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eb >正文

K 值选对,准确率翻倍:KNN 算法调参的黄金法则

目录

 

一、背景介绍

二、KNN 算法原理

2.1 核心思想

2.2 距离度量方法

2.3 算法流程

2.4算法结构:

三、KNN 算法代码实现

3.1 基于 Scikit-learn 的简单实现

3.2 手动实现 KNN(自定义代码)

四、K 值选择与可视化分析

4.1 K 值对分类结果的影响

4.2 交叉验证选择最优 K 值

五、KNN 算法的优缺点与优化

5.1 优点

5.2 缺点

5.3 优化方法

六、KNN 算法的应用场景

七、KNN 与其他算法的对比

八、小结


 

一、背景介绍

K 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s, KNN)是机器学习中最简单、最直观的算法之一,其核心思想源于人类对相似事物的判断逻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该算法无需复杂的训练过程,直接通过计算样本间的距离来进行分类或回归,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文本分类、推荐系统等领域。

二、KNN 算法原理

2.1 核心思想

KNN 的核心思想是:对于一个待预测样本,找到训练数据中与其最相似的 K 个样本(近邻),根据这 K 个样本的类别(分类问题)或数值(回归问题)进行投票或平均,从而确定待预测样本的类别或数值。

关键点

相似性度量:通过距离函数衡量样本间的相似性。

K 值选择:近邻数量 K 对结果影响显著。

投票机制:分类问题通常采用多数投票,回归问题采用均值或加权平均。

2.2 距离度量方法

常见的距离度量方法包括:

欧氏距离:适用于连续变量,计算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曼哈顿距离:适用于城市网格路径等场景,计算两点间的折线距离。

余弦相似度:适用于文本、图像等高维数据,衡量向量间的方向相似性。

2.3 算法流程

KNN 算法的典型流程如下:

1·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归一化,避免特征量纲影响距离计算。

2·计算距离:计算待预测样本与所有训练样本的距离。

3·选择近邻:按距离升序排列,选取前 K 个最近邻样本。

4·分类 / 回归决策

分类:统计 K 个近邻的类别,选择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

回归:计算 K 个近邻数值的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

2.4算法结构:

三、KNN 算法代码实现

3.1 基于 Scikit-learn 的简单实现

以鸢尾花数据集(Iris Dataset)为例,演示 KNN 分类的完整流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加载鸢尾花数据集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X = iris.data[:, :2]  # 仅取前两个特征,便于可视化
y = iris.target
feature_names = iris.feature_names[:2]#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数据标准化
scaler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scaler.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scaler.transform(X_test)# 创建KNN分类器(K=5)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
knn.fit(X_train, y_train)# 预测测试集
y_pred = knn.predict(X_test)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Accuracy with K=5: {accuracy:.2f}")  # 输出:Accuracy with K=5: 0.98

3.2 手动实现 KNN(自定义代码)

为深入理解算法原理,我们手动实现 KNN 分类器:

class CustomKNN:def __init__(self, n_neighbors=3):self.n_neighbors = n_neighborsdef fit(self, X_train, y_train):self.X_train = X_trainself.y_train = y_traindef predict(self, X_test):predictions = []for x in X_test:# 计算距离distances = [np.sqrt(np.sum((x - x_train)**2)) for x_train in self.X_train]# 获取最近的K个样本索引k_indices = np.argsort(distances)[:self.n_neighbors]# 获取对应的类别k_nearest_labels = self.y_train[k_indices]# 多数投票most_common = np.bincount(k_nearest_labels).argmax()predictions.append(most_common)return np.array(predictions)# 使用自定义KNN
custom_knn = CustomKNN(n_neighbors=3)
custom_knn.fit(X_train, y_train)
y_pred_custom = custom_knn.predict(X_test)
print(f"Custom KNN Accuracy: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_custom):.2f}")  # 输出:0.96

四、K 值选择与可视化分析

4.1 K 值对分类结果的影响

K 值是 KNN 算法的核心超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分类结果:

  • K 值过小:模型复杂度高,易受噪声影响,导致过拟合。
  • K 值过大:模型趋于平滑,可能忽略局部特征,导致欠拟合。

示例:在鸢尾花数据集上,不同 K 值的分类边界差异如下:

def plot_decision_boundary(clf, X, y, title, k=None):plt.figure(figsize=(8, 6))x_min, x_max = X[:, 0].min() - 1, X[:, 0].max() + 1y_min, y_max = X[:, 1].min() - 1, X[:, 1].max() + 1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0.02),np.arange(y_min, y_max, 0.02))Z = clf.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Z = Z.reshape(xx.shape)plt.contourf(xx, yy, Z, alpha=0.8)# 绘制散点图for i, color in zip([0, 1, 2], ['r', 'g', 'b']):idx = np.where(y == i)plt.scatter(X[idx, 0], X[idx, 1], c=color, label=iris.target_names[i], edgecolor='k')plt.xlabel(feature_names[0])plt.ylabel(feature_names[1])plt.title(f"KNN Decision Boundary (K={k})")plt.legend()plt.show()# K=1(过拟合)
knn1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1)
knn1.fit(X_train, y_train)
plot_decision_boundary(knn1, X_test, y_test, "K=1", k=1)# K=15(欠拟合)
knn15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15)
knn15.fit(X_train, y_train)
plot_decision_boundary(knn15, X_test, y_test, "K=15", k=15)

