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java >正文

深入理解 eMMC RPMB 与 OP-TEE 在 Linux 系统中的应用开发

可信执行环境(TEE)和安全存储机制在现代嵌入式系统和 ARM 平台中日益重要。尤其是在 RK3588 等 SoC 上,eMMC 的 RPMB 区域和 OP-TEE 的结合,成为构建安全可信机制的核心基础。本篇文章将系统性地介绍相关原理、工具链、开发结构与实际使用案例。


🧩 什么是 RPMB?为什么重要?

RPMB(Replay Protected Memory Block)是 eMMC 或 UFS 存储中的一个专用硬件分区,特点如下:

  • 不可直接访问:只能通过 MMC ioctl 接口进行读写
  • 🔐 写入带计数器保护:防止重放攻击(每次写入必须带计数器 + HMAC 验证)
  • 💾 用于安全数据保存:存储密钥、令牌、认证凭证等敏感信息

📦 应用场景包括:

  • 设备密钥存储
  • Secure Boot 状态标记
  • TEE 私有文件系统后端
  • TPM 替代机制(在某些嵌入式场合)

🛡️ OP-TEE 是什么?如何支持 RPMB?

OP-TEE 是运行在 ARM TrustZone 下的开源 TEE 实现。它具备以下模块:

模块作用
optee_os安全世界的核心逻辑
tee-supplicant普通世界的 RPC 代理,访问 RPMB
libuteeTA 使用的系统接口库
libteecCA 使用的用户态接口库

启用 RPMB 只需在编译配置中设置:

CFG_RPMB_FS=y
CFG_RPMB_WRITE_KEY=y

此时 OP-TEE 会自动将 RPMB 区域视为一种安全存储设备,用 FAT 表模拟文件系统,进行加密读写。


🧪 实际开发结构:Client App ↔ Trusted App

OP-TEE 的应用开发分为两端:

🖥️ CA:Client Application(Normal World)

典型结构如下:

TEEC_InitializeContext(NULL, &ctx);
TEEC_OpenSession(&ctx, &sess, &UUID, ...);
TEEC_InvokeCommand(&sess, CMD_ID, &op, ...);

使用 libteec 进行标准化调用,参数通过 TEEC_Operation 传入最多 4 个。


🔒 TA:Trusted Application(Secure World)

核心接口如下:

TEE_Result TA_InvokeCommandEntryPoint(void* sess_ctx, uint32_t cmd_id,uint32_t param_types, TEE_Param params[4])
{switch(cmd_id) {case CMD_ID:// 处理逻辑}
}

通过 libutee 访问加密、存储、密钥生成等 TEE OS API,执行机密操作。


🧠 Hello Secure World 示例拆解

📁 目录结构

hello_world/
├── host/      → CA 代码
├── ta/        → TA 代码

✒️ TA 示例:

TEE_Result TA_InvokeCommandEntryPoint(...) {DMSG("Hello from Secure World");return TEE_SUCCESS;
}

✒️ CA 示例:

TEEC_InvokeCommand(&sess, 0, &op, &origin);

两者通过 UUID + Command ID 紧密绑定,构成跨世界交互桥接。


📚 RPMB 文件系统结构与加密机制(OP-TEE 内部)

  • 📂 使用 FAT 表模拟文件系统布局
  • 🔐 数据块使用 AES-CBC + ESSIV 加密
  • ✅ 每次写入需验证计数器 + HMAC
  • 🔑 密钥分层结构:
    • SSK(设备密钥)
    • TSK(会话密钥)
    • FEK(文件加密密钥)

文档参考:OP-TEE Secure Storage RPMB Spec


⚙️ Linux 与 OP-TEE 的适配

OP-TEE 并不限于 Android,它适用于:

平台是否支持 OP-TEE
Android AOSP✅ 官方支持
Debian / Ubuntu✅ 可集成
Yocto / Buildroot✅ 常用方案

需要注意:

  • Linux kernel 需开启 MMC_IOC_* ioctl 接口
  • 编译 tee-supplicant 配合 OP-TEE 内部逻辑完成 RPMB RPC
http://www.xdnf.cn/news/16229.html

相关文章:

  • day62-可观测性建设-全链路监控zabbix+grafana
  • 爬虫算法原理解析
  • Windows环境下 Go项目迁移至Ubuntu(WSL) 以部署filebeat为例
  • MinIO 版本管理实践指南(附完整 Go 示例)
  • MySQL深度理解-MySQL索引优化
  • 二分查找----5.寻找旋转排序数组中的最小值
  • Android Activity与Fragment生命周期变化
  • 谈谈ArrayList与Vector的理解?
  • NOTEPAD!NPCommand函数分析之comdlg32!GetSaveFileNameW--windows记事本源代码分析
  • TechGPT3部署
  • 【STM32】FreeRTOS 任务的创建(二)
  • 深入理解大语言模型生成参数:temperature、top\_k、top\_p 等全解析
  • EasyExcel 模板导出数据 + 自定义策略(合并单元格)
  • vue 项目中 components 和 views 包下的组件功能区别对比,示例演示
  • AudioLLM 开源项目了解学习
  • 网络编程——聊天程序实现
  • 基于arduino uno r3主控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2
  • 后端分页接口实现
  • SpringBoot框架简介
  • PHP 与 Vue.js 结合的前后端分离架构
  • Qwen3-Coder实现中国象棋游戏的尝试
  • DRF - 博客列表API
  • 【C++】类和对象(中)
  • Eureka-服务注册,服务发现
  • 办公自动化入门:如何高效将图片整合为PDF文档
  • PHP文件下载
  • Lua(字符串)
  • 图论:搜索问题
  • linus 环境 tomcat启动日志分隔
  • LeetCode31~50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