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设计的激光充电控制系统(华为云IOT)_277
文章目录
- 一、前言
-
- 1.1 项目介绍
-
- 【1】项目开发背景
- 【2】设计实现的功能
- 【3】项目硬件模块组成
- 【4】设计意义
- 【5】国内外研究现状
- 【6】摘要
- 1.2 设计思路
- 1.3 系统功能总结
- 1.4 开发工具的选择
-
- 【1】设备端开发
- 【2】上位机开发
- 1.5 参考文献
- 1.6 系统框架图
- 1.7 系统原理图
- 1.8 实物图
- 1.9 模块的技术详情介绍
-
- 【1】ESP8266-WIFI模块
- 【2】MQTT协议
- 【3】lora模块
- 【4】SHT30温湿度模块
- 二、硬件选型
-
- 2.1 STM32开发板(买2份)
- 2.2 USB下载线(买2份)
- 2.3 ESP8266 WIFI
- 2.4 SHT30温湿度模块
- 2.5 PCB板(买2份)
- 2.6 蜂鸣器模块
- 2.7 电源扩展板(买2份)
- 2.8 母对母杜邦线(买2份)
- 2.9 OLED显示屏(买2份)
- 2.10 LoRa模块(节点通信)
- 2.11 红外接收与发送头
- 2.12 绿色LED灯
- 三、部署华为云物联网平台
-
- 3.1 物联网平台介绍
- 3.2 开通物联网服务
- 3.3 创建产品
-
- (1)创建产品
- (2)填写产品信息
- (3)产品创建成功
- (4)添加自定义模型
-
-
- 【1】创建服务ID
- 【2】Ctrl_SW 充电开关 布尔类型
- 【3】Charge 当前电量 浮点数
- 【4】StatChg 充电状态 布尔类型
- 【5】SHT30_T 环境温度 浮点数
- 【6】SHT30_H 环境湿度 浮点数
- 【7】BlkStat 遮挡状态 布尔类型
-
- (5)创建完成
- 3.4 添加设备
-
- (1)注册设备
- (2)根据自己的设备填写
- (3)保存设备信息
- (4)设备创建完成
- (5)设备详情
- 3.5 MQTT协议主题订阅与发布
-
- (1)MQTT协议介绍
- (2)华为云平台MQTT协议使用限制
- (3)主题订阅格式
- (4)主题发布格式
- 3.6 MQTT三元组
-
- (1)MQTT服务器地址
- (2)生成MQTT三元组
- 3.7 模拟设备登录测试
-
- (1)填入登录信息
- (2)打开网页查看
- (3)MQTT登录测试参数总结
- 3.8 项目凭证
- 3.9 创建IAM账户
- 3.10 获取影子数据
- 3.11 修改设备属性
- 四、Qt开发入门与环境搭建
-
- 4.1 Qt是什么?
- 4.2 Qt版本介绍
- 4.3 Qt开发环境安装
- 4.4 开发第一个QT程序
- 4.5 调试输出
- 4.6 QT Creator常用的快捷键
- 4.7 QT帮助文档
- 4.8 UI设计师使用
- 4.9 按钮控件组
- 4.10 布局控件组
- 4.11 基本布局控件
- 4.12 UI设计师的布局功能
- 五、上位机开发
-
- 5.1 Qt开发环境安装
- 5.2 新建上位机工程
- 5.3 切换编译器
- 5.4 编译测试功能
- 5.5 设计UI界面与工程配置
-
- 【1】打开UI文件
- 【2】开始设计界面
- 5.6 设计代码
-
- 【1】获取token
- 【2】获取影子数据
-
- (1)获取当前时间并更新界面上的时间标签
- (2)设置请求URL和初始化网络请求
- (3)构造API请求URL
- (4)设置请求的头部信息
- (5)设置请求URL并发送请求
- (6)总结
- 【3】解析数据更新界面
- 5.5 编译Windows上位机
- 5.6 配置Android环境
-
- 【1】选择Android编译器
- 【2】创建Android配置文件
- 【3】配置Android图标与名称
- 【4】编译Android上位机
- 5.7 设备仿真调试
- 六、 ESP8266-WIFI模块调试过程
-
- 6.1 接电脑USB口调试
- 6.2 ESP8266的STA+TCP客户端配置
- 七、STM32代码设计【激光发射端】
-
- 7.1 硬件连线说明
- 7.2 硬件原理图
- 7.3 硬件组装过程
- 7.4 硬件实物图
- 7.5 KEIL工程截图
- 7.6 程序下载
- 7.7 程序正常运行效果
- 7.8 取模软件的使用
- 7.9 WIIF模块与服务器通信
-
- 【1】代码解释
