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广播地址
初始动机:应付“32-bit地址空间耗尽”问题(CIDR和NAT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地址短缺问题),增加地址空间,IPV6没有子网掩码
IPv6 地址
由网络前缀和接口标识两个部分组成。网络前缀有n位,相当于IPv4地址中的网络号;那么接口标识有(128-n)位,相当于IPv4地址中的主机号。网络前缀相当于IPV4中的网络位,用来标识区分不同的网络范围,接口标识就是在这个网络范围内区分不同的主机。
- 地址长度为128bit,是IPv4地址长度的4倍
- IPv6地址空间数量约为3*1038
- IPv6地址表示法,冒分十六进制,x : x : x : x : x : x : x : x
- 简化方法:每个x前面的0可省略,地址中包含的连续两个或多个均为0的组,可以用双冒号“::”来代替, 但是“::”只能出现1次
- 简化前地址,2001:0DA8:0000:0000:200C:0000:0000:00A5
- 简化后地址,2001:DA8:0000:0000:200C::A5
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将网络中的全部系统从IPv4升级到IPv6。最有效的过渡方案便是IPv6地址支持内嵌IPv4地址。啥意思呢?就是说可以使用IPV6的地址格式来表示一个IPV4的地址,换句话说就是把IPv4地址转变为了一种特殊形式的IPv6地址:"X:X:X:X:X:X:d.d.d.d" , 其中"X:X:X:X:X:X"的前80位设为0,后16位设为1,然后再跟IPv4地址。例如,IPv4地址是192.168.0.1,那么嵌入在IPv6协议中呈现的地址为::FFFF:192.168.0.1。
IPv6 地址有三种主要类型:
单播地址(Unicast Address): 用于唯一标识单个接口。点对点通信
组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 用于标识一组接口,数据包发送到组播地址时,传输到所有属于该地址的接口。一对多通信
任播地址(Anycast Address): 用于标识一组接口,但数据包只传输到距离发送者最近的一个接口也就是一个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