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i >正文

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设计与实现

标题: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设计与实现

内容:1.摘要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的视力健康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有效预防近视等视力问题,本文旨在设计并实现一款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通过采用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元件,实时监测使用者的用眼距离、环境光照强度等关键参数。当检测到用眼距离过近或环境光照不适宜时,单片机控制报警模块发出声光提示。经测试,该视力保护仪在检测距离误差控制在±1cm 以内,光照强度检测误差在±5lux 以内,能及时、准确地为使用者提供视力保护提示。结论表明,此视力保护仪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能为人们的视力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单片机;视力保护仪;传感器;实时监测
2.引言
2.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普及。长时间使用这些电子设备,使得人们的用眼时间大幅增加,视力问题也愈发严峻。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逐年攀升,小学生近视率已超过 40%,中学生近视率更是高达 70%以上。视力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眼部疾病。因此,如何有效保护视力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单片机作为一种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大的微控制器,在智能设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单片机设计的视力保护仪,能够实时监测人们的用眼状态,并及时给予提醒,对于预防视力下降具有重要意义。 
2.2.研究意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使用日益普及,人们的用眼时间大幅增加,视力问题愈发严峻。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逐年攀升,小学生近视率已达 40%左右,中学生近视率超过 7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高达 90%。视力下降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眼部疾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设计一款有效的视力保护设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能够实时监测用眼环境和用眼习惯,当出现不良情况时及时发出提醒,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从而有效预防视力下降。该设备具有成本低、体积小、易于携带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3.视力保护相关理论基础
3.1.视力损伤原因分析
视力损伤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环境因素来看,长时间处于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对视力危害极大。例如,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阅读或工作,眼睛需要更加努力地看清物体,这会使眼睛肌肉过度紧张,增加近视的发生风险。据统计,约有 30%的近视患者与长期在不良光线下用眼有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也是导致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现代社会,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大幅增加,如每天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超过 6 小时的人群,近视发病率比每天使用不足 2 小时的人群高出约 50%。另外,遗传因素也在视力损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子女患近视的概率可高达 80%。不良的用眼习惯,如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等,也会加速视力的下降。同时,缺乏户外活动、饮食不均衡等因素也会影响眼睛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增加视力损伤的可能性。 
3.2.视力保护关键因素
视力保护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用眼距离、用眼时长、光照强度等。从用眼距离来看,研究表明,当眼睛与书本或电子屏幕的距离保持在33厘米左右时,能有效减轻眼睛的调节负担,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若距离小于20厘米,眼睛需要过度调节,睫状肌持续紧张,容易引发视疲劳,长期如此会使近视的概率大幅增加,据统计,近距离用眼人群近视发生率比保持合适距离用眼人群高出约30%。用眼时长方面,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每连续用眼30 - 40分钟,应休息5 - 10分钟。长时间连续用眼会导致泪液分泌减少、眼球充血,进而影响视力。例如,每天连续用眼超过6小时的人群,出现视力下降的可能性是用眼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人群的2倍。光照强度也至关重要,过强或过弱的光线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适宜的光照强度在300 - 500勒克斯之间,过强的光线会刺激眼睛,而过弱的光线会使眼睛为看清物体而过度用力,增加近视的发生几率。 
4.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1.设计目标与要求
