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eb >正文

边缘计算全透视:架构、应用与未来图景

边缘计算全透视:架构、应用与未来图景

  • 一、产生背景
  • 二、本质
  • 三、特点
    • (一)位置靠近数据源
    • (二)分布式架构
    • (三)实时性要求高
  • 四、关键技术
    • (一)硬件技术
    • (二)软件技术
  • 五、类型
    • (一)基于硬件设备
    • (二)基于应用场景
  • 六、应用场景
    • (一)智能电网
    • (二)智能农业
  • 七、边云协同分类
    • (一)任务分配协同
    • (二)数据交互协同
    • (三)资源管理协同
  • 八、发展趋势
    • (一)与云计算深度融合
    • (二)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结合
    • (三)行业标准和规范完善

CSDN

一、产生背景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数以亿计的设备和传感器接入网络,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若将所有数据都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一方面会面临网络带宽的严重限制,导致传输成本飙升;另一方面会造成数据处理延迟大幅增加,无法满足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控制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例如,在自动驾驶中,车辆必须在毫秒级时间内对周围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云端处理的延迟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些问题,边缘计算应运而生,它将计算能力推向网络边缘,靠近数据源或用户终端,实现数据的就近处理。

二、本质

边缘计算的本质是一种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从传统的集中式数据中心向网络边缘延伸的分布式计算模式。通过在靠近数据源或用户终端的位置部署边缘节点,实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本地化,以此减少数据传输延迟、降低网络带宽消耗,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同时,由于部分数据无需上传至云端,也更好地保障了数据隐私,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对快速决策的需求 。

三、特点

(一)位置靠近数据源

边缘计算节点部署在离物联网设备、传感器或用户终端较近的地方,如工厂车间、城市街道的路灯杆、小区基站等。这种部署方式能够直接获取现场数据,极大地减少数据传输的距离和时间。例如在工业生产中,车间内的边缘节点可实时采集设备数据,避免长距离传输造成的延迟。

(二)分布式架构

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将计算任务分散到多个边缘节点处理,有效避免单个中心节点的计算瓶颈,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多个边缘节点还能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复杂计算任务。如在智慧城市的监控系统中,不同区域的边缘节点协同分析视频数据,实现城市安全的全面监测。

(三)实时性要求高

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快速做出决策和响应。以智能安防监控为例,边缘计算可实时检测视频中的异常行为,并立即发出警报,无需等待数据传输到云端处理后再返回结果。

四、关键技术

(一)硬件技术

1.边缘服务器:专门为边缘计算设计,具有紧凑外形、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等特点,能适应恶劣环境。部分边缘服务器采用无风扇设计,减少机械故障风险,具备良好散热性能,确保在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

2.物联网设备:如智能摄像头、工业传感器、智能电表等具备计算能力的物联网设备,不仅能采集数据,还可在本地进行预处理,减轻网络和云端负担。例如智能摄像头可在本地完成画面初步分析,仅上传关键信息。

(二)软件技术

1.操作系统:针对边缘计算特点开发的轻量级操作系统,如 RIOT OS、Zephyr 等,具有实时性强、资源占用少的优点,能在资源有限的边缘设备上高效运行。

2.容器技术:Docker、Kubernetes 等容器技术在边缘计算中广泛应用,可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封装在容器中,实现轻量化部署和快速迁移,提高应用的可移植性和运行效率。

3.分布式计算框架:Apache Spark、Flink 等分布式计算框架,可在多个边缘节点间协调计算任务,实现数据并行处理和分析,大幅提升计算效率。

五、类型

(一)基于硬件设备

1.智能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具备一定计算和存储能力,可在本地运行简单应用程序、处理基本数据,如实现图像识别、语音助手功能,减少对云端服务器的依赖。

2.工业物联网设备:工业传感器、执行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在工业生产中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内置的边缘计算功能进行本地分析处理,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边缘服务器:部署在网络边缘的基站、数据中心机房或企业园区等位置,具有较高计算性能和存储容量,可处理大量物联网设备数据,为周边用户终端提供内容缓存、视频转码等服务。

(二)基于应用场景

1.实时监控与控制:在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安防等领域,对现场设备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与控制。如智能交通中,交通信号灯根据实时车流量自动调整信号时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数据预处理与过滤:针对气象监测、环境监测等产生大量数据的物联网应用,在本地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过滤,去除冗余信息,仅将有价值数据传输到云端进一步分析,降低网络带宽占用和传输成本。

3.内容分发与缓存:在视频流媒体、移动应用等领域,将热门内容缓存到靠近用户的边缘节点,用户请求时直接从边缘节点获取,减少从云端获取数据的延迟,提升用户体验,如在线视频从附近边缘服务器缓存快速加载。

六、应用场景

(一)智能电网

1.实时监控与故障诊断:在变电站、配电箱等位置部署边缘计算设备,实时采集电压、电流、功率等电力系统运行数据并分析处理。一旦发现异常,迅速定位故障点并及时修复,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2.需求侧管理:依据用户用电习惯和实时用电数据,实现对用户用电的智能调控。在用电高峰时段,自动调整非关键设备用电时间,实现错峰用电,提高电网负荷能力。

