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ds >正文

分析与展望

现代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是随着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其性能必须能够满足现有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的要求,同时要具有先进性,才能符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

6.1 时间同步系统性能分析

电力系统的发展与进步对时间同步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时间同步系统具备高可靠性,其无故障工作时间应满足 DL/T 1100.1—2009 技术规范的要求。
(2)时间同步系统时间信号及信息接口应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对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装置(如行波测距装置、PMU 等),要求能够提供高精度(优于 1μs)的时间信号。
(3)时间同步系统在输出时间信号时,应保证稳定性和精度,以保证被授时装置/系统能够准确接收时间信号,并正确完成时间同步。
(4)由最早的单机同步到目前变电站/电厂内的双主钟、多时间信号源、主从式统一的时间同步系统,基于同一时间源的时间同步系统覆盖区域越来越大;从目前看,基于同一时间源、跨区域大时间同步系统成为一种可能,因此除了时间同步系统性能方面的要求,对时间信号在传递中的安全也要加以关注。
为了更好地满足以上要求,时间同步系统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现场应用的需求。

6.1.1 时间信号及信息接口的规范

在 DL/T 1100.1—2009 中,对各种时间信号接口皆有详细规定。从近几年现场应用来看,除部分对时间信号接口有特殊要求的装置(如对时信号要求为 DCF 77)外,现场装置/系统广泛使用的接口类型主要有 IRIG-B(DC)、光口、脉冲(PPS)、串口(RS-485)、NTP 等,在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中,近年来 PTP 对时也有使用,但只实现部分装置的时间同步,还没有作为主要的对时方式。
同时,随着对时间同步系统的监测需求及智能变电站内的通信要求,一般要求时间同步系统具备信息输出接口,目前要求信息接口支持基于 DL/T 860(IEC 61850)、IEC 60870-5-104 的通信协议,实现时间同步装置与时间同步监测系统间的通信。目前的通信实现大多基于时钟单元本身,以后可考虑时间同步系统采用单一的通信接口。

6.1.2 电力系统对时间精度的要求

考虑到可靠性、经济性以及现场装置/系统对时间精度的要求等因素,时间信号输出精度并不是越高越好。除去行波测距装置、同步相量测量装置、雷电定位系统需要 1μs 甚至更高精度的对时信号外,其他故障录波、SOE 等的对时精度要求达到 1ms 即可,而微机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等对时间精度的要求可达到 10ms,各种主站的时间信号精度达到 1s 也完全可以满足对时要求。
因此,在电力系统进行时间同步设计时,可根据不同装置/系统对时间信号精度的要求,兼顾时间同步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及易维护性等因素,选择几类通用的输出时间信号格式,以满足电力系统对时间同步的要求。

6.1.3 时间获取与传递的安全性分析

电力系统时间信息传递按照卫星信号/地面链路信号→主时钟→从时钟→被授时装置/系统的方向传递,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时间同步错误。在应用现场,信号的传递都要经由传输介质,不同传输介质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都有所差别。
由于时间同步系统的时间信息的获取与传递都具备单向性,因此要求在任一时间信号获取环节,系统都应具备信源的可靠性检测,以获得最优信源,同时不会因为信源错误而造成整个时间同步系统出错甚至崩溃。这就要求在时间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各个环节(如主时钟获取卫星信源,从时钟获得主时钟输出信源)中,具备时间信号检测及自我纠错机制,以保证时间信号获取和传递的安全性。

6.2 时间同步技术展望

时间频率领域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力系统对时间同步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与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相对应的,是时间同步的网络化,并逐步形成统一的在线监测。新型频率标准源的出现,也将使对时间要求苛刻的电力新应用的出现成为可能。

6.2.1 频标系统的发展

在民用领域,广泛应用的频标是石英晶振频标,它具有体积小、功耗小、价格低廉等优势,在市场上占据着非常大的份额。然而,随着频率标准和时间同步指标要求的提高,石英晶振中长期稳定度指标和准确度指标已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精度要求,因此,作为传统“老三样”的铷原子频标、铯原子频标和氢原子激射器就开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铷原子频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稳定度指标较好的特点,在原子频标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市场份额最大;而铯原子频标具有长期稳定度好和准确度高的优势,但价格较高,一般只是作为一级基准源;氢原子激射器的中短期稳定度指标最好,但体积最大、价格高昂,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主要用户是科研院所和时频测量的基准源。
描述频标的指标,主要是频率稳定度和频率准确度。频率稳定度的时域描述参数为阿仑标准偏差 στ,它与谱线中心频率 v0、线宽 Δv 和跃迁谱线的信噪比 S/N 有关,具有如下关系:

