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目录
RAM
RAM 的工作原理简述
DIMM(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
📏 为什么叫“Dual Inline”?
🔌 什么是“引脚数”?
引脚数量和标准(# of pins)
RAM 的分类
SDRAM(Synchronous DRAM)
SDRAM标签解释
Data Path(数据路径)
Bandwidth(带宽)
RDRAM(Rambus DRAM)
DDR(Double Data Rate SDRAM)
DDR标签解释
DDR2(Double Data Rate 2)
DDR3(Double Data Rate 3)
DDR4(Double Data Rate 4)
实际生活中 RAM 的表现
RAM
✅ 中文名称:随机存取存储器
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是计算机中用于临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和操作结果的高速存储器。
-
所有数据在 RAM 中的访问速度都很快。
-
与硬盘不同,RAM 是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内容会被清空。
-
它是CPU 与硬盘之间的中间缓冲区,对计算机运行速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RAM 的工作原理简述
-
当你打开一个程序(如 Word):
操作系统会将该程序从硬盘加载到 RAM。
-
你输入内容时:
临时数据储存在 RAM 中,确保程序快速响应。
-
当你点击保存:
数据才从 RAM 写入硬盘,实现永久保存。
-
你关机或断电:
RAM 中的数据全部清除。
DIMM(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
✅ 中文名称:双列直插式内存模块
英文全称: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
DIMM 就是你看到的那种 内存条,插在主板的内存插槽上,用来让电脑运行程序更快。
📏 为什么叫“Dual Inline”?
-
“Dual” = 双边:两边各有一排引脚(小金属触点)
-
“Inline” = 排成一行
-
每个引脚是独立的,不像以前老式的 SIMM 两边引脚是连着的
结果就是:数据传输更快、容量更大
DIMM 是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板的RAM 模块封装形式,它以插槽的形式安装到主板上,两边各有一排独立的金手指(引脚),可以与主板上的内存插槽进行高效连接。
-
“Dual Inline” 表示左右两排引脚彼此不相连,相比早期的 SIMM(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更高效。
-
每个引脚具有独立功能,传输带宽更高,支持更大的内存容量与更快速度。
🔌 什么是“引脚数”?
引脚(Pins)就是内存条底部那一排排的小金属触点。
功能:每个引脚负责不同的信号,比如电源、地址、数据传输等
-
越多引脚,说明能支持更多功能、更高性能
引脚数量和标准(# of pins)
不同代内存的 DIMM 模块在引脚数(pins)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类型 | 引脚数 | 对应内存代数 | 备注 | 应用 | |
---|---|---|---|---|---|
SDR DIMM | 168 pins | SDRAM | 已淘汰 | 早期 PC | |
DDR DIMM | 184 pins | DDR | 台式机使用 | 老式台式机 | |
DDR2 DIMM | 240 pins | DDR2 | 和 DDR3 外形类似,但缺口不同 | 台式机 | |
DDR3 DIMM | 240 pins | DDR3 | 不能和 DDR2 混插 | 台式机、笔记本(SODIMM) | |
DDR4 DIMM | 288 pins | DDR4 | 更快、更省电,主流 | 现代台式机主流 | |
DDR5 DIMM | 288 pins | DDR5 | 与 DDR4 引脚数相同但位置不同 | 最新 PC/服务器 |
RAM 的分类
RAM 主要分为两类:SRAM(静态 RAM)和 DRAM(动态 RAM),它们构成不同应用中的内存系统。
类型 | 全称 | 特点 | 应用 |
---|---|---|---|
SRAM | Static 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快速,不需要刷新,功耗高,成本高,容量小 | 用作 CPU 的缓存(L1/L2/L3 Cache) |
