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AI搜索体验:MCP工具的实际应用测试,撰写报告 / 爬虫小红书效果惊艳
1. 引言
近期测试了纳米AI搜索的MCP工具功能,重点体验了其智能体在报告生成和社交媒体数据分析方面的表现。平台整合了100多个MCP工具,通过本地化部署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不同于云端方案的操作体验。本文将分享实际测试结果,包括智能体工作流程和执行效果的具体分析。
2. 纳米AI搜索的核心优势
2.1 降低MCP使用门槛
-
首个真正面向toC市场的MCP平台:让普通用户也能体验基于MCP的高阶智能体
-
覆盖4亿用户:以往仅面向开发者的MCP技术现在触达普通消费者
-
简化操作流程:无需专业背景即可调用MCP工具完成复杂任务
2.2 构建MCP开放生态
-
工具丰富度:目前已集成超100个自研和优选MCP工具
-
持续扩展:更多第三方MCP工具正在陆续进驻
-
本地化部署:采用本地部署而非云端Host,带来三大优势:
-
绕过登录墙和广告墙
-
操作更加便捷
-
安全性更有保障
-
3. 实测纳米AI万能工具箱
除了本地部署而非云端这种入口不同以外,还有就是产品定位的不同。相信你也注意到了,其他平台都是直接亮相号称支持 MCP 的「超级智能体」,纳米 AI 则上线的是**「万能工具箱」**。
虽然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对 MCP 协议的支持,让大模型、智能体可以调用各式各样的 MCP 工具。它支持多个工具并行运行,就像模拟人类在真实世界完成工作一样,执行复杂步骤,覆盖多样性和泛化的通用任务。
但市面上其他平台,他们的 MCP 工具都是在封闭体系运行,工具也比较有限和固定。
而纳米 AI 工具箱则是主打构建起一个开放的 MCP 生态体系,目前从官网上已经看到,支持超 100 个 MCP 工具。
3.1 基本使用指南
-
下载APP并注册登录
-
进入左侧「智能体」页面
-
无需额外配置即可开始使用
3.2 产品定位差异
特性 | 纳米AI万能工具箱 | 其他平台 |
---|---|---|
部署方式 | 本地部署 | 云端Host |
生态体系 | 开放生态 | 封闭体系 |
工具数量 | 100+持续增加 | 有限固定 |
MCP 工具一多,在此基础上的智能体也越多,从而整个智能体生态生生不息,最后纳米 AI 真就成为了所谓的万能应用。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总之,开放是从纳米 AI 万能工具箱中看到的一个关键词。
且进一步来看,在纳米 AI 万能工具箱基础之上,通过自由调用,自由组合 MCP 工具,来构建各种场景下的智能体。
官方已经能看到一些智能体,有官方的,有第三方开发者的,也支持自己手捏一个。其中不少其他平台需要付费的,在纳米 AI 都支持免费集成和调用。
既然如此,那就来实测一波。
4. 智能体实际应用测试
4.1 深度研究智能体测试
测试任务:分析2024-2025AI眼镜产品发展情况
执行流程:
-
思考:确定研究方向
-
规划:制定分析框架
-
行动:
-
调用sandbox_coder工具生成数据可视化图表
-
使用summary工具撰写报告
-
通过gen_html工具生成网页版本
-
输出成果:
-
PDF格式完整报告
-
Word文档版本
-
交互式网页版分析
4.2 惊艳的第三方智能体
小红书浏览机器人
测试场景:分析北京电影节用户评价
执行过程:
-
自动输入关键词搜索
-
逐个点击查看小红书笔记
-
提取17篇笔记的关键信息
技术亮点:
-
模拟人类浏览行为但效率更高
-
自动处理登录验证
-
结构化输出分析结果
扩展应用:
-
结合本地搭建的自动发布器
-
实现从热点发现到内容生成的全流程自动化
-
零干预运营小红书自媒体账号
5. 总结与展望
纳米AI搜索通过:
-
大幅降低MCP使用门槛
-
构建开放工具生态
-
本地化部署保障安全
为普通用户带来了真正的智能体体验。随着更多第三方工具的加入,其"万能应用"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对于想要体验智能体技术但又缺乏技术背景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
未来展望:
-
工具库持续扩充
-
开发者生态壮大
-
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
-
可能出现的付费增值服务
提示:实际使用时,建议从简单任务开始逐步熟悉各种智能体功能,并关注平台更新以获取最新工具。对于敏感操作,仍建议进行人工复核以确保结果准确性。
资料推荐
- 纳米AI搜索
- ✨中转使用教程
如果您在实践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将及时解答您的疑问。
更多内容可查看本专栏文章,有用的话记得点赞收藏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