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自然--让“存在”代替“价值”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
字面意思:天地间存在着极大的美好,却从不言说。四季有其清明的运行规律,但并不争论、不讨论。万物各自成就其理(道理、本性),但不自言,不解释。
思想表达:真正的伟大(无论是美、法则、道理),都不依赖语言,也不执着于说明,是“润物细无声”的,不求被认同,不争不辩的。天地自然万物运行,自有其法,各得其所,顺其而然,也不需人为来干预。
大自然在教我们:万物的存在自有其规律,无需被理解、被看见、被证明、被认可,因为“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01
无需被感谢的“太阳”
太阳每天按时升起、落下,带来昼夜与季节的变换,平等地照耀大地。
-
太阳从不因为人类不感谢它而停止发光,也不会因为被赞美为“光明之源”而更加努力。它只是做着自己,发热、发光。
-
在乌云之上,它仍然照耀,在黑夜另一端,它仍在运转——从不为舞台存在,而只是因“它就是它自己”。
太阳的伟大在于其自燃自明、不需回应的付出。它不需要“被感谢”,因为“照耀”是它的本性。
02
无需被看见的"空气”
空气无色无形,看不见、摸不着,不被留意,但它支撑了所有呼吸、生命、燃烧与声音的传播。
-
空气不会因为你忘记它的存在就停止提供你呼吸的养料。
-
它不为“被看见”而变形,它只是恒久地、无条件地、无声地存在着。
-
它包容一切,维系着万物生灵的存在,无论是花香还是污浊之气,都让它们自由地流动,它的伟大不需要喧哗。
空气就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力量常常是不可见、不可言,却又无所不在的。
03
无需被认可的“阴影”
阴影随光而生,依物而现,提醒事物的立体感,调节热度、提供避光的空间,却从不抱怨不被欣赏,也不自卑于黑暗。
-
阴影能安于黑暗不自卑、也不急于解释自己的价值,因为它知道自己就是光明存在的另一半,是立体世界不可或缺的形状之根。
-
它也从不因被忽略就难过,它只是静静地、如实地活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嫉妒光,也不试图变成光。
阴影代表的是柔顺、顺应、无争的智慧。它的存在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美好东西都需要以被理解姿态站在前台,它就好像庄子笔下的“无用之用”。
04
无需被看见的“树根”
树根深埋地下,看不见、摸不清,不开花,不结果,但却是整棵大树生命的基础。
-
树根不会因为永远看不见阳光就感到不公,也不羡慕枝头的鸟儿与果实。
-
它也不需要被赞美为“无名英雄”。它只是日复一日、悄无声息地汲取水分,深扎大地,默默生长,把营养传递给枝干叶花果。
就像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树根的存在,不是为人的目光而活,而是为生命的持续而安静地履职而已。
05
无所执着的“风”
风无形无体,不固定、不附着、不羁留。它随天气而动,因地形而变,从不眷恋、从不逗留。
-
风可以吹过高山,也能穿过荒漠,它也可以吹过湖面,掠过城市,但它没有所谓的“我的地方”,它就好像庄子说的:“不为物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般的存在。
-
风从不被任何事物束缚,一旦遇阻,它绕路、穿过或静止,从不抱怨。它不会因为过去的温柔停步,也不会因为未知而退缩,它只随着自然的节奏自由变换。
风教我们,真正的逍遥,是心如风一样,不执过去、不执未来、不执“应该”,这样才能穿越人生的高山低谷,遨游于天地之间。
06
无需刻意努力的“河流”
河流不论前方是什么,总是默默地流动着,从不停止流动,也从不问前方是什么,只是顺着地势,持续地流动着。
-
河流从不因困难而停止:遇到坚硬的礁石,它不会强行冲撞,而是绕过去、渗过去、慢下来,但从不停止前行。
-
河流不焦躁,也不执着于速度。在平原处,它可以宽广舒缓;在峡谷中,它可以急湍澎湃。快也好,慢也罢,它都不离开“流动”这个根本的本性。
河流象征顺势而行、不舍本心。它教我们,无需强争,无需刻意努力,一旦选择,就用柔和而坚定的方式走下去就好。真正的智慧,不在于速度,而在于始终不失“流动”的本性。
07
无需耀眼也显赫的“小草”
小草没有花的艳丽,也没有树的高大,却依然努力生长。即使无声无名,也默默地活出自己的绿意。
-
小草愿意在泥土中、石缝里、风雨下,完成它自己的生命之歌。风雨来了就低头,阳光来了就伸展,它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活着,从不自卑于自己的“普通”。
-
小草是“柔”的代表,但柔中带着不可动摇的“坚”。一场狂风暴雨,大树可能折断,花朵可能凋谢,而小草被暴风雨洗礼之后往往都能重新站起来。
小草代表的是“柔而不弱,微而不卑”。它教我们不必耀眼也能有力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显赫,而在于扎根、成长、绵延不绝——这也正是庄子所赞美的“无名之德”。
08
寄语
这些大自然中的例子告诉我们:
-
“存在”是自足的,不依赖外在的看见与赞同。
-
“流动”是内在的,不需要外部的结果与评价。
人和大自然的万物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多了一个“我”,于是人有了期望“被看见”、“被理解”、“被认可”。。。。。。但世事往往不尽如人意,于是就有了“苦”。
但人也可以借由这个“我”来向大自然学习,学习它们只是因为“存在”就有了价值,只是因为“心之所向”,就有了意义,只是因为“当下在流动着”,就有了圆满。
当我们不把“价值”与外在“挂钩”,至少是一定程度地“脱钩”,由内而发的自然的生命流动会让我们感受到“存在依然圆满”,无需证明,本自具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