4.2 交叉验证选择最优 K 值

通过交叉验证可以有效选择最优 K 值: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候选K值
k_values = range(1, 31)
cv_scores = []for k in k_values: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k)scores = cross_val_score(knn, X_train, y_train, cv=5, scoring='accuracy')cv_scores.append(scores.mean())# 绘制K值与准确率曲线
plt.plot(k_values, cv_scores, marker='o', linestyle='--', color='b')
plt.xlabel('K Value')
plt.ylabel('Cross-Validation Accuracy')
plt.title('K Value Selection via Cross-Validation')
plt.show()

五、KNN 算法的优缺点与优化

5.1 优点

简单易懂:原理直观,无需复杂数学推导。

无需训练:直接使用训练数据进行预测。

泛化能力强:对非线性数据分布有较好的适应性。

5.2 缺点

计算复杂度高:预测时需计算与所有训练样本的距离。

存储成本高:需存储全部训练数据。

对噪声敏感:K 值过小时,异常值可能显著影响结果。

5.3 优化方法

数据预处理:归一化、特征选择。

近似最近邻搜索:KD 树、球树等加速算法。

加权投票:根据距离赋予不同权重。

六、KNN 算法的应用场景

  • 图像识别与分类:常用于手写数字识别、人脸识别等任务。
  •  推荐系统:基于用户或物品的相似度进行推荐。
  •  医疗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指标预测疾病类别。
  •  异常检测:通过判断样本与近邻的距离识别异常点。

七、KNN 与其他算法的对比

算法核心思想优点缺点适用场景
KNN基于相似性投票 / 平均简单直观、无需训练计算慢、存储成本高、高维性能差小规模数据、实时预测
逻辑回归基于概率的线性分类训练快、可解释性强仅适用于线性可分数据、需调参二分类、概率预测
决策树基于特征划分的树结构分类可解释性强、能处理非线性数据易过拟合、对噪声敏感分类规则提取、快速预测

八、小结

KNN 算法以其简单性和直观性成为机器学习入门的经典算法,适用于小规模、低维数据的快速分类 / 回归任务。尽管存在计算效率和高维性能的局限,但其思想为许多复杂算法提供了基础。通过数据预处理、近似搜索和加权机制,KNN 的实用性可进一步提升;未来,随着硬件计算能力的提升和近似搜索算法的发展,KNN 在大规模数据中的应用可能迎来新突破。结合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能力,可构建更强大的混合模型。

 

http://www.xdnf.cn/news/10242.html

相关文章:

  • 当前用户的Git本地配置情况:git config --local --list
  • Python Day38 学习
  • 2025山东CCPC题解
  • Fragment事务commit与commitNow区别
  • 使用HTTPS进行传输加密
  • 每日Prompt:隐形人
  • Vue 核心技术与实战day07
  • Java多线程并发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vue2源码解析——响应式原理
  • Linux【工具 04】Java等常用工具的多版本管理工具SDKMAN安装使用实例
  • 华为OD机试真题—— 最少数量线段覆盖/多线段数据压缩(2025A卷:100分)Java/python/JavaScript/C++/C语言/GO六种最佳实现
  • 【算法】动态规划
  • 【Dv3Admin】工具分页配置文件解析
  • 姜老师的MBTI课程:MBTI是可以转变的
  • Java代码重构:如何提升项目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 Linux.docker.k8s基础概念
  • 【设计模式-4.5】行为型——迭代器模式
  • 自定义载板RK3588HDMI输入配置完整解决方案
  • Catch That Cow POJ - 3278
  • fdw批量导入外部表
  • 7.CircuitBreaker断路器
  • 【js逆向】某某省过验证码逆向
  • hantools 常用函数
  • 第二代IndoorLink头戴式无线讲解器,远距+动感,更好用了
  • 数据交易场景的数据质量评估
  • 权限分配不合理如何影响企业运营?
  •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7个难点
  • 共享签名是什么
  • 【Docker 从入门到实战全攻略(一):核心概念 + 命令详解 + 部署案例】
  • If possible, you should set the HttpOnly flag for these cookies 修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