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eb >正文

IPD模式下跨部门团队管理

IPD模式下跨部门团队管理
近期笔者为一家国资企业提供IPD咨询服务,在调研期间发现该企业存在一个重大问题:部门墙厚重。
业务部门在做产品设计时,向下游部门寻求帮助,而下游部门的回复多是“不行,这个违规了,不能做”、“线上业务我们不懂,风险太大,不能做”。都是否定的回复,业务部无法获得下游部门的支持,但业务不能停止,只好自己摸索着做,等业务设计完成,再提供给研发实现产品。对此现象在调研时下游部门的解释是:“我们是“二道防线”,负责产品上线前验证,以及上线后的监控,不负责产品设计。”
这个解释让我惊讶了,在该企业的产品设计中,下游部门负责的法律合规与风险控制都属于产品自带属性,基于“一次性将事情做对”的原则,IPD要求在设计之初,下游部门协同研发共同分析客户需求,并根据客户需求与内部要求,要向研发提出针对性要求的,即内部需求(DFX:Design for X)。DFX是产品包需求(OR:Offering Requirements)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该是“端到端”管理,而现在是“段到段”管理,研发完成后,下游部门进行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发现问题,业务改设计,研发改代码。如果没有进度压力,估计就停在此阶段,不断重复。
通过调研发现,该企业厚重“部门墙”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1.职能化工作模式,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
2.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3.部门间利益分配不均,导致跨部门合作动力不足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两点解决措施:
一、建立产品线组织,横向拉通各业务,为产品经营服务
职能化的组织形式已不再适应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已阻碍企业产品经营发展。职能化组织模式是“段到段”管理,前道工序完成,后道工序快速接上,貌似很合理。而实际工作中,一定会是后道工序发现前道工序质量问题,再由前道工序进行整改,如果沟通顺畅,也许前道工序只需改一次,然而很多时候要一改再改,时间、成本都浪费,而质量却未见提升。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组织,来“横向”拉通各业务部门,为共同的产品经营目标而努力。目标一致了,就可以形成合力。见图一:

图一:产品线组织,“横向”拉通各业务部门
当然,建立产品线就能打破“部门墙”了?当然不可能。我们建立产品线,首先就要建立“端到端”的流程,流程是业务的本质,没有一个“端到端”的流程,各业务都不知有哪些部门需要参与,自己要做什么,工作标准是什么,如何共同工作,这些都可以通过流程规定出来。其次,有了流程,但是各部门还是以前的职责,跨部门合作不在本部门的职责范围,无法适应产品线对各部门的要求,因此,还需根据产品线要求、流程规定,优化各部门的职责,同时还要建立高效的决策机制。当新建了“端到端”的流程、优化各部门职责就可以保证跨部门合作了?答案是否定的,还需要第三点利益绑定,通过绩效管理,将各部门绩效绑定在一起,当产品线盈利后,按照绩效表现进行利益分配。
以上是通过建立产品线来横向拉通各业务的解决措施,这是企业组织层面的改变。那么,具体到企业最小经营单元,也就是项目,该如何做呢?
二、建立有效的项目制模式,形成合力,做到“力出一孔”,实现“利出一孔”
在职能式组织模式下,各部门对项目进行决策,各部门都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经常出现推诿扯皮,事情能少做就少做,总是往外推,项目磕磕绊绊,进展困难。而在“轻度矩阵”的组织模式下,项目经理就是协调员,管理范围有限,在进行跨部门团队合作时,还是需要部门负责人进行决策,项目效率还是不高。
在IPD模式下,通过组建“重度矩阵”的跨部门团队,将权限下放到项目组,项目组对项目的成败负责,而参与到项目的各业务代表,能够代表本职能领域做出决策,而且项目经理管理项目成员且对项目成员具备考核权。这种组织结构,使得团队成员形成合力,做到“力出一孔”,实现“利出一孔”。见图二

图二:不同组织形式的比较
解决企业的“部门墙”不是一蹴而就,笔者认为建立产品线,并且按项目运作,这只是“术”的范畴。要想长久持续运作,还需要“道”的底层建设,即建立“以业务为核心”、“为客户服务”的企业文化。如同华为任总说过: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思想捋顺了,产品线经营、项目制运作就自然而然成为习惯,厚重的“部门墙”自然会逐渐薄弱,甚至消失了。

http://www.xdnf.cn/news/20290.html

相关文章:

  • 力扣152:乘积最大子数组
  • 智慧养老综合实训室建设方案:依托教育革新提升养老人才科技应用能力
  • nestjs 缓存配置及防抖拦截器
  • C# 阿里云 OSS 图片上传步骤及浏览器查看方法
  • 深入解析汇编语言的奥秘
  • 文件不展示Eslint的报错红色
  • 前端三件套+springboot后端连通尝试
  • 系统学习算法 专题十八 队列+宽搜
  • Doris 数据仓库例子
  • OpenCV C++ 色彩空间详解:转换、应用与 LUT 技术
  • 一文详解深度学习中神经网络的各层结构与功能!
  • SQL-DML
  • 计算机网络4 第四章 网络层——网络间的通信问题(省际之间如何规划信件运输路线)
  • 酒店实习生转正信息调整编程实现(Python字典应用基础题)
  • 【yolo】YOLOv8 训练模型参数与多机环境差异总结
  • Kafka面试精讲 Day 8:日志清理与数据保留策略
  • Grafana 导入仪表盘失败:从日志排查到解决 max\_allowed\_packet 问题
  • 汽车软件研发智能化:AI在CI/CD中的实践
  • 实践指南:利用衡石AI Data Agent实现自然语言驱动的指标开发与归因
  • 【最新版】发烧级完美解码播放器PureCodec v2025.08.29 中文免费版_电脑播放器影音解码包
  • 基于51单片机WIFI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 相机刮除拜尔阵列
  • 使用海康机器人相机SDK实现基本参数配置(C语言示例)
  • Linux查看相机支持帧率和格式
  • Linux系统安全加固:构建云计算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 迁移学习-ResNet
  • VBA 中使用 ADODB 操作 SQLite 插入中文乱码问题
  • JVM新生代和老生代比例如何设置?
  • Vue 3 项目中引入 Iconify
  • Spring Boot 和 Spring Cloud: 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