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详解同时其主要特性参数是什么?都有涉及哪些方面?
电感的定义
电感,作为一种电磁器件,指的是当电流通过线圈时,在线圈周围形成的磁场能量。它是一个物理量,衡量线圈产生电磁感应能力的强弱,通常用“L”表示,单位为亨利(H)、毫亨(mH)或微亨(μH)。电感具有自感和互感两种形式,其中自感是单根导线或线圈在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而互感则涉及多个线圈之间磁场的相互作用。
电感器是实现电能量与磁场能量转换的器件,其特性包括阻止电流突变、通直流阻交流等,具体表现为在直流电通过时相当于短路,而在交流电通过时,电感的阻抗随频率增加而增大。
电感在电路中常用于滤波、隔离、振荡和稳定电流等功能,是电子学中的基本无源元件之一。
不同类型的电感
电感的主要特性参数
电感主要特性参数包括:电感量L、品质因素Q、直流电阻DCR、分布电容、允许误差、额定电流、饱和电流、温度电流等。
电感量(L)
常说的电感量L,是电感器最基本的参数,表示其存储磁场能量的能力。
电感量决定了电感器对交流信号的阻抗,单位通常是亨利(H);但电源中更常见的是微亨(μH)或 毫亨(mH)。
通常电感圈数越多,绕制的线圈越密集、电感量就越大。有磁芯的电感比无磁芯的电感量大,磁心导磁率越大的电感,电感量也越大。
电感量的标称值通常是在没有外加直流偏置的条件下,一般是在100KHz或1MHz频率下测量所得,也可以根据电感适用场景定义电感量的测试频率。
电感量与频率关系曲线
品质因数(Q)
品质因数也称Q值或优值,是衡量电感质量的重要参数,它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等效阻抗之比。Q值越高,表明电感线圈功耗就越小,效率越高,则"品质"越好。
Q值与线圈的结构(导线粗细、多股或单股、绕法、磁芯)有关,为感抗XL与其等效电阻的比值,即Q=XL/RC。电感的Q值越高,回路损耗越小,电感的Q值与导线的直流电阻、骨架的介质损耗、屏蔽体或铁芯引起的损耗,高频趋肤效应的影响等因素相关。
电感Q值与频率关系曲线
在电感的应用频段里,Q值愈高愈好,表示其电抗远大于交流电阻,一般而言Q值最好达到40dB以上。随着直流偏置增加,电感值会下降,Q值也会降低。若采用扁平漆包线或多股漆包线,可以降低趋肤效应,即交流电阻,也就可以提升电感的Q值。
分布电容(寄生电容)
分布电容是电感的匝与匝间、电感与屏蔽体间、电感与底板间存在的电容被称为分布电容。电感的分布电容越小,其稳定性越好,分布电容使等效耗能电阻变大,品质因数也减小,因而电感的分布电容越小越好,电感的寄生电容将高频份量旁路耦合,降低了电感的高频滤波效果。
电感的寄生电容图示
直流电阻(DCR)
直流电阻是指在无交流信号下测得的电阻,表示电感对直流电流的阻碍程度,由于该电阻在电流通过时发热而产生电力损耗,所以直流阻抗越小就损耗越小。直流电阻的大小与电感内部电阻以及导线材料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是电感绕线的直流电阻。
通常电感绕线越长,直流电阻越大;绕线的直径越粗,直流电阻越小,反之直流电阻就越大。电感的直流电阻与电感尺寸的小型化、电流额定电流存在折衷关系。一般来说,电感值越大,直流电阻就越大。
电感值与直流电阻对应关系表
三个电流参数
额定电流(Rate DC Current)也叫标称电流,表征电感通过的直流电流的强度,电感的额定电流主要与绕制电感的铜线线径有关(线径越粗,电感的额定电流越大)。电感的额定电流与电感的散热能力有关,散热能力越好,额定电流越大,电感散热能力与电感的封装、形状、尺寸有关。
额定电流规定了电流值的上限,通过的直流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无法保障电感质量,严重时会烧毁电感。电感额定电流一般选取饱和电流和温升电流中较小的那个,额定电流通常会保留20%的余量,即电感通过的最大电流要小于手册中的额定电流的80%。
电感额定电流标称值与实测值对比
最后
电感的额定电流,包含饱和电流和温升电流,在电路设计中,电感的最大电流瞬间值不能超过饱和电流,电流有效值也不能超过温升电流,一般情况下,建议预留20%-30%余量。
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是指电感器上标称的电感量与实际电感的允许误差值,电感量实际值与标称值之差除以标称值所得的百分数。一般用于振荡电路中的电感器要求精度较高,允许偏差为±0.2%-±0.5%,用于耦合、高频阻流等电感的精度要求不高,允许偏差为±10%-±15%。
高频电感感量的允许偏差字母对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