各个边缘部分,使其能够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的。


二、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1. 边缘部分的定义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是指连接到互联网的所有终端设备和用户设备。这些设备包括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路由器、交换机等。边缘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与核心网络进行交互,提供用户访问互联网的能力。

2. 边缘设备的类型

  • 终端设备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通过这些设备访问互联网。
  • 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负责数据的转发和管理,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流动。

3.端系统

端系统是指在网络中直接与用户交互的设备,它由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组成。通常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端系统可以是用户的计算机,智能手机,服务器等。

  • 端系统在功能上可能有很大差别
  • 小的端系统:普通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网络摄像头等。
  • 大的端系统:非常昂贵的大型计算机或服务器。
  • 端系统的拥有者:可以是个人、单位、或某个 ISP。

4.互联网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

4.1 客户—服务器方式(Client/Server方式,简称C/S方式)

客户和服务器

1. 基本概念
  • 客户端(Client)客户端是发起请求的设备或程序,通常是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或应用程序。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以获取服务或资源。注意区分:客户端有时候会直接称为客户,此时它表示的不是人
  • 服务器(Server)服务器是提供服务的设备或程序,通常是运行在强大计算机上的软件。服务器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处理这些请求,然后返回相应的数据或服务。
  •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与服务器的通信关系建立后,通信可以是双向的,客户和服务器都可发送和接收数据。(这里的双向指的是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以给对方发信息,客户端发请求,服务器回应请求)
2. 工作流程

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工作流程通常如下:

  1. 请求发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例如,浏览器请求网页)。
  2. 数据传输请求通过客户端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发送到互联网的核心部分。在核心部分,数据包经过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最终到达目标服务器。
  3. 服务器处理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进行处理,并准备响应数据。
  4. 响应返回服务器将响应数据通过互联网的核心部分发送回客户端。数据包同样经过多个网络设备,最终到达客户端。
3. 示例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客户-服务器方式:

例子:访问网页
  • 客户端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www.example.com”。
  • 请求浏览器(客户端)向“www.example.com”的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请求获取该网页的内容。
  • 服务器网站的服务器接收到请求,查找所请求的网页内容(如HTML文件、图片等)。
  • 响应服务器将网页内容发送回浏览器,浏览器接收到数据后,将其渲染为用户可以查看的网页。
4. 特点
(1)对于客户端
  • 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通信时主动向远端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因此,客户端必须知道服务器的地址
  • 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2)对于服务器
  • 是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端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 系统启动后服务器就会一直运行被动地接收来自各地的客户端的通信请求,故服务器不需要知道客户端的地址
  • 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3)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程序的通信关系建立之后,通信可以是双向的,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程序都可发送和接收数据。
5. 应用场景

客户-服务器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服务中,包括:

  • Web服务如浏览网页、在线购物等。
  • 电子邮件如使用邮件客户端(如Outlook)发送和接收邮件。
  • 文件共享如使用FTP服务器上传和下载文件。
6. 总结

客户-服务器方式是一种高效的网络架构,允许多个客户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这种模型的优势在于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系统的可扩展性。

4.2 对等连接方式(Peer to Peer方式,简称P2P方式)

1.基本概念
  • 对等体(Peer):在对等网络中,每个节点既可以是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对等体能够自主地与其他对等体进行通信,共享资源和提供服务。
  • 对等网络(P2P Network):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节点间的通信不需要经过中心服务器,所有节点都是平等的,并且可以直接相互通信。
  • 注意:
    • 中心服务器是属于互联网边缘部分的,对等连接方式的通信还是需要经过互联网的核心部分的。
    • (1)中心服务器通常位于互联网的边缘部分,它们为客户端提供各种服务,如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文件存储服务等。(2)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中,中心服务器是一个重要的组件,它存储数据并提供对这些数据的访问。(3)中心服务器可以是一个数据中心的一部分,该数据中心可能包含大量的服务器,用于处理大量的网络请求。
    • (1)对等连接方式(P2P)不需要中心服务器来直接参与文件的传输,但仍然需要互联网的核心部分作为通信的介质。(2)在P2P网络中,节点之间直接通信,但这些通信仍然依赖于互联网的核心网络设施,如路由器和交换机,来传输数据包。(3)P2P网络中的节点可能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它们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互联网的核心部分进行路由和转发。(4)即使P2P网络不依赖于中心服务器进行文件传输,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混合型P2P网络,中心服务器可以用来维护节点列表、辅助节点发现和初始化连接。
2.工作流程

对等连接模型的工作流程通常如下:

  • 节点发现:对等体首先需要找到其他对等体的存在。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广播消息、使用已知节点列表或专门的跟踪服务器。
  • 直接通信:一旦对等体发现了其他对等体,它们就可以直接建立通信连接。这与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型不同,传统模型中客户端总是通过服务器进行通信。
  • 资源共享和服务提供:对等体之间可以直接共享文件、处理器周期或其他资源,而不需要一个中央协调者。

