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408《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笔记,第三章(5)——磁盘存储器
借鉴声明
图中部分图来自于该博主,感谢
概念回顾(可跳过)
存储系统的第一章我就简单介绍了什么是磁存储器
(错误修改版)考研408《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笔记,第三章(1)——存储系统概念_408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三章-CSDN博客
;
;
先回顾一下【磁存储器大家族】
- 磁表面存储器:靠 “磁载体 + 磁头” 的机械运动存数据,代表为磁盘、磁带
- 磁盘存储器:核心是【磁盘盘片(磁介质 )+ 读写磁头】,按直接存储(对应表“直接存储器DAM”)
- 软盘:盘片是涂覆磁性材料的柔性塑料薄片,通过磁头读写
- 传统硬盘:【机械硬盘HDD】就是代表(注意超级重大误区:固态硬盘 ≠ 磁盘!!!!硬盘不完全属于磁盘,只有传统磁盘这种依靠【磁盘盘片(磁介质 ) + 读写磁头】的才是磁盘)
- 磁带:靠磁带上的磁粉记录数据,按顺序存取( “顺序存储器 SAM” )
- 磁芯存储器:用 “磁芯阵列 + 导线” 的电磁翻转存数据(曾用于计算机主存,后来被半导体替代,已经被淘汰)
一、磁盘存储器
因为【磁表面存储器的 “磁带”】、【磁芯存储器】都被淘汰了,所以不学,只有【磁盘存储器】才是现在依旧重要的磁性存储器
1、磁盘设备组成
ok,开始文科背诵就完事了
王道的笔记,自己学的比较透彻的看这个整体图回忆一下是够的
不是很熟的看下面这些图解
【磁盘整体】宏观图
整体宏观来看【磁盘】的组成就3大部件:【磁盘驱动器】+【磁盘控制器】+【盘片】
- 【磁盘驱动器】:驱动 “磁盘转动” 和 “磁头架带动磁头前后移动”,从而让磁头进行读/写
- 【磁盘控制器】:磁盘和主机的【接口】,接收CPU的指令来控制磁盘的状态(图片中没展示,装在主板上的)
- 【盘片】:注意,一个盘片上下包含2个盘面(当然也有特殊的,像下面左图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盘片就只有一个盘面)
这里【磁盘控制器】没什么好都说的,看个例题就会了
【盘面】图解
记住:【盘面】也叫【记录面】
盘片的表面涂有
磁性物质
,这些磁性物质用来记录二进制数据。因为正反两面都可涂上磁性物质,故一个盘片可能会有两个盘面。
【柱面】图解
所有盘面中相对位置相同的磁道组成柱面。如下图,
【磁道、扇区】区别图解
每个盘片被划分为一个个磁道,每个磁道又划分为一个个扇区。如下图:
其中,最内侧磁道
上的扇区
面积最小,因此数据密度最大。
每个盘面对应一个磁头。所有的磁头都是连在同一个磁臂上的,因此所有磁头只能“共进退”。
【存储区域】
由此可知,存储区域多大由【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决定
- 【磁头数】——>可以确定有几个记录面(盘面),一个磁头对应一个记录面(盘面)
- 【柱面数】——>可以确定一个记录面(盘面)有多少磁道
- 【扇区数】——>可以表示一个磁道上有几个扇区
【磁盘寻址顺序】
由上可知:
【单个磁盘内】寻址
可用(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来定位任意一个“磁盘块”。
在“文件的物理结构”小节中,我们经常提到文件数据存放在外存中的几号块(逻辑地址),这个块号就可以转换成(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的地址形式。
提示重大易错误区:
- 【柱面号】=【磁道号】
- 【磁头号】=【盘面号】
可根据该地址寻找到一个“块”,操作如下:
- ① 根据“柱面号”移动磁臂,让磁头指向指定柱面;
- ② 根据“盘面号”找到是第几个盘面,激活指定盘面对应的磁头;
- ③ 磁盘旋转的过程中,根据指定的“扇区号”,扇区会从磁头下面划过,这样就完成了对指定扇区的读/写。
;
;
;
;
【一个主机内】磁盘寻址
但是注意,我这里只是讲简单的【单个磁盘】的【寻址顺序】
一个主机里可能还有【多个磁盘】
;
;
;
【磁盘的工作过程】
一个磁盘工作除了【寻址】还有【读取】、【写盘】
;
;
【例题】
【磁盘高速缓存(Disk Cache)】
在【内存】中开辟一部分区域,用于缓冲将被送到磁盘上的数据。
优点:
- 写磁盘时是按【“簇”】进行的,可以避免频繁地用小块数据写盘;
- 有些中间结果数据在写回磁盘之前可被快速地再次使用。
;
;
【簇】
是后面操作系统的知识点,现在初略理解
- 【簇】就是【逻辑上的“块”】
- 【扇区】是【物理上的“块”】
;
;
还有2个重要知识点,记牢!!!!!