DRAM | Dynamic 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需要周期性刷新,速度较慢,功耗低,容量大,成本低 | 用作主内存(即你电脑上的“内存条”) |
关于SRAM和DRAM的原理介绍,可以阅读我之前发表的文章: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存储器(Memory)_电脑主存储器-CSDN博客
DRAM 是计算机中最常见的主内存形式,它通过电容器存储比特信息(0 或 1),必须周期性刷新(Refresh),否则数据会丢失,这也是它叫做动态的原因,并且DRAM是异步的。
-
“异步”表示 DRAM 与 CPU 的时钟信号(Clock)不同步。
-
当 CPU 访问 DRAM 时,必须自己控制访问的起止时机,不能依赖时钟自动协调。
-
因此,异步 DRAM 的读写速度难以充分利用 CPU 的性能,效率低、延迟大。
🧩 举例类比:
就像 CPU 想与 DRAM 通信时需要等待对方准备好,但没有统一节奏,像跳舞没有节拍器。
于是,我们引出 SDRAM(Synchronous DRAM)
SDRAM(Synchronous DRAM)
✅ 中文名称: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英文全称: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为了克服异步 DRAM 的局限,SDRAM 应运而生。
它与 CPU 使用统一的时钟信号(clock)同步通信,大幅提升了效率和响应速度。
-
异步 DRAM:像你要问一个同学问题,但他随时可能不理你,你要等。
-
SDRAM:像你们上课轮流发言,老师(系统时钟)一拍手,就知道轮到谁说,谁听,节奏一致
-
SDRAM 模块与主板之间通过一个 64-bit 的数据总线(data bus) 通信;
-
每个时钟周期(clock cycle)中,可以一次性并行传输 64 个二进制位的数据;
-
这等于 8 字节(Byte)/时钟周期。
📦 举个例子:
假设 SDRAM 工作频率为 100 MHz,那么:
100MHz×8Bytes=800MB/s
换句话说,它每秒可以传输 800MB 的数据。
🧬 注意:
-
SDRAM 是单倍速同步内存(Single Data Rate),在 每个时钟上升沿传输一次数据;
-
后续的 DDR(Double Data Rate)内存,在上升沿和下降沿都传数据,即 每周期传 2 × 64 bits。
SDRAM标签解释
SDRAM
-
表示这是一块 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它与系统时钟同步,性能优于早期的异步 DRAM。
256MB
-
表示内存容量为 256兆字节(MB)。
-
这是当时主流的容量之一,适用于1999~2003年间的 PC。
PC-100
-
表示该 SDRAM 模块的标准是 PC100 SDRAM。
-
“100”表示其工作频率为 100 MHz
Data Path(数据路径)
数据路径宽度 = 每次传输中能并行传多少位(bit)
-
SDRAM 模块的标准数据路径是 64 位(bit);
-
也就是 8 字节(Byte),因为:
64 bit÷8=8 Byte
这条“路径”你可以想象成一条8车道的高速公路,每个时钟周期都能并排传 8 个字节。
-
SDRAM 模块采用的是 64-bit(8 字节)宽度的数据总线。
-
也就是说,在每个时钟周期中,能同时传输 64 个二进制位(即 8 字节)。
Bandwidth(带宽)
带宽 = 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
在内存中,带宽是衡量内存数据传输能力的重要指标,单位通常是 MB/s(兆字节每秒)或 GB/s。
-
越高的带宽 → 数据流通越快 → 系统越不卡顿,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如游戏、视频编辑)时。
🔎 举个简单例子:
就像水管输水,水管越粗(水流宽度越大),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数据)就越多,系统就更“畅通”。
我们再回到这段公式:
带宽=数据路径宽度(Byte)×频率(Hz)
它的含义是:每秒钟执行多少次数据传输 × 每次能传多少数据。
对于 PC-100 SDRAM:
8Bytes×100MHz=800MB/s
带宽 = 800MB/s(理论最大值)
RDRAM(Rambus DRAM)
✅ 中文名称:Rambus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因为是Rambus公司研发的)
英文全称: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
是一种 内存技术,在 1999–2002 年左右曾被 Intel 推广。