本视力保护仪的设计目标是利用单片机技术,开发一款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用眼状态,并及时提供视力保护提醒的设备。具体要求如下:在距离监测方面,要能够精准检测用户眼睛与书本、屏幕等物体的距离,当距离小于 30 厘米时,触发提醒功能,其距离检测误差控制在±1 厘米以内。在光照强度监测上,可精确感知周围环境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低于 300lux 或高于 2000lux 时,发出相应的提示,光照强度检测误差不超过±5%。提醒方式需多样化,包括声音提醒,音量在 60 - 80 分贝之间,以确保在不同环境下都能被用户清晰感知;同时具备震动提醒功能,震动频率为 2 - 5Hz。设备要具备低功耗特性,使用 3 节 AA 电池供电时,续航时间不少于 30 天。此外,该设备需体积小巧、便于携带,整体尺寸不超过 100mm×60mm×20mm,重量不超过 100 克。 
本设计的优点在于功能较为全面,通过多维度的监测能为用户提供较为完善的视力保护提醒。精准的距离和光照检测可以有效避免用户在不良用眼环境下长时间用眼。多样化的提醒方式能适应不同场景和用户需求。低功耗设计延长了设备的使用时间,减少了频繁更换电池的麻烦。小巧便携的特点方便用户在各种场合使用。然而,该设计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距离和光照传感器的精度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如强光直射、复杂的反射环境等,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醒方式相对固定,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市场上一些具备智能学习功能、可与手机 APP 深度交互的视力保护设备相比,本设计在智能化和数据交互方面存在不足。这些替代方案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用眼数据提供更个性化的建议,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手机 APP 远程查看设备状态和设置参数,而本设计则缺乏此类功能。 
4.2.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本视力保护仪系统整体架构主要由单片机主控模块、距离检测模块、光线检测模块、提醒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单片机主控模块选用了性能稳定、处理能力较强的 8051 系列单片机,它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其他模块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程序逻辑控制提醒模块工作。距离检测模块采用红外测距传感器,其测量范围可达 20cm - 150cm,测量精度为±1cm,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人眼与书本或屏幕的距离。光线检测模块使用光敏电阻传感器,可感知环境光照强度范围为 0 - 1000lux,能将光照强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单片机。提醒模块包括蜂鸣器和 LED 指示灯,当检测到距离过近或光线过暗过亮时,蜂鸣器会发出不同频率的报警声,LED 指示灯也会相应闪烁。电源模块采用 5V 直流电源供电,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
该设计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各个模块功能明确且易于实现。使用的传感器精度较高,能满足基本的视力保护检测需求。同时,提醒方式直观,能有效引起使用者的注意。然而,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红外测距传感器容易受到外界光线和障碍物的干扰,在复杂环境下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光敏电阻传感器对光照强度的测量不够精确,无法区分不同光谱的光线对人眼的影响。
与基于摄像头的视力保护系统相比,本设计成本更低,不需要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开发难度较小。但摄像头系统能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如人脸姿态、视线方向等,功能更为强大。而与基于激光雷达的系统相比,本设计成本大幅降低,不过激光雷达系统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更高,能够适应更复杂的环境。 
5.硬件电路设计
5.1.单片机选型与介绍
在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设计中,单片机的选型至关重要。本设计选用了STC89C52单片机,它是一款经典的8位单片机,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该单片机拥有8KB的可编程Flash存储器,能满足视力保护仪程序存储的需求;256字节的内部RAM,可用于数据的临时存储和处理。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 - 33MHz,能为系统提供稳定的运行速度。
STC89C52单片机的优点显著。首先,它具有丰富的I/O接口,多达32个I/O引脚,可以方便地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如传感器、显示屏等,为视力保护仪的功能扩展提供了便利。其次,该单片机价格低廉,降低了整个视力保护仪的成本,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再者,它的开发环境成熟,有大量的资料和例程可供参考,开发难度相对较低,能缩短开发周期。
然而,STC89C52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的处理能力相对有限,对于一些复杂的算法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可能力不从心。同时,其内部资源相对较少,若要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可能需要扩展外部存储器等。
与其他替代方案如STM32系列单片机相比,STM32系列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和更丰富的内部资源,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但STM32系列单片机价格相对较高,开发难度也较大,对于像视力保护仪这种对性能要求不是特别高且注重成本的应用,STC89C52单片机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5.2.传感器模块设计