στ ∝ Δv / (v0 · S/N)

由上式可知,在具有同样线宽条件下,所采用原子的跃迁频率越高,谱线的 (v0 / Δv) 值越高,频率稳定度越好,频率准确度也有望提高。
因此,原子频标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提高稳定度指标,途径就是采用新技术,例如激光抽运铷原子频标、脉冲激光抽运铷原子频标、相干布居囚禁型铯原子频标等,主要目的是减小跃迁谱线的线宽或提高信噪比,从而达到提高稳定度指标的目的。
原子频标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在保持稳定度指标的前提下,实现小型化、低功耗。美国国家标准实验室(NIST)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研究人员利用相干布居囚禁技术(coherent population trapping,CPT),具体方式是利用小型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光源,代替了传统铯原子频标中的光谱灯;利用高频激光电流调制技术,取代了微波谐振腔,减小了体积;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将铯原子蒸气的物理部分集成在只有几个立方厘米的体积范围内,并借助现在的集成电子学技术,设计了满足指标要求的小型化铯原子频标系统。在该项目完成之后,相关技术已经转让给美国 Symmetron 公司(现为 MICROSEMI 公司),开展产品化工作,目前相关产品的典型型号为 SA.45s。
原子频标的第三个发展趋势是提高跃迁谱线的中心频率,即从微波频段提高到光学频段,可以有约 5 个量级的提高。根据式(6-1)可知,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频标稳定度指标可以有大幅度提高,这就是光频标,具体又分为离子光频标和原子光晶格频标。针对离子光频标,目前美国国家标准实验室实现的铝离子光频标指标最高,其不确定度指标达到 8.6×10^-18;对于光晶格频标,2013 年美国 JILA 实验室利用“Sr 锶原子首次实现,其频率稳定度为 3×10^-18(1000s)、频率不确定度为 6.4×10^-18。光频标指标很高,但目前系统复杂、庞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其运行与维护,距离实用还需时日。
在电力系统领域,频标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小型化、轻量化和低成本;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基于近年有较大发展的光纤频传技术,即只需建立少量的频率基准站,利用数字同步网的高精度频率传递功能,在终端网元设备中提取频率信号,该频率与基准频率同源、同质。这样的时间同步网,不仅保证了基准频率指标的可靠性,还可以大幅度节约成本,市场前景广阔。

6.2.2 天地互备的时间同步网

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电力系统时间同步建设需求已经逐渐从建设局部的时间同步系统向建设广域的时间同步网络发展,同时基于提高时间同步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时间同步技术已逐步从单一依赖 GPS 卫星系统发展到基于北斗、GPS 以及有线时间源的多时间源授时。2013 年 4 月,国家电网公司在《国调中心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时间同步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电力系统时间同步应以天基授时为主,地基授时为辅,逐步形成天地互备的时钟同步体系;天基授时应采用以北斗卫星对时为主、全球定位系统(GPS)对时为辅的单向授时方式;地基授时应采用以本地时钟守时为主、通信系统同步网资源为辅的对时方式。时间同步装置在进行时间源选择和切换时,应采用多源判别机制,结合本装置时间、北斗、GPS 和地面时间源进行综合判断,确保时间同步装置输出时间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天基授时由于技术成熟、部署方便,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地基授时受外部环境影响小,自主可控,安全性、可靠性相对更高。目前地基授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面通信链路双向不对称时延难以测量,时间设备难以建立通信通道的时延模型并通过分析后进行精确补偿。因此,利用有线通信网络传递高精度时间若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就需要解决以上问题,这里给出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如下:
(1)地面通信链路各网元能够在接收时间报文和发送时间报文时分别计时间戳以计算网元的缓存时延,来克服网元随机时延累加导致的路径时延大小不对称。

(2)研究地面通信通道的时延特性并建立其对应的时延模型,通过分析后在时间设备里进行精确补偿。
在深入研究天地互备的时钟同步网络基础上,可进一步研究时间和频率融合(时频融合)技术,实现时间和频率统一源头,统一进行局内和局间分配。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分别建设时间同步网和频率同步网来满足电网和电力通信网对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的各种需求。这样不仅网络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而且运行管理效率也较低。天地互备的时间同步网络建立之后,变电站的时间同步设备利用有线通信网络的频率同步技术获取高稳定度的频率,在一个同步域中的时间同步设备的频率和时间是一致的,最终可实现有线通信网络的频率传到哪里时间就到哪里,达到时间和频率的真正融合。