- 1、磁盘存储器是【高速外设(辅存)】,只用【直接访问存储器DAM】!!
- 2、【直接访问存储器DAM】可翻译成另一种解释:【采用成批数据交换方式】
;
;
【例题】
【磁记录原理】
记住:
二、磁盘性能指标
王道这块讲得很好,完全不需要我多余的字解释
磁盘容量
记录密度
平均存取时间(必考常考)
【旋转延迟时间】一般计算方式
【传输时间】的2种考察计算方法
数据传输速率
例题
三、磁盘阵列RAID
RAID英文全拼: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廉价冗余磁盘阵列
说人话来理解:
就是本来一个独立的物理磁盘只能按顺序串行的访问,但是你用多个磁盘合起来,就能在【逻辑上】合成一个类似【低位多体交叉编址存储器】,不就能【并行访问】了嘛
然后你像百度云、夸克网盘这样的大数据库产业需要【又要存取数据快】、【又安全、不丢失数据】,那就要在能并行存取的基础上多加【几个磁盘,备份一模一样的数据】,这样坏了几个磁盘也不怕
然后又要在成本上减少【冗余磁盘】,那就一步一步改进,所以从简单的【RAID0】逐渐演变成——> 牛逼的【RAID5】
尤其注意【RAID0】、【RAID1】、【RAID2】的特点!!!!
另外需要注意图里的这几个专业名词:
【条带化】:就是像【低位交叉编址存储】的形式,把【N个物理实际磁盘】变成一个【逻辑磁盘】,可存取得更快——>【并行存取】
【磁盘镜像】就是RAID1那样,2磁盘备份统一数据,可提高数据安全可靠性
【奇偶校验】
RAID3、RAID4、RAID5都是用奇偶校验,来保证数据正确性、可靠性
例题
四、固态硬盘
1、机械硬盘VS固态硬盘
再次强调:这两本质就区别很大!!!
- 机械硬盘是【磁盘】,磁性材质存储器,英文叫HDD(Hard Disk Drive)
- 访问形式:串行访问存储器里的【直接存储器】
- 寻址速度:用机械臂和旋转磁盘来访问地址,有寻道时延+旋转延迟,比固态硬盘慢!!
- 存储区磨损:机械硬盘的【扇区】不会因为多次写入而坏
- 固态硬盘是【半导体】,英文叫SDD(Solid Status Drive)
- 访问形式:【随机存储器RAM】!!!
- 寻址速度:用电路控制访问位置,比机械硬盘快!!!
- 存储区磨损:多次写入会导致多次擦除,到一定次数,“块”会报废
- 不过也更贵。。。
- 不过共同点是都是【外存(辅存)】、都是【非易失性存储器】、都有【大容量】
2、固态硬盘原理
它是由【闪存Flash Memory】技术创造的,而【闪存】又是由【电可擦除ROM(EEPROM)】发展而来,所以固态硬盘也属于【ROM】
回顾【闪存】知识点
记住特点:
1、可读可写的ROM;
2、支持多次写入;
3、要先擦除再写入,写比读慢;
4、可以存储大量数据(代表:SD卡、U盘、固态硬盘、BIOS)
3、组成结构
宏观上结构:
就是主机通过I/O总线(因为它属于【外存(辅存)】),把要写/读的【逻辑“块”地址】,经过【闪存翻译层】的“翻译”变成SSD里【实际的物理地址】
微观上的细节:
那么SSD里最小的数据存储单位是【页】!!!
闪存里层级关系的【闪存芯片】——>【块】——>【页】
计算机只知道逻辑地址是 “块”,但是对于外存而言:
- 【磁盘的 “磁道”】相当于【闪存的 “块”】
- 【磁盘的最小单位 “块/扇区”】相当于【闪存的最小单位 “页”】
注意,如果一个【块】内只想写入某个【页】,但是要擦除整个【块】,那【其他要保留的页】的数据怎么保证不丢失?
那【要保留的页】就是迁移到别的干净的【块】,然后在那写入,那么也可以发现这时候要写入的【实际物理地址】不再是之前的了,也就是说 “逻辑地址映射的物理实际地址是会动态变化的”
4、磨损技术
前面说了,SSD固态硬盘的一个缺点就是【“块”被多次写入,会多次擦除,就会报废磨损】
所以就诞生【磨损均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