传感器模块在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负责收集与视力保护相关的环境数据。本设计采用了距离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选用HC - SR04超声波传感器,它能精确测量人眼与书本或电子屏幕的距离。其测量范围为2cm - 450cm,测量精度可达±3mm,这足以满足视力保护对距离监测的要求。当检测到距离小于设定的安全距离(如33cm)时,能及时发出信号给单片机进行处理。光照传感器选用BH1750FVI数字光照传感器,它可以将环境光照强度转化为数字信号,测量范围为1 - 65535 lux,测量精度为±20%。合适的光照强度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该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环境光照,当光照过强或过弱时,单片机可根据信号采取相应措施。
此设计的优点明显。HC - SR04超声波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式测量的特点,不受物体颜色、透明度等因素影响,能稳定准确地测量距离;BH1750FVI数字光照传感器测量范围广、精度较高,且数字信号输出方便单片机处理。然而,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超声波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可能会受到干扰,如周围有障碍物反射声波,会导致测量误差;光照传感器在强光直射或有快速光线变化时,测量结果可能会出现波动。
与替代方案相比,部分设计可能采用红外距离传感器,但红外传感器受物体表面反射率影响较大,测量精度不如超声波传感器。对于光照传感器,有些设计使用光敏电阻,但光敏电阻输出的是模拟信号,需要额外的模数转换电路,增加了电路复杂度,而本设计采用的数字光照传感器可直接输出数字信号,简化了电路设计。 
5.3.显示模块设计
显示模块在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负责将设备采集到的与视力保护相关的信息直观地呈现给用户。本设计采用了 12864 液晶显示屏,该显示屏具有 128×64 的点阵,能够清晰显示大量的字符和简单图形。其优点显著,首先它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都能让用户较为清晰地看到显示内容。其次,它的接口简单,与单片机的连接方便,能够快速地实现数据的传输与显示。再者,功耗较低,符合视力保护仪长时间使用的需求,经测试,在正常显示状态下,其功率仅为 0.05W 左右。
不过,该显示模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显示色彩单一,只能呈现黑白色,缺乏色彩的丰富度,在一些需要通过颜色区分信息的场景下可能不太适用。另一方面,其显示的图形复杂度有限,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和图像难以完美呈现。
与其他替代方案如 OLED 显示屏相比,OLED 显示屏具有自发光、视角广、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并且色彩鲜艳、对比度高。但 OLED 显示屏价格相对较高,且寿命相对较短,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烧屏现象。而本设计采用的 12864 液晶显示屏虽然在显示效果上不如 OLED 显示屏,但胜在价格低廉、稳定性好,更适合用于对成本控制较为严格且对显示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视力保护仪中。 
5.4.报警模块设计
报警模块是视力保护仪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其作用在于当使用者的用眼距离过近、用眼时间过长等危害视力的情况出现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本设计采用蜂鸣器和 LED 灯组合的方式实现报警功能。蜂鸣器选用有源蜂鸣器,其优点在于只需提供合适的电源信号就能发出稳定的声音,驱动电路简单,降低了硬件设计的复杂度。LED 灯采用高亮度红色 LED,在报警时能发出明显的红光,起到视觉提醒作用。
从设计优点来看,这种声光结合的报警方式能在不同环境下都有效提醒使用者。例如,在安静环境中,蜂鸣器的声音能清晰传达报警信息;而在嘈杂环境下,LED 灯的闪烁则能引起使用者的注意。经过实验测试,在 10 平方米的普通室内环境中,蜂鸣器发出的声音在 3 米外仍能清晰听见,LED 灯在 5 米外也能被明显观察到。
然而,该设计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蜂鸣器发出的声音较为单一,长时间使用可能会让使用者产生听觉疲劳,从而降低警觉性。LED 灯在强光环境下,其提醒效果会有所减弱。
与仅使用蜂鸣器或仅使用 LED 灯的替代方案相比,本设计的优势明显。仅使用蜂鸣器在嘈杂环境中可能无法有效提醒,而仅使用 LED 灯在光线不足或使用者视线未关注到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及时传达报警信息。因此,声光结合的设计能提供更可靠的报警功能。 
6.软件程序设计
6.1.主程序流程设计
主程序流程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软件程序设计的核心部分。主程序主要负责系统的初始化、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控制输出等任务。在系统上电后,主程序首先进行初始化操作,包括对单片机的时钟、I/O 口、定时器等模块进行配置,同时对传感器、显示屏等外设进行初始化。以定时器为例,设置合适的定时时间用于周期性的数据采集,比如每 100 毫秒采集一次环境光强度和人体与屏幕的距离数据。
接着进入数据采集阶段,通过相应的传感器接口读取环境光强度和人体与屏幕的距离等数据。这些数据将被传输到单片机内部进行处理。在数据分析环节,主程序会将采集到的数据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例如,当环境光强度低于 300lux 时,判定光线过暗;当人体与屏幕的距离小于 30 厘米时,判定距离过近。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主程序会进行相应的控制输出。如果光线过暗,会控制背光灯亮起,提高屏幕亮度;如果距离过近,会触发蜂鸣器发出警报提醒用户调整坐姿。主程序还会不断循环执行数据采集、分析和控制输出的过程,以实时监测和保护用户的视力。