6.2.3 统一在线时间监测

为了保证天地互备时间同步网具有一个可靠、快速的时间信息处理和监管平台,任何时间同步网中的时间信息工作单元都必须被统一监视和管理,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智能方法快速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加强时间同步在线监测技术的主要目的。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统一的时间同步在线监测系统,全面实现对整个天地互备时间同步网的在线监测,是电力系统发展中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
天地互备的时间同步网中,涉及的系统及设备数量庞大,而且其功能及特性存在多样化,因此如何定义和规范时间同步的在线监测,如何从大量的设备和功能多样化的特性中做到监测的统一性是时间同步在线监测技术的关键点,否则不仅没能给电力系统带来简便,反而增加了复杂度。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通过统一的时间同步在线监测的接口规范、功能规范和检测规范,确保系统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简约化,做到信息监测的可实施性和可管理性。因此标准的规范性建设是建立天地互备时间同步网在线监测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实施依据。
天地互备的时间同步网中,时间状态信息将会成为主要的时间业务数据,而时间状态的管理是实时时间业务数据的监测和分析,通过有效的方法建立全网的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实现对天地互备时间同步网中卫星通道、地面通道、时钟源、传输设备、被授时系统及设备的同步状态监视,研究监测方法的合理性、可用性、统一性是探讨时间同步在线监测技术的重要内容。而监测只是时间同步在线监测系统的第一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快速发现问题发生的地方,而且还要在问题点上具有一定的自愈恢复能力,在自愈恢复过程中,所有直接关联的工作节点必须具备自我识别能力,能隔离不正确的时间同步信号,能正确处理时间偏差带来的数据误差。因此对于整个天地时间同步网,如果能把监测技术做到一致性和完整性,可大幅增强时间同步在线监测系统的可靠性。
时间同步在线监测系统为天地互备时间同步网带来可管理性的同时,大量监测数据信息的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前电力系统中调度数据一般采用分层调度的数据管理机制,每一级的调度控制中心具有一定的数据管理范围和权限,不需要建立集中的数据处理中心,但这样带来的信息管理具有片面性,不能做到整体的数据分析师对比。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云计算、海量存储器、大数据管理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电力系统时间同步在线监测数据信息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总之,电力系统建立统一的全网时间监测和管理手段是时间同步在线监测的目标,统一的时间同步在线监测规范和方法可为设备提供合理的实施依据。建立统一、安全、可靠的时间同步在线监测系统可有效、合理地管理电力系统天地互备时间同步网的时间同步信息,确保天地互备时间同步网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定的时间同步服务。

