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考:恶性循环
今天在系统思考的课程中,有一位学员分享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职场困境:由于工作压力逐渐增大,焦虑感也随之上升,结果开始频繁刷短视频作为逃避。短视频看得越多,时间仿佛加速流逝,眼看着工作进度却越来越慢,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看似简单,却揭示了现代生活中许多人面对的深层问题:在高压环境下,如何找到有效的释放方式?
学员提到,真正的解决之道,或许是要培养一些能够有效缓解其他环节压力的健康方式。比如运动、冥想、与朋友交流等。然而,在分享这些系统模型后,我也提到:明明我们都知道该如何去做,什么原因有时候我们就是做不到呢?什么原因在焦虑与压力的围困中,我们明知是“对的选择”,却总是屡屡陷入反复的自我否定和恶性循环之中?
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深层的系统性因素。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自我调节失败”,我们大脑中的即时奖励系统(例如刷短视频的刺激)往往强烈得超越了长期规划的思考(例如完成工作)。这就是许多人在压力大的时候会寻找短期的逃避,而忽视了长远的成果。甚至,明知这种逃避是暂时的,心中却依然产生了继续逃避的冲动。
在系统思考的框架下,我们不仅要看到“刷短视频”这一行为本身,更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去理解这种行为的根源。我们如何通过设计出更健康、更积极的反馈回路,帮助自己走出这种恶性循环?如何在压力的环境下,培养出一套自我调节的“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