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CO】标准价(S价)和移动平均价(V价)
一、基本概念和优缺点
移动平均价(V价)
V价是动态更新的实际成本价格,每次收货或发票校验后,系统根据最新库存价值重新计算平均单价,多适用于原材料/采购件。具有以下特点:
- 价格在每次收货时实时调整
- 实时的价格波动反映到库存中
- 只有在例外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价格差异
- 价格波动不能调整到更高一层的成品中 (S控制的物料)
- 只建议给原材料或外部采购物料使用 (收货时价格能够确定) 一旦出错,价格就会严重混乱
- 当多张发票滞后时,价格计算不能严格精确
入库时间节点的价值除以入库时间节点的数量;例外的情况指的是发票校验的时间发票的时间点价格和入库有领料时的时间价格有差异(即发票校验滞后于领料),采购入库的时候是不会产生差异;库存价值更贴近市场变化,减少月末调整工作量。
标准价(S价)
S价是物料主数据中预设的固定标准价格,通常基于企业计划或预测成本制定,代表物料在某一期间内的理论成本,多适用于加工件/半成品/成品。主要特点如下:
- 所有库存都以标准价过帐
- 至少在一个期间价格维持一个常量
- 标准价格方便考核
- 所有物料类型都可以使用
- 价格差异不能及时调整到库存和消耗上
二、物料视图上的价格表现
MM01可以维护会计视图1,MM02修改,MM03显示。以下面为例:
这里的价格确定2是不参与差异平摊,3是参与价差还原的,这些在后台配置的时候与物料类型绑定了,一般是V+2/S+3
注意一下成本视图里面的是否参与成本计算选项:
如果勾选了不参与计算成本,在CK11N的时候会报错“该物料不进行成本核算”。用QS的成本估算决定物料的标准成本是否基于数量结构(即BOM和工艺路线)进行自动计算:勾选时系统通过事务码CK11N执行标准成本估算,自动根据BOM中的子件用量及工艺路线的作业费率(如人工、机器工时)计算物料的标准成本;不勾选时标准成本需通过事务码KKPAN手工输入,适用于无法通过BOM获取成本结构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