3.示例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对等连接方式:

  • 例子:文件共享
    • 对等体 A 想要下载一个文件,它会搜索网络中是否有其他对等体拥有该文件。
    • 一旦找到了拥有该文件的对等体 B,A 会直接从 B 下载文件,而不是从一个中心服务器下载。
    • 同时,B 也可以从 A 或其他对等体下载文件,或者将自己的文件共享给其他对等体。
4.特点
  • 对等体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每个节点都可以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 网络的去中心化使得对等网络更加健壮,不容易因为单个节点的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的崩溃。
  • 对等网络可以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因为资源分布在多个节点上,而不是集中在少数几个服务器上。
5.应用场景

对等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中,包括:

  • 文件共享:如 BitTorrent 协议,用于大规模的文件分发。
  • 即时通讯:如 Skype,利用对等网络进行语音和视频通话。
  • 分布式计算:如 SETI@home 项目,利用全球志愿者的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
6.总结

对等连接方式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允许节点之间直接通信和资源共享。这种方式提高了网络的健壮性和资源利用率,但也带来了安全性和管理上的挑战。


三、网络交换技术

1.网路交换技术

1.1定义

网络交换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特定的交换机制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数据的分割、传输路径的选择、数据的转发和重组等步骤。网络交换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延迟、优化网络资源的利用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1.2 网络交换技术有以下几种:

  • 电路交换
  • 分组交换
  • 报文交换
  • 虚拟电路交换
  • 多协议标签交换

此处只展开介绍前三种。


2.电路交换

更详细直接点这里上面的标题链接即可


3.分组交换

更详细直接点这里上面的标题链接即可


4.报文交换

更详细直接点这里上面的标题链接即可


四、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是由多个网络和路由器组成的。这些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确保数据能够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互联网的核心架构包括了不同的自治系统(AS)和多个路由器,它们一起确保数据能够高效、稳定地流动。下面是对这一概念的进一步解释:

  1. 网络的组成: 互联网实际上是由多个不同的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s,AS)组成的,每个自治系统可能代表一个组织、服务提供商或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每个自治系统都有自己的网络和设备,用于管理数据的传输。每个网络本身又由各种设备(如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组成。

  2. 路由器的作用: 路由器在互联网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网络之间的“中介”,负责确定数据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的最佳路径。路由器使用路由表路由协议(如BGP——边界网关协议)来动态决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 全球互联: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由不同的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流动系统。无论你身处何地,借助路由器和这些跨越全球的网络,你的数据可以迅速传输到世界各地。路由器确保数据包能够从源头网络准确地传送到目标网络。

  4. 数据流动: 在互联网中,数据是以(packet)的形式进行传输的,这些包会通过多个路由器跨越多个网络,到达最终目的地。每一个路由器都可能处理多个网络之间的连接,确保数据能根据当前网络状态和最佳路径进行动态选择。

因此,互联网的核心部分可以看作是由无数个独立的网络(它们可能位于不同地区或由不同机构运营)和这些网络之间通过路由器建立的连接所组成的。通过这种复杂的网络和路由器的配合,互联网能够高效、稳定地传输数据,保证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http://www.xdnf.cn/news/3794.html

相关文章:

  • VSCode常用插件推荐
  • 神经网络发展的时间线——积跬步至千里
  • 比较 TensorFlow 和 PyTorch
  • 网狐旗舰大联盟组件源码私测笔记:结构分层、UI重构与本地实操全流程
  • 每日c/c++题 备战蓝桥杯(洛谷P1015 [NOIP 1999 普及组] 回文数)
  • 一些好玩的东西
  • [方法论]软件工程中的软件架构设计: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解析
  • 日本人工智能发展全景观察:从技术革新到社会重构的深度解析
  • Hive进阶之路
  • redis----通用命令
  • 探秘 RocketMQ 的 DLedgerServer:MemberState 的技术解析与深度剖析
  • Docker 服务搭建
  • 探秘 Git 底层原理:理解版本控制的基石
  • 计算方法实验六 数值积分
  • Docker安装Gitblit(图文教程)
  • TS typeof运算符
  • 深度学习学习笔记
  • 复刻低成本机械臂 SO-ARM100 标定篇
  • Granite 4.0 Tiny:IBM也开始卷大模型?
  • 234树和红黑树
  • 深入了解Linux系统—— 环境变量
  • 仓颉编程语言快速入门:从零构建全场景开发能力
  • 【Linux】命令行参数与环境变量
  • Spring MVC @CookieValue 注解怎么用?
  • 【前端】【面试】在 Vue-React 的迁移重构工作中,从状态管理角度来看,Vuex 迁移到 Redux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怎么应对的?
  • idea结合CopilotChat进行样式调整实践
  • 爬虫的应用
  • 测试基础笔记第十九天
  • CSS 变量与原生动态主题实现
  • 变更需求代价-影响分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