6.2.4 智能电网对时间同步的需求

随着电网不断向大容量、高电压等级发展,以及通信、传感、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应用,智能电网建设步入了高速发展期。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的智能电网逐渐成为新建电网项目的优选。在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中,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时间同步技术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满足各类设备的时间同步需求,确保实时数据采集、电网参数校验及各种信息数据提取的准确性,提高电网数据分析和控制水平,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从而适应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
在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更精确、更安全、更可靠的时钟源为电网的各类系统和设备提供时间基准。近年来,新建 110kV 及以上等级变电站全部采用了智能变电站设备,并且一批有代表性的新技术如微机保护、远程抄表、光纤通信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等也已逐步得到应用,这些智能设备和新技术都需要建立在统一的时间基准上。因此,时间同步是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高精度、安全可靠的时间同步技术,能为智能电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智能电网对时间同步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自动化设备及相关系统对时间同步的信号类型,以及授时精度的要求是有差别的。各种被授时设备及系统应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授时方式。而时间同步系统则要满足设备及系统最高等级的授时精度要求,目前电力行业标准中列出的要求为优于 1μs。
影响时间同步精确授时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高精度的时钟源、内部元器件及处理算法、传输线路的影响等。目前,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已正式面向亚太地区提供授时服务,授时精度优于 100ns。在智能电网时间同步系统中引入北斗卫星时钟源,且以北斗为主,GPS 为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星互备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来自卫星时间基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时间同步系统的频率源是保证高精度授时的核心元件,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可以选用温度补偿石英晶体振荡器、恒温控制晶体振荡器、原子频标等。影响系统自守时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系统频率源自身的频率稳定度和系统控制算法的质量等。采用高稳定度的频率源,设计高质量的控制算法来补偿频率源可能的频率漂移,将有效延缓系统输出信号时间准确度降低的速度,保持系统授时精度在更长时间内仍能满足被授时设备需求。智能电网未来应用中,通常要求频率源选用高性能的恒温晶振或原子频标,且时间准确度应优于 1μs/h。
传输线路对时间同步精度的影响相对比较复杂。网络授时是一个发展趋势,但网络流量的不稳定性对授时信号的传输延时影响很大,IEEE 1588 等协议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但如何保证授时精度并久稳定可靠,尤其是远距离传输时间同步网络的授时精度,仍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提升的领域。
另外,智能变电站中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等设备对时间要求较为敏感。时间同步系统在外部时间基准信号丢失的情况下,经过长时后内部时间与标准时间可能有较大偏差。重新同步后的偏差调整步长应小于 100ms。
(2)智能电网对时间同步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电子互感器的采样高度依赖时间同步系统,当时间同步系统出现故障时,有可能导致保护装置出现闭锁。而时间信息的偏差影响到事故时间顺序,给事故原因分析带来困难,甚至无法找出真正的事故原因。因此,除了要求时间同步系统正常工作时不能发生跳变等故障之外,时间同步系统的状态监控也应该纳入到电网运行安全管理系统中,应对时间同步系统运行状态和重要指标进行全面的在线监控。
一方面,需要完善时间同步系统的功能。电力行业标准仅规定了对时间同步系统基本的状态显示与故障告警输出等功能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同地区对于全站及全网的安全监控有不同实现方式的现象,通过传统 104 规约,可以将时钟状态信息上传至各级主站,而 IEC 61850 标准体系提供了一整套信息模型的方法,可实现时钟状态信息的建模和集中管理,IEEE 1588 协议标准中也提供了一种管理报文的设计思想。在实际应用中,有必要形成对时间同步系统在线监控的规范化要求,或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时间同步状态监测体系。在搭建全网时间同步系统的同时,还搭建专用网络组成网管系统,实现对各级时间同步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网管监控中心服务器负责收集各设备管理服务上报的设备性能及状态提示信息,进行状态分析,并收集设备管理服务上报的故障告警信息,及时通知管理员。目前,在变电站监控系统基础上完善时间同步监控功能的工作正在进行,以便真正做到全网的统一网管和维护,让网络设备没有任何盲区,让运维变得轻松和低成本,同时极大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给整个电网提供一个高稳定的时间同步网络。
展望未来,微机保护、远程抄表、光纤通信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等一批新技术已经逐步得到应用,网络授时将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趋势,分布式保护等新的应用要求更严格的区域时间同步。统一的全网时间同步系统能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发电厂、变电站、控制中心、调度中心等纳入其中,保证各个时钟都能追溯到同一个标准时间基准源,符合溯源性要求,各地的时间与标准时间的偏差都应是可计量的。这样,不同地点的时钟能够经过校准而满足时间一致性要求。在网络结构上,全网时间同步系统可以形成逐级连接的三级拓扑结构,由一级时间同步系统(中调或省调)、二级时间同步系统(地调)和变电站等三级时间同步系统所组成,利用调度数据网传递地面时间基准,实现全网的时间同步。目前,各地利用已有的 SDH 网络和 IEEE 1588 协议,正在全力开展全网时间同步的相关研究,努力克服时延抖动、时延误差修正等技术难题,实现通过数字同步网传递优于 1μs 精度的时间基准信号,为通信网络及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测控、故障录波等二次设备提供高精度同步时钟。
参考文献
[1] W. Neuhauser, M. Hohenstatt, P.E. Toschek, et al. Localized visible Ba + mon-ooscillator [J]. Phys. Rev. A 22, 1137 (1980).
[2] Masao Takamoto, Fumi Eri Hong, Ryuichi Higashi, et al. An optical lattice clock [J]. Nature 435, 321 (2005)
[3] C. W. Chou, D. Hume, J. C. J. Koelemeij, et al. Frequency Comparison of Two High-Accuracy Al+ Optical Clocks [J]. Phys. Rev. Lett. 104, 070802 (2010).
[4] B. J. Bloom, Nicholson, T. E., et al. An optical lattice clock with accuracy and stability at the 10^-18 level [J]. Nature, 2014 (506): 71-75.
[5] KartaschoffP. Frequency and Time [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78.
[6] 吴贵臣, 张挥. 原子时尺度 TA (CSAO) 的建立 [J]. 科学通报, 1981, 26 (10): 606-608.
[7] DL/T 1100. 1—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 1 部分: 技术规范 [S] .

