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1. 核心影响因素(简记:三消三价一其他)
因素 | 影响方向 | 说明 |
---|---|---|
商品自身价格 | 反向 | 价格↑ → 需求量↓(最基本因素) |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 | 同向 | 收入↑ → 需求量↑(正常品) |
相关商品价格 | ||
- 替代品(如牛肉/猪肉) | 同向 | 替代品价格↑ → 本商品需求量↑ |
- 互补品(如汽车/汽油) | 反向 | 互补品价格↑ → 本商品需求量↓ |
消费者偏好 | 同向 | 偏好↑ → 需求量↑ |
消费者价格预期 | 同向 | 预期未来价格↑ → 当前需求量↑ |
其他因素 | - | 消费信贷政策、政府政策、企业促销等 |
2. 需求函数
简化形式: Q d = f ( P ) Q^d = f(P) Qd=f(P)
( P P P:价格; Q d Q^d Qd:需求量;其他因素不变)
经典例题
Q:手机需求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 手机价格过高 B. 消费者收入下降 C. 预期手机降价
答案:ABC(对应价格、收入、预期因素)
二、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
1. 需求的概念
- 需求 = 购买欲望 + 支付能力(非实际购买量)
2. 需求曲线特征
- 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 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
3. 需求定理
其他条件不变时:
- 价格↑ → 需求量↓
- 价格↓ → 需求量↑
经典例题
Q:体现需求定理的是( )
A. 汽油涨价→汽车销量↓ B. 相机降价→销量↑
答案:B(直接体现价格-需求量反向关系)
三、需求量的变动 vs 需求的变动
类型 | 原因 | 图形表现 | 关键区别 |
---|---|---|---|
需求量的变动 | 商品自身价格变化 | 同一条曲线上点动 | 价格变,其他不变 |
需求的变动 | 非价格因素变化 | 需求曲线整体位移 | 价格不变,其他变 |
四、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 个人需求曲线:单个消费者需求与价格的关系
- 市场需求曲线:全体消费者需求与价格的关系(由个人需求曲线横向加总)
- 共同特征: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1. 核心影响因素
因素 | 影响方向 | 说明 |
---|---|---|
商品自身价格 | 同向 | 价格↑ → 供给量↑ |
投入要素成本 | 反向 | 成本↑ → 利润↓ → 供给量↓ |
生产技术水平 | 同向 | 技术↑ → 成本↓ → 供给量↑ |
生产者价格预期 | 同向 | 预期未来价格↑ → 当前供给量↑ |
其他因素 | - | 政策、自然条件等 |
2. 供给函数
简化形式: Q s = f ( P ) Q^s = f(P) Qs=f(P)
( P P P:价格; Q s Q^s Qs:供给量;其他因素不变)
经典例题
Q:促使供给量增加的因素是( )
A. 商品价格↑ B. 生产技术↑ C. 原料价格↓
答案:ABD(A/B直接增加供给,D通过降低成本增加供给)
二、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
1. 供给的概念
- 供给 = 供给欲望 + 供给能力
2. 供给曲线特征
- 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 价格与供给量呈同向变动
3. 供给定理
其他条件不变时:
- 价格↑ → 供给量↑
- 价格↓ → 供给量↓
三、供给量的变动 vs 供给的变动
类型 | 原因 | 图形表现 | 关键区别 |
---|---|---|---|
供给量的变动 | 商品自身价格变化 | 同一条曲线上点动 | 价格变,其他不变 |
供给的变动 | 非价格因素变化 | 供给曲线整体位移 | 价格不变,其他变 |
重要区分
Q:使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
A. 生产成本 B. 技术水平 C. 商品价格↓
答案:AB(C导致供给量变动非供给变动)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 均衡价格:需求量 = 供给量时的价格
-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
- 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
求解方法:
设需求函数 Q d = a − b P Q_d = a - bP Qd=a−bP,供给函数 Q s = c + d P Q_s = c + dP Qs=c+dP,
联立方程 Q d = Q s Q_d = Q_s Qd=Qs 解出 P P P 和 Q Q Q
例题:
Q d = 60 − 5 P Q_d = 60 - 5P Qd=60−5P, Q s = − 10 + 5 P Q_s = -10 + 5P Qs=−10+5P
解: 60 − 5 P = − 10 + 5 P 60 - 5P = -10 + 5P 60−5P=−10+5P → P = 7 P=7 P=7, Q = 25 Q=25 Q=25
答案:C(均衡价7,均衡量25)
二、均衡的变动(供求定理)
条件 | 均衡价格 | 均衡数量 |
---|---|---|
供给不变,需求↑ | ↑ | ↑ |
供给不变,需求↓ | ↓ | ↓ |
需求不变,供给↑ | ↓ | ↑ |
需求不变,供给↓ | ↑ | ↓ |
口诀:
- 需求变动:价量同向
- 供给变动:价量反向
经典案例
汽油涨价 → 汽车需求↓(互补品) → 汽车均衡价↓,均衡量↓
三、政府干预
类型 | 目的 | 价格设定 | 后果 | 措施 |
---|---|---|---|---|
支持价格 | 扶持产业(如农业) | > 均衡价 | 超额供给 | 政府收购过剩商品 |
限制价格 | 控制通胀、限制垄断 | < 均衡价 | 需求缺口 | 配给制(定量供应) |
影响:破坏市场均衡,降低经济效率
第四节 弹性理论
一、弹性基本公式
- 通用公式: e = 因变量变动率 自变量变动率 e = \frac{\text{因变量变动率}}{\text{自变量变动率}} e=自变量变动率因变量变动率
- 弧弹性: e = Δ Q Δ P × P Q e = \frac{\Delta Q}{\Delta P} \times \frac{P}{Q} e=ΔPΔQ×QP
- 点弹性: e = d Q d P × P Q e = \frac{dQ}{dP} \times \frac{P}{Q} e=dPdQ×QP
二、需求价格弹性
1. 定义: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e d = − Δ Q / Q Δ P / P e_d = -\frac{\Delta Q / Q}{\Delta P / P} ed=−ΔP/PΔQ/Q(取绝对值)
2. 计算技巧:
若需求函数 Q d = a − b P Q_d = a - bP Qd=a−bP,则 d Q d P = − b \frac{dQ}{dP} = -b dPdQ=−b,
点弹性 e d = b × P Q e_d = b \times \frac{P}{Q} ed=b×QP
3. 类型:
类型 | e d e_d ed | 实例 |
---|---|---|
富有弹性 | >1 | 奢侈品 |
缺乏弹性 | <1 | 生活必需品 |
单位弹性 | =1 | - |
完全弹性 | ∞ ∞ ∞ | 完全竞争市场 |
完全无弹性 | 0 | 急救药品 |
例题: Q = 50 − 2 P Q = 50 - 2P Q=50−2P,当 P = 20 P=20 P=20 时:
Q = 10 Q=10 Q=10, e d = 2 × 20 10 = 4 e_d = 2 \times \frac{20}{10} = 4 ed=2×1020=4(富有弹性)
三、供给价格弹性
1. 定义: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e s = Δ Q / Q Δ P / P e_s = \frac{\Delta Q / Q}{\Delta P / P} es=ΔP/PΔQ/Q(正值)
2. 类型:同需求弹性(富有/缺乏/单位/完全弹性/完全无弹性)
注:供给弹性计算中 d Q d P \frac{dQ}{dP} dPdQ 取正值(价格与供给量同向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