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
一、定义
面向过程:传统的面向过程的编程思想总结起来就八个字——自顶向下,逐步细化!
→ 将要实现的功能描述为⼀个从开始到结束按部就班的连续的“步骤”,依次逐步完成这些步骤,如果某⼀个步骤的难度较⼤,⼜可以将该步骤再次细化为若⼲个⼦步骤,以此类推,⼀直到结尾并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面向对象:所谓的模拟现实世界,就是使计算机的编程语⾔在解决相关业务逻辑的时候,与真实的业务逻辑的发⽣保持⼀致,需要使任何⼀个动作的发⽣都存在⼀个⽀配给该动作的⼀个实体(主体),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任何⼀个功能的实现都可以看做是⼀个⼀个的实体在发挥其各⾃的“功能”(能⼒)并在内部进⾏协调有序的调⽤过程!
二、核心
面向过程:程序 = 数据结构 + 算法
特点是:自顶向下设计,按步骤执行
面向对象:程序 = 对象 + 消息
提点是:封装、继承、多态三大特性
三、属性和功能
定义这些动作的主体,为其增加相应的属性和功能
属性就是实体固有的某些特征特性信息,在⾯向对象的术语中,属性就是以前的变量。
功能就是就是实体可以完成的动作,在⾯向对象的术语中,功能就是封装成了函数或⽅法
实体去执行这些动作(功能),各个实体按顺序去执行他们的功能构成了一个过程,这就是面向过程
四、两者的区别
概念 | 面向过程 | 面向对象 |
---|---|---|
核心思想 | 以函数为中心,关注“怎么做”(How) | 以对象为中心,关注“谁来做”(Who) |
程序组成 | 一系列函数(过程)的集合 | 一系列相互作用对象的集合 |
设计范式 | 自上而下(Top-Down),逐步细化 | 自下而上(Bottom-Up),先抽象出对象再组合 |
核心概念 | 函数、变量、顺序、分支、循环 | 类、对象、封装、继承、多态 |
数据与函数关系 | 分离。数据由函数处理,在函数间传递 | 结合。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被封装在对象中 |
五、联系
面向过程是基础。两者并非水火不容。在一个大型的面向对象系统中,某个具体类的方法完全可以使用面向过程的思维来编写。
面向过程:
优势:性能高、流程直观、适合简单任务
劣势:难维护、难扩展、难复用、安全性差
面向对象:
优势:易维护、易扩展、易复用、适合复杂系统
劣势:性能略有开销、概念更复杂、设计开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