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java >正文

商品分类拖拽排序设计

商品分类、菜单项以及其他需要排序的元素常常会用到拖拽排序功能。这个看似简单的交互背后,其实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后端逻辑处理,尤其是在如何高效地更新数据库记录方面。

本文将探讨两种常见的实现方案,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帮助你选择最适合项目需求的技术路径。

前端与后端协作流程

当用户通过前端完成一次拖拽操作之后,新的排序结果会被发送至后端。后端接收到这些信息后,依据新排序的结果更新数据库中的相应数据

方案一:基于数组结构的实现

实现方法

  • 在商品分类表中添加一个sort字段,该字段用于确定各个分类之间的顺序。
  • 拖拽完成后,所有大于被拖动项sort值的数据行都将被递增或递减,以反映新的排序关系。

优点

  • 简单直接,易于理解和实现。
  • 对于少量数据集来说,性能损耗不大。

缺点

  • 每次拖拽操作都可能涉及多条记录的更新,特别是在大型数据集中,这会导致较高的数据库负载。
  • 当某条记录被移动到列表头部时,可能会触发对整个表的锁机制,影响并发性能。

方案二:采用链表结构

实现方法

  • 引入两个额外字段prev_idsibling_id来构建双向链表结构,类似于语雀系统中的做法。
  • 这种方式允许更灵活地插入和删除节点,而无需大规模修改现有数据。

优点

  • 更适合频繁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减少了全表更新的需求。
  • 提高了数据操作的灵活性,降低了锁定范围。

缺点

  • 查询效率较低,特别是对于需要遍历整个链表的情况。
  • 不利于分页查询和排序操作。

结论

选择哪种方案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如果您的应用主要处理少量数据且更新频率不高,则基于数组的方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那些需要频繁调整顺序的大规模数据集,链表结构或许能提供更好的性能表现。

http://www.xdnf.cn/news/17818.html

相关文章:

  • 数据结构:队列(Queue)与循环队列(Circular Queue)
  • 【SpringBoot系列-01】Spring Boot 启动原理深度解析
  • 【OpenGL】LearnOpenGL学习笔记07 - 摄像机
  • 《设计模式之禅》笔记摘录 - 15.观察者模式
  • 分布式与微服务宝典
  • Redis基础命令
  • 电商项目微服务架构拆分实战
  • LangGraph 指南篇-基础控制
  • 2025盛夏AI热浪:八大技术浪潮重构数字未来
  • HTML第三次作业
  • C语言相关简单数据结构:顺序表
  • 【深入浅出STM32(1)】 GPIO 深度解析:引脚特性、工作模式、速度选型及上下拉电阻详解
  • IPC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
  • 桌面运维如何深造
  • 算法篇----分治(归并排序)
  • Unity新手制作跑酷小游戏详细教程攻略
  • Python实现点云概率ICP(GICP)配准——精配准
  • 【金仓数据库产品体验官】_从实践看金仓数据库与 MySQL 的兼容性
  • 决策树回归:用“分而治之”的智慧,搞定非线性回归难题(附3D可视化)
  • zookeeper安装部署
  • FemalePower项目学习笔记
  • Prompt工程师基础技术学习指南:从入门到实战
  • Linux LNMP配置全流程
  • 学习:JS进阶[10]内置构造函数
  • Java开发主流框架搭配详解及学习路线指南
  • C++ stack and queue
  • 【motion】身体动作与面部表情捕捉5:Motion-X++ 数据集下载和选择
  • Java研学-RabbitMQ(六)
  • Docker:快速部署 Temporal 工作流引擎的技术指南
  • Lombok插件介绍及安装(Eclip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