(二)智能农业

1.精准农业:在农田部署大量传感器,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等数据,利用边缘计算在本地分析,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实时调整灌溉、施肥等操作,实现精准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农产品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通过边缘计算实时监控和调整冷链设备的温度、湿度等参数,确保农产品在适宜环境下保存,减少损耗。

七、边云协同分类

(一)任务分配协同

1.云中心负责复杂任务规划:云端凭借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对整体任务进行全局规划与优化。在大规模物联网项目中,根据各边缘节点资源状况和任务需求,制定合理任务分配方案,将不同类型计算任务分配到最合适的边缘节点执行。

2.边缘节点执行具体任务:边缘节点执行云端分配的任务,利用靠近数据源和用户的优势,快速处理本地数据。如智能工厂中,边缘节点根据云端生产任务指令,实时控制生产设备运行,采集和分析生产数据并反馈给云端。

(二)数据交互协同

1.边缘到云的数据上传:边缘节点将处理分析后的数据上传至云端存储和进一步深度分析,这些数据通常是筛选、汇总后的关键信息。例如智能城市环境监测中,边缘节点将初步处理的空气质量、水质等数据上传到云端,用于长期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

2.云到边缘的数据下发:云端将全局配置信息、模型参数等数据下发到边缘节点,指导边缘节点运行。在机器学习应用中,云端训练好的模型参数下发到边缘节点,用于对本地数据进行实时预测和分类。

(三)资源管理协同

1.云对边缘资源的监控与调配:云端实时监控各边缘节点的计算能力、存储容量、网络带宽等资源使用情况,根据业务需求和资源状况动态调配。当某边缘节点任务量激增时,将部分任务迁移到资源空闲的边缘节点,实现资源均衡利用。

2.边缘节点的自主资源管理:边缘节点具备一定自主资源管理能力,根据本地业务需求和资源状况,合理分配和调度自身资源。在资源有限的物联网设备上,通过优化算法为不同应用程序分配计算资源,确保关键任务优先执行。

八、发展趋势

(一)与云计算深度融合

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将形成互补关系,共同构建层次化计算架构。边缘计算处理实时性高、本地化的数据任务,云计算承担大规模数据存储、分析和复杂模型训练任务。两者数据交互和协同工作更加紧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应用无缝运行。

(二)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更多人工智能算法将在边缘计算设备上运行。边缘人工智能可在本地对采集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实现实时目标检测、语音识别、图像分类等功能,提升边缘计算智能化水平,满足各类智能应用需求。

(三)行业标准和规范完善

随着边缘计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愈发重要。标准化的接口、协议和数据格式有助于不同厂商设备和应用互联互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安全标准和规范也将不断完善,保障边缘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和隐私。

http://www.xdnf.cn/news/1114.html

相关文章:

  • 基于Java+MySQL实现(Web)企业仓库存储管理系统
  • 金融数据分析(Python)个人学习笔记(12):网络爬虫
  • 【产品经理从0到1】用户研究和需求分析
  • 从项目真实场景中理解二分算法的细节(附图解和模板)
  • nodejs使用require导入npm包,开发依赖和生产依赖 ,全局安装
  • 【HTML】【Web开发】滑动条挑战
  • 使用 Spring Boot Admin 通过图形界面查看应用配置信息的完整配置详解,包含代码示例和注释,最后以表格总结关键配置
  • Embedding与向量数据库__0422
  • 实验一-密码学数学基础
  • ​SYSTEM WAKE-UP(系统唤醒)​和外部中断唤醒(EXTI唤醒)
  • 建筑末端配电回路用电安全解决方案
  • 【数据结构 · 初阶】- 堆的实现
  • 抱佛脚之学SSM四
  • Redis—为何持久化使用子进程
  • 【Hive入门】Hive架构与组件深度解析:从核心组件到生态协同
  • Go语言中 defer 使用场景及深度注意事项指南
  • JavaFX实战:从零打造一个功能丰富的“猜数字”游戏
  • 23种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之桥接模式(Java版本)
  • 单个或批量实现-提取PDF文档中的合同号和姓名并按“合同号_姓名”格式重命名文件。
  • SpringClound 微服务分布式Nacos学习笔记
  • 最新整理AI开源大模型介绍
  • vue3:十一、主页面布局(修改左侧导航条的样式)
  • C++继承(最详细)
  • SAP获利分析KEA0-值字段无法被分配,原因既然是。。
  • Linux常用命令
  • [创业之路-381]:企业法务 - 企业经营者,有哪些生产安全风险,哪些人承担责任?承担哪些责任?如何防范?
  • Java从入门到“放弃”(精通)之旅——抽象类和接口⑨
  • conda和pip的区别
  • C# 实现TCP/IP通信协议——Message结构设计
  • C# AppContext.BaseDirectory 应用程序的启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