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ds >正文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深度残差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这篇《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深度残差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是深度学习领域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它的核心思想——残差网络(ResNet)——至今仍然是各种先进模型的基础。

我会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你解构这篇论文。


一句话总结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神经网络结构——残差网络(ResNet),通过引入“快捷连接”(Skip Connection),巧妙地解决了“网络越深,训练越难”的**“网络退化”**问题,使得构建数百层甚至上千层的超深神经网络成为可能。


1. 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网络退化” (Degradation)

在ResNet出现之前,大家普遍认为,神经网络越深,提取的特征就越复杂、越丰富,模型性能也应该越好。但实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 当网络深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比如从20层增加到56层),模型的准确率反而下降了。

  • 关键是:这种性能下降不是过拟合(Overfitting)导致的。因为不仅测试集上的误差变高了,连训练集上的误差也变高了。这意味着,更深的网络连在训练数据上拟合得都更差了。

这个现象就是**“网络退化”(Degradation)**问题。它说明,一个更深的网络,其训练难度急剧增加,优化算法很难找到一个好的解,甚至连“复制”一个较浅网络的性能都做不到。

举个例子:理论上,一个56层的网络,至少可以学到一个和20层网络一样好的结果。最差的情况是:前20层复制那个训练好的20层网络,后面36层什么都不做,只做“恒等映射”(Identity Mapping),即输入是什么,输出就是什么。但实际情况是,优化器(如SGD)很难让那36层学会什么都不做,导致整体效果变差。


2. 核心思想是什么?——“残差学习” (Residual Learning)

为了解决“网络退化”问题,作者何恺明等人提出了“残差学习”的核心思想。

传统网络的思路是:
让一层或多层网络直接学习一个目标映射 H(x)。比如,输入是 x,我们希望网络的输出是 H(x)。

ResNet的思路是:
我们不直接学习目标 H(x),而是学习一个**“残差”(Residual)**,即 F(x) = H(x) - x。

这样,原来的目标就变成了 H(x) = F(x) + x。这个 + x 的操作,就是通过一条“快捷连接”(Skip Connection 或 Shortcut)实现的。它把输入 x 直接跳过多层网络,加到后面网络的输出上。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这正是ResNet的精髓所在!

  • 学习目标变简单了:我们回到之前“网络退化”的例子。如果某个深层网络的一部分已经是冗余的,即我们希望它什么都不做,只进行“恒等映射”(H(x) = x),那么:

    • 传统网络:需要让好几层复杂的非线性网络(带ReLU激活函数)去拟合一个 y = x 的线性函数。这对于优化器来说非常困难。

    • ResNet:只需要让残差部分 F(x) 的输出为 0 即可。因为 H(x) = F(x) + x,当 F(x) = 0 时,H(x) = x,恒等映射就轻松实现了。让一个网络的权重趋向于0,比让它拟合一个恒等映射要容易得多。

一个绝妙的比喻:
把学习过程比作学生做题。

  • 传统网络:像一个新手,每次都从头开始解一道复杂的题(学习H(x))。

  • ResNet:像一个有基础的学生,他手上已经有了一份参考答案(输入x)。老师不让他从头做,而是让他找出参考答案和标准答案之间的“差”(学习残差F(x))。如果参考答案已经很完美了,他只需要说“没差别”(输出0)就行了,非常省力。

这条“快捷连接”就像一条高速公路,保证了原始信息(x)可以无损地传递到深层。而网络层(F(x))只需要在旁边的小路上学习如何对主路信息进行微调和补充,大大降低了学习负担。


3. 这篇论文的贡献与影响

  1. 解决了网络退化问题:首次成功训练了超过100层,甚至1000层的超深神经网络,并取得了优异的性能。

  2. 赢得了多项竞赛冠军:ResNet在2015年的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ILSVRC)中,包揽了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定位等多个项目的冠军,展现了其强大的实力。

  3. 成为现代深度学习的基石:残差连接的思想极为深刻和有效,它已经成为设计现代深度神经网络(不仅限于CV领域)的一个标准组件。无论是后来的DenseNet、ResNeXt,还是NLP领域的Transformer(其内部也大量使用了类似的思想),都受到了ResNet的启发。

  4. 改变了研究范式:它让研究者们不再仅仅关注于“加宽”或“加深”网络,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设计更有效的“信息流路径”,让梯度能够更顺畅地在深层网络中传播。


总结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这篇论文的核心可以归结为:

  • 发现问题:深度网络存在“退化”现象,即网络越深,训练效果反而越差。

  • 提出方案:设计“残差块”(Residual Block),通过“快捷连接”让网络去学习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残差”,而非直接学习完整的输出。

  • 达成效果:极大地简化了深层网络的训练,使得构建和训练上百层的网络成为现实,并大幅提升了模型性能,成为深度学习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http://www.xdnf.cn/news/14109.html

相关文章:

  • SpringBoot深度解析:从核心原理到最佳实践
  • 用 HTML、CSS 和 JavaScript 实现五子棋人机对战游戏
  • uniapp-vue3-js-vite-pinia-eslint 快速开发模板
  • 初学时间复杂度
  • LSM树与B+树优缺点分析
  • C primer plus (第六版)第七章 编程练习第9题
  • uniapp中vue3 ,uview-plus使用!
  • 阿里云OSS
  • 使用 Higress AI 网关代理 vLLM 推理服务
  • el-tree-select 多选树形下拉框,实现当选中时,根据当前选择的对象,动态生成表单数据。
  • Go并发编程中的内存同步与竞态:从理论到实践
  • 使用Stone 3D免编码快速创建带AI数字人的数字空间
  • Day30 模块和库的导入
  • 安科瑞 ADW600 多回路电力计量模块:安装、通信与使用指南
  • 流编辑器sed
  • 深入理解 C++ const:九大用法解析 + 八大高频考点
  • android mvI架构梳理
  • M - 中位数
  • Android 实体键盘 设置默认布局
  • 【舞蹈】FineDance
  • 新一代python管理工具--uv
  • Rust 学习笔记1
  • 数字孪生系统汽车工厂生产异常监控的智能利器
  • 快速解决软件测试的逻辑方法运用
  • 数字孪生之KTV洗脚城白皮书:娱乐产业的虚实融合革命
  • LX-YST-1
  • Qt背景平铺
  • Java-45 深入浅出 Tomcat 核心架构与处理流程全解析Coyote IO模型与协议
  • java集合(十) ---- LinkedList 类
  • 基于CT图像的硬参数共享多任务分析:肝脏肿瘤分割与良恶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