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的路由
前言:
-
OSPF的LSA是网络中路由器用来共享自身链路状态信息的消息。通过LSA,所有路由器能构建一致的拓扑数据库(LSDB),从而计算出最短路径
-
LSA是OSPF链路状态信息的载体
-
同一区域的OSPF路由器拥有完全一致的LSDB
LSA的作用是什么?
简单来说LSA是OSPF路由器之间交换的“网络地图碎片”,每个LSA描述了一小块网络拓扑信息(比如直连网段、邻居关系、外部路由等)。所有LSA汇总后,路由器就能拼出完整的网络地图
LSA的核心类型(常用5类)
1. Router LSA(Type 1)区域内通告
-
谁生成?:每个OSPF路由器都会生成
-
作用:告诉其他路由器“我直连哪些网段,开销是多少,邻居是谁”
-
传播范围:仅在单个区域内(如区域0或区域1)传递
-
例子:
路由器A发送Type 1 LSA:“我连着网段192.168.1.0/24(开销10),邻居是路由器B”
2. Network LSA(Type 2)
-
谁生成?:由DR生成,用于广播网络(如以太网)
-
作用:描述“列出了一个广播型网络中有哪些路由器参与了该OSPF的运行”
-
传播范围:仅在单个区域内(如区域0或区域1)传递
-
例子:
在一个以太网中,DR发送Type 2 LSA:“这个网络里有路由器A、B、C”
区域划分
划分区域后路由器分为两种:
-
区域内部路由器:该设备的所有接口都属于同一个区域(如都在OSPF的区域0中)
-
区域边界路由器(ABR):该设备的所有接口分别连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区域,并且有一个 接口必须属于区域0(如该设备的G0/0/1接口属于区域00G0/0/1 接口属于区域1)
ASBR:
ASBR的主要作用是负责外部路由引入和生成外部LSA(Type 5 LSA或Type 7 LSA),ASBR可以位于任何OSPF区域(除了Stub或Totally Stubby这两个区域)
ASBR将外部路由信息以5类LSA的形式在OSPF网络中内泛洪
ABR(区域边界路由器)和AS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可以在同一个路由器上共存
OSPF区分两种外部路由度量值类型:
-
E1(Metric-Type-1 ):外部度量值(metric)与内部到达ASBR的度量值相加,作为总开销
-
E2(Metric-Type-2):仅使用外部度量值,忽略内部路径开销(默认类型)
OSPF的自治系统的:
OSPF的自治系统(OSPF Domain)是指一个由同一管理机构控制、运行OSPF协议的网络区域,所有路由器通过OSPF交换路由信息,形成一个逻辑上的统一路由域
组成:
-
内部路由器:
-
仅属于一个OSPF区域,负责维护该区域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
-
-
ABR(区域边界路由器):
-
连接多个OSPF区域(至少包含骨干区域)
-
负责将不同区域的路由信息汇总并传递到其他区域(生成Type 3 LSA)
-
-
AS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
位于OSPF自治系统的边界,连接外部网络(如其他自治系统或静态路由)
-
负责引入外部路由(生成Type 5 LSA或Type 7 LSA)
-
3. Summary LSA(Type 3)
-
谁生成?:由ABR(区域边界路由器)生成
-
作用:将其他区域的网络信息通告到本区域(如 区域0的网络信息传送到区域1)
-
传播范围:跨区域传递(但只在OSPF自治系统内)
-
例子:
ABR发送Type 3 LSA到区域1:“区域0中有网段10.0.0.0/24,开销是20”
4. ASBR Summary LSA(Type 4)
-
谁生成?:由ABR生成
-
作用:向其他OSPF区域(除了ASBR所在的区域)通告AS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的存 在,使其他区域的路由器知道如何到达ASBR以获取外部路由
-
传播范围:跨区域传递(如区域0到区域1)
-
例子:ABR发送Type 4 LSA到区域1:“区域0中有个ASBR路由器X,可以通过它到达外部网 络”
-
简单来说:四类LSA是外部路由的“导航”,告诉其他区域如何找到ASBR(外部路由的入口)
5. External LSA(Type 5)
-
谁生成?:由ASBR生成
-
作用:引入外部路由(如通过RIP、静态路由引入的网段)
-
传播范围:整个OSPF自治系统(除特殊区域)
-
例子:
ASBR发送Type 5 LSA:“外部网络172.16.0.0/16,开销是50(通过静态路由引入) -
简单来说:五类LSA是外部路由的“内容”,告诉OSPF域内设备外部网络的存在及路径开销
NSSA External LSA(Type 7)
-
谁生成?:由NSSA区域内的ASBR生成。
-
使用特定:仅在特殊区域(NSSA)使用
-
作用:在NSSA区域内通告外部路由(类似Type 5,但仅在NSSA区域传递)
-
传播范围:仅在NSSA区域内传播,通过ABR转换为Type 5后传递到其他区域
虚连接(Virtual Link)
OSPF要求所有非骨干区域必须直接连接到骨干区域(Area 0),以确保路由信息通过LSA泛洪传递,但并不是说必须要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通过虚连接使非骨干区域在逻辑上连续,维持路由可达性
举例:Area 1需要通过Area 2(非骨干区域)与Area 0通信,此时可在Area 2内建立虚连接
配置前提
-
两端必须为ABR(区域边界路由器),而且还属于同一OSPF进程
-
虚连接必须跨越骨干区域(Area 0),而且中间区域不能是特殊区域
区域间路由的防环机制
OSPF区域间的路由有可能会产生环路,因此需要一些手段来防止环路的产生
-
所有非骨干区域必须直连骨干区域:OSPF要求非骨干区域(如Area 1、Area 2)必须通过骨干区域(Area 0)交换路由信息。若物理拓扑无法直连,则需通过虚连接(Virtual Link)逻辑连接
-
Type 3 LSA的传播限制:Type 3 LSA(汇总路由)由ABR生成,仅在骨干区域和其他相连区域之间传播,禁止在非骨干区域之间直接传递
-
ABR从非骨干区域收到的3类LSA不能用于区域间路由的计算
OSPF路由遵循以下优先级顺序,区域内路由>区域间路由>外部路由1>外部路由2
LSA的作用总结:
-
描述网络结构:Type 1、Type 2 构建单个区域的详细拓扑
-
跨区域通信:Type 3、Type 4 实现区域间路由摘要和ASBR定位
-
引入外部路由:Type 5、Type 7 将其他协议的路由注入OS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