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换能器 换能原理
超声波换能器是一种将电能和机械能(声能)相互转换的装置,其核心原理基于压电效应或磁致伸缩效应。以下是其工作原理和常用材料的详细说明:
一、工作原理
-
压电型换能器(最常用)
-
发射超声波:对压电材料施加交变电压,材料因逆压电效应发生周期性形变,产生机械振动并发射超声波。
-
接收超声波:超声波作用于压电材料时,材料因正压电效应产生电荷,转换为电信号。
-
频率特性:换能器的工作频率由压电材料的谐振频率决定(通常为几十kHz到几十MHz)。
-
-
磁致伸缩型换能器
-
利用镍、铁氧体等材料的磁致伸缩效应(磁场变化导致材料形变),通过交变磁场激发机械振动。
-
适用于大功率低频应用(如水下声呐)。
-
二、核心材料
1. 压电材料
-
压电陶瓷:
-
PZT(锆钛酸铅):最常用,高压电系数、高介电常数,可调节成分为Pb(Zr,Ti)O₃。
-
BaTiO₃(钛酸钡):早期使用,稳定性较差。
-
PMN-PT(铌镁钛酸铅):高性能单晶,用于医疗高频探头。
-
-
压电聚合物:
-
PVDF(聚偏氟乙烯):柔性、频带宽,适合高频成像,但压电系数较低。
-
-
复合材料:
-
压电陶瓷与聚合物复合(如1-3型复合材料),兼具高灵敏度和柔韧性。
-
2. 磁致伸缩材料
-
金属合金:如镍、Terfenol-D(Tb₀.₃Dy₀.₇Fe₂),大应变但需强磁场。
-
铁氧体:成本低,但磁致伸缩系数较小。
3. 其他关键材料
-
背衬材料:吸收反向声波(如钨粉/环氧树脂混合物),减少振铃效应。
-
匹配层:改善声阻抗匹配(如铝、玻璃或复合材料),提高声能传输效率。
-
电极材料:银、金或导电环氧树脂(用于压电陶瓷的上下电极)。
三、应用领域
-
医疗超声:高频PZT或PMN-PT(如B超、内窥镜探头)。
-
工业检测:PZT陶瓷(无损检测、测厚)。
-
水下声呐:磁致伸缩材料或低频PZT。
-
消费电子:MEMS超声换能器(如手机屏下指纹识别)。
四、发展趋势
-
无铅压电材料:如KNN(铌酸钾钠),替代含铅PZT。
-
MEMS技术:微型化、集成化换能器阵列。
-
宽频带设计:通过复合结构或信号处理扩展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