-
是用来替代早期的 SDRAM 和 DDR 的内存。
-
比当时的内存快很多! 但后来被 DDR 系列打败了。
参数清单
项目 | 数值 | 含义 |
---|---|---|
引脚数(# of pins) | 184 pins | 表示该内存模块为 RIMM(Rambus Inline Memory Module)类型 |
工作频率(Operating speed) | 800 MHz | 这是 时钟频率,表示每秒传输 8 亿次 |
数据路径宽度(Data Path) | 2 Bytes = 16 bits | 该内存是窄总线设计(narrow bus),每次传输仅传送 16 位 |
带宽(Bandwidth) | 800 MHz × 2 Bytes = 1600 MB/s | 理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
RDRAM 因其出色的工作效率而流行,但是数据路径宽度小,以及贵、热、难兼容,而被DDR所取代。
DDR(Double Data Rate SDRAM)
全称:Double Data Rate SDRAM
中文: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
每个时钟周期传两次数据(一次在上升沿,一次在下降沿)
这比原来的 SDRAM(只能一次传)快了整整一倍,所以叫 “Double Data Rate”。
类型 | 时钟周期内传输次数 | 假设频率 100 MHz 时带宽 |
---|---|---|
SDRAM | 1 次 | 100 MHz × 8 字节 = 800 MB/s |
DDR | 2 次 | 100 MHz × 8 字节 × 2 = 1600 MB/s |
✅ 同样频率,DDR 速度翻倍
DDR标签解释
DDR-333
-
DDR 代表:**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速率)**内存
-
“333” 指的是它的时钟频率为 166 MHz,但是因为 DDR 每个时钟周期传两次数据,所以:
166 MHz×2=333 MT/s(百万次传输/秒)
DDR-333 就是指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 333MT/s
PC-2700
-
这是 JEDEC 给 DDR 内存的命名标准,代表该内存的理论最大带宽为 2700MB/s
-
所以 PC-2700 = 带宽 大约 2.7 GB/s
-
它与 DDR-333 是配套的(你可以理解成 “DDR-333” 是速度,“PC-2700” 是产能)
512MB
-
内存容量:这条内存可以一次性存 512 兆字节的数据
-
比如同时运行 Word、浏览器、音乐播放器,都会占用这块内存
为什么是8字节?
因为DDR是SDRAM的改进版,所以只要是 普通 DDR 内存,我们都默认每次传输是 8 字节。
DDR2(Double Data Rate 2)
-
比 DDR 更快,虽然同样每周期传 2 次,但内部速度加快。
-
引脚变成 240 个(和 DDR3 数目相同,但缺口位置不同)。
-
电压降低到 1.8V,更省电。
-
常见叫法:DDR2-800(带宽 6.4 GB/s)
DDR3(Double Data Rate 3)
-
更快、更省电,工作电压降到 1.5V。
-
频率更高(800 MHz 起跳,最高到 1600+ MHz)。
-
最大单条容量也提升了,常见为 2GB、4GB、8GB。
-
不能和 DDR2 混用,外观类似但接口不同。
DDR4(Double Data Rate 4)
-
目前主流(在 2020s 年代)
-
针脚数变成 288 个
-
电压更低:1.2V
-
支持更大容量(单条 16GB、32GB 甚至 64GB)
-
频率提升至 3200 MHz 或更高
名称 | 中文名 | 每周期传输次数 | 针脚数 | 工作电压 | 频率范围 | 是否向后兼容 |
---|---|---|---|---|---|---|
DDR | 双倍数据速率内存 | 2 次 | 184 | 2.5V | 200–400 MHz | ❌ |
DDR2 | 第二代 DDR | 2 次(速度翻倍) | 240 | 1.8V | 400–800 MHz | ❌ |
DDR3 | 第三代 DDR | 2 次(更快) | 240 | 1.5V | 800–1600 MHz | ❌ |
DDR4 | 第四代 DDR | 2 次(更省电更快) | 288 | 1.2V | 1600–3200+ MHz | ❌ |
实际生活中 RAM 的表现
场景 | RAM 的作用 |
---|---|
打开多个浏览器标签 | 每个标签都会占用一部分 RAM,RAM 越大,系统越不卡顿。 |
打游戏、剪视频 | 高质量画面需要大量 RAM 临时缓存画面数据。 |
启动系统 | 操作系统核心加载到 RAM 后,才可顺利运行各类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