 

附录 A

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相关标准简介

电力系统时间与时间同步系统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检测标准两类。其中技术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时间同步装置应用的接口规范,包括软件接口、硬件接口;检测标准规定了检测方法、检测规则,以及合格判定。

A.1 技术标准简介

A.1.1 DL/T 1100.1—2009《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 第 1 部分:技术规范》

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对时间同步的要求日益迫切,需要准确、安全、可靠的时钟源为电力系统各类运行设备提供精确的时间基准,为适应这些要求,根据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的有关规范,结合近期及远期电力系统对时间同步系统的要求而编制该标准。该标准为我国电网的各级调度机构、发电厂、变电站、集控中心等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以满足各种系统(例如调度自动化系统、能管理系统、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监控系统)和设备(例如继电保护装置、智能电子设备、事件顺序记录装置、厂站自动控制设备、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故障录波器)对时间同步的要求,确保实时数据采集时间的一致性,提高线路故障测距、相量和功角动态监测、机组和电网参数校验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电网事故分析和稳定控制的水平,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适应我国大电网互联、特高压输电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规范了时间同步系统与被授时设备或系统的互联、不同厂家时间同步装置间的互联以及时间同步系统组网和运行模式。
该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的统一接口(包括物理接口、数据接口)、系统组成、准确度等,其目的是实现时间同步系统与被授时设备互联,以及不同厂家时间同步装置间的互联,以构建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的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
DL/T 1100.1—2009 规定了对时间同步系统的技术性能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电力时间同步系统的结构和组网方式,以及组网的交互方式。
(2)基本功能的要求。
(3)信号接口的性能要求,包括时间同步信号的格式和接口要求。我们常说的一种同步信号的指标实际上包括逻辑层面和物理层面两部分指标,逻辑层面对应信号的格式要求,物理层面对应物理接口的形式和电平要求。例如空接点的 PPS,实际包含了对 PPS 格式的要求和空接点这个物理接口的指标,PPS 格式要求是脉冲宽度范围在 10~200ms 内,空接点接口性能要求准时沿的上升沿上升时间小于等于 1μs,上升沿的时间准确度优于 3μs,输出方式集电极开路(OC),工作电压 220V(DC),工作电流 20mA。
(4)守时性能的要求。
(5)工作电源的性能要求。
(6)耐高低温环境影响的性能要求。
(7)电磁兼容性能,含静电、射频电磁场、脉冲群、电源浪涌、工频磁场、脉冲磁场、阻尼磁场、衰减震荡波的抗扰度要求。
(8)绝缘耐压(安规)性能要求。
(9)耐湿热性能要求。
(10)机械性能要求。
该标准于 2009 年 7 月正式发布;2013 年,根据电力系统对时间同步系统要求的变化对其进行修订,该标准的修订已经列入 2014 年第一批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计划项目,2015 年已提交送审稿,目前处于报批状态。


A.1.2 DL/T 1100.2—2013《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 2 部分:基于局域网的精确时间同步》


该标准依据 GB/T 25931—2010、IEC 61850-90-4 的描述,根据电力系统变电站和发电厂内对时间同步系统的具体需求,给出了基于局域网的电力系统的精确时间同步系统的典型结构和应用缺省设置,并根据电力通信网络环境状况和使用习惯,增加了对精确时间同步系统的接口、性能和功能的要求,明确了电力系统应用精确时间同步协议(PTP)的要求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基于局域网的电力系统精确时间同步系统的典型结构、设备接口、功能和性能,适用于在电力系统变电站和发电厂内使用的精确时间同步系统。
该标准于 2013 年 11 月 28 日颁布,2014 年 4 月 1 日正式实施。