- 【2】总结
- 7.10 硬件初始化
-
- 【1】代码解释
- 【2】总结
- 7.11 WIFI模块-初始化
-
- 【1】代码解释
- 【2】总结
- 7.12 数据采集与显示
-
- 【1】代码解释
-
- (1)**定时操作(轮询)**
- (2)**激光数据发送**
- (3)**OLED 显示屏更新:显示环境数据和充电状态**
- (4)**上传数据到 MQTT 云端服务器**
- 【2】总结
- 7.15 按键代码
-
- 【1】代码解释
-
- (1)**按键扫描**
- (2)**控制充电开关**
- 【2】逻辑总结
- 7.16 上位机命令处理
-
-
- 【1】**接收数据处理**
- 【2】**接收数据的步骤详解**
- 【3】**上传数据至云服务器**
- 【4】**总结**
-
- 7.17 LoRa模块从机上传的命令处理
-
- 【1】**接收数据处理**
- 【2】**代码解析**
-
- 2.1 **接收数据标志**
- 2.2 **清空缓冲区并调试输出**
- 2.3 **字符串解析**
- 2.4 **去掉 `#`,并解析字段**
- 2.5 **调试输出解析结果**
- 2.6 **错误处理**
- 2.7 **重置接收标志和计数器**
- 【3】**总结**
- 八、STM32代码设计【激光接收端】
-
- 8.1 硬件连线说明
- 8.2 硬件原理图
- 8.3 硬件组装过程
- 8.4 硬件实物图
- 8.5 KEIL工程截图
- 8.6 程序下载
- 8.7 程序正常运行效果
- 8.8 取模软件的使用
- 8.9 代码含义解释
-
- 【1】**全局变量及定义**
- 【2】**硬件初始化**
- 【3】**主要控制流程**
-
- 3.1 按键操作和充电开关控制
- 3.2 温湿度数据采集
- 3.3 OLED显示更新
- 3.4 激光接收信号处理
- 3.5 LoRa模块通信
- 3.6 充电电量管理
- 3.7 OLED显示与更新
- 【4】**定时器与延时管理**
- 八、使用STM32代码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
- 8.1 第1步
- 8.2 第2步
- 8.3 第3步
- 九、代码移植更改
-
- 【1】STM32代码
- 【2】Qt上位机代码
- 十、完整STM32代码
-
- 10.1 激光发射设备
- 10.2 激光接收设备
- 任务书
-
-
-
- 一、课题名称
- 二、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三、设计目标
- 四、研究内容与任务
- 五、技术路线与方法
- 六、预期成果
- 七、进度安排
- 八、考核要求与评价标准
-
-
- 开题报告
-
-
-
- 一、课题名称
- 二、课题背景与意义
- 三、研究目标与任务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五、技术路线与实现方法
- 六、预期成果
- 七、计划进度安排
- 八、参考文献
- 九、结论
-
-
基于STM32设计的激光充电控制系统(华为云IOT)
一、前言
1.1 项目介绍
【1】项目开发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技术在各类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智能手机、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等领域。传统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而激光无线充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具有更高的能量传输效率和更长的传输距离。因此,激光无线充电技术逐渐引起了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未来无线充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激光无线充电系统中,激光发射和接收模块是关键组件,能够将电能通过激光束传输到设备中进行充电。与传统的充电方式相比,激光无线充电不需要复杂的电缆连接,极大地提升了充电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