附录A 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相关标准简介

A.1.3 《电力系统北斗卫星授时应用接口 第 1 部分:技术规范》

编制该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作为一种标准时间源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明确电力系统对北斗卫星授时应用接口的要求,加强电力系统多时钟源管理,满足电力企业的系统和设备对时间同步的要求,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和事故分析的水平,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适应我国大区域电网互联输电发展的需要。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具有双向授时、单向授时两种模式。该标准基于单向授时模式制定。
该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的北斗卫星授时时间同步装置与被授时设备或系统的互联接口(包括物理接口、数据接口)、组成、技术要求等,其目的是实现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时钟源与电力系统被授时设备的互联。
该标准项目于 2013 年计划,目前处于报批阶段。

A.1.4 Q/GDW 1919—2013《基于数字同步网频率信号的时间同步技术规范》

编制该标准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天基时间信号与地基时间信号的互为备用。该标准规范了基于数字同步网频率信号的时间同步技术应用,作为对电力系统现有的基于卫星信号的时间同步技术的补充,以指导和规范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该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中利用数字同步网的现有频率同步资源实现地面时间同步的术语、定义、组成、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时间同步系统中利用数字同步网现有频率同步资源实现地面时间同步装置的设计、制造、检验以及相关工程的建设。
该标准已于 2013 年正式发布。

A.1.5 《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 第 3 部分:基于数字同步网的时间传输技术规范》

编制该标准的目的是利用电力系统已经建成的数字同步网系统传输时间信息,规范传输时间信息的报文格式、传输流程、接口要求。该技术规范将作为建设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网的参考标准。
该标准项目于 2013 年计划,目前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计划 2016 年完成标准编制任务,提交审查。

A.1.6 《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 第 4 部分:测试仪技术规范》

编制该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应用于实验室、现场测试的时间同步测试的技术要求、时间分析方法,从而为现场运行的时间同步系统的精度测量提供精确可靠的测试工具。该标准可作为时间同步测试仪厂家的参考技术规范,也作为用户购置和使用时间同步测试仪的参考依据。
该标准项目于 2014 年计划,目前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计划 2017 年完成标准编制任务,提交送审稿。

A.2 检测标准简介

A.2.1 GB/T 26866—2011《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检测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的检测环境条件、检测项目(包括型式试验和出厂检验)及其合格判断、检验周期的要求,检验方法包括试验步骤、正确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判断等。目的是规范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检测,确保合格的电力系统时间同步装置进入电网运行。
该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的检测,可以作为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类产品的研制、生产和检测部门检验的依据,运行部门的现场检验也可以参照执行。
该标准已经于 2011 年 7 月正式发布。

A.2.2 《电力系统北斗卫星授时应用接口 第 2 部分:检测规范》


编制该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作为一种标准时间源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明确电力系统对北斗卫星授时应用接口的要求,加强电力系统多时钟源管理,满足电力企业的系统和设备对时间同步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和事故分析的水平,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适应我国大区域电网互联输电发展的需要。
该标准针对电力系统使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作为时钟源,规定了北斗卫星授时时间同步装置的检测方法。
该标准项目于 2013 年计划,目前处于报批阶段。

http://www.xdnf.cn/news/15399.html

相关文章:

  • Linux:信号
  • Armstrong 公理系统深度解析
  • 一文讲清楚大语言模型核心:Transformer 内部运行原理详解,看这一篇就够了!
  • Datawhale AI夏令营 MCP初体验——简历小助手
  • 2.单例模式
  • 用 Python 将分组文本转为 Excel:以四级词汇为例的实战解析
  • python-while循环
  • 数据标注:AI时代的黄金矿场如何规避法律暗礁
  • K3S滚动发布Jar
  • Windows环境下JS计时器精度差异揭秘
  • 老项目模拟器运行提示Executable Path is a Directory
  • 三步定位 Git Push 403:从日志到解决
  • 技术面试问题总结二
  • SE机制深度解析:从原理到实现
  • React - createPortal
  • blender uv小技巧
  • C++实现二叉树左右子树交换算法
  • JavaSE重点知识
  • 【Spring AOP】什么是AOP?切点、连接点、通知和切面
  • 从0到1搭建个人技术博客:用GitHub Pages+Hexo实现
  • STM32中的RTC(实时时钟)详解
  • 客户资源被挖?营销方案泄露?企业经营信息保护避坑指南
  • YOLOv8
  • Win11怎样进入WinRE恢复环境
  • 介绍几个电机驱动芯片(TC1508S、DRV8848)
  • TensorBoard
  • 【QT】多线程相关教程
  • 【面试八股文】2025最新软件测试面试
  • 股票的k线
  • React useState原理解密:从源码到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