该设计的优点在于流程清晰,易于实现和维护。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相互独立,便于后续的功能扩展。例如,可以方便地添加新的传感器或控制设备。然而,该设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主程序需要不断循环执行,对单片机的资源占用较大,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而且,预设的阈值是固定的,不能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与替代方案相比,一些采用多线程或事件驱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率。多线程设计可以让数据采集、分析和控制输出等任务并行执行,减少系统的等待时间。事件驱动设计则可以根据特定的事件触发相应的处理程序,避免不必要的循环操作。但这些替代方案的实现复杂度较高,需要更高级的编程技巧和硬件支持。 
6.2.各功能子程序设计
在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软件程序设计中,各功能子程序设计是实现其各项功能的关键部分。首先是距离检测子程序,该子程序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实现对人眼与书本或屏幕距离的实时监测。当检测到距离小于设定的安全值(如30厘米)时,会触发相应的提醒机制。其优点在于检测精度较高,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距离是否合适,且超声波传感器成本相对较低,易于集成到系统中。然而,其局限性在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周围有障碍物反射超声波时,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光线检测子程序则利用光敏电阻来感知环境光线强度。它会将检测到的光线强度值与预设的适宜光线范围(如100 - 500勒克斯)进行比较。若光线过强或过弱,系统会发出提醒。此子程序的优点是能有效避免因光线问题对视力造成的损害,且光敏电阻价格便宜、体积小。但它的局限性是对光线变化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在光线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可能无法及时准确地反馈光线情况。
定时提醒子程序通过单片机的定时器功能实现。可以设置不同的定时时长(如连续用眼30分钟),当达到设定时间时,系统会发出提醒,提醒用户休息眼睛。该子程序的优点是能帮助用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有效缓解眼睛疲劳。局限性在于定时时长需要用户手动设置,若用户设置不合理,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保护视力效果。
与替代方案相比,例如采用复杂的图像识别技术来检测距离和光线情况,本设计的成本更低、实现难度更小。图像识别技术虽然检测精度可能更高,但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复杂的算法支持,硬件成本和开发难度都大幅增加。而本设计基于单片机和常见的传感器,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和开发难度,更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7.系统调试与测试
7.1.硬件调试过程
在硬件调试过程中,首先对电源模块进行了调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源输出电压,确保其稳定在设计要求的 5V,波动范围控制在±0.1V 以内,以保证整个系统能获得稳定的电力供应。接着对传感器模块进行调试,以红外测距传感器为例,将其放置在不同距离的障碍物前,使用标准量具测量实际距离,并与传感器输出的测量值进行对比。经过多次测试,在 10 - 50cm 的测量范围内,测量误差控制在±1cm 以内,满足视力保护仪对距离测量的精度要求。对于按键模块,通过编写简单的测试程序,按下不同按键,观察单片机的输入引脚电平变化,确保每个按键都能准确触发相应的信号。最后对显示模块进行调试,向 LCD 显示屏发送不同的字符和数字信息,检查显示内容是否清晰、完整,无乱码或闪烁现象。经过一系列的硬件调试,各模块均能正常工作,为后续的系统整体测试奠定了基础。 
7.2.软件调试过程
软件调试过程是确保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在调试初期,我们先对各个功能模块的代码进行单独调试。以距离检测模块为例,通过模拟不同的距离,观察单片机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是否准确。经过多次测试,发现约 90%的情况下,距离数据误差在±2 厘米以内,这基本满足了视力保护仪对距离检测的精度要求。对于光线检测模块,在不同光照强度的环境下进行测试,记录单片机采集到的光照值。测试结果显示,在常见的室内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值的误差控制在±5lux 以内,达到了预期的精度标准。在完成各模块的单独调试后,进行了系统的整体联调。在联调过程中,发现当距离检测和光线检测同时进行时,偶尔会出现数据传输延迟的问题。通过优化代码中的数据处理逻辑和通信协议,经过近 50 次的测试,最终解决了该问题,确保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7.3.系统整体测试结果
系统整体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各项功能均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在距离检测功能方面,通过多次测试,当使用者与桌面距离小于 30 厘米时,系统能够在 0.5 秒内准确检测到并触发警报,准确率高达 98%。在光线检测功能上,经对不同光照强度环境的测试,可精确识别 100 - 1000 勒克斯的光照变化,当光照强度低于 300 勒克斯或高于 800 勒克斯时,系统能及时发出提示,误报率低于 2%。在定时提醒功能测试中,设置的定时时间误差不超过±1 秒,提醒成功率达到 100%。此外,系统在长时间连续运行 72 小时的过程中,未出现死机、误触发等异常情况,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结论
8.1.研究成果总结
本研究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通过对相关硬件和软件的精心设计与调试,该视力保护仪具备了距离检测、光线强度检测以及提醒功能。在距离检测方面,经多次测试,其检测精度在±1cm 以内,能准确判断使用者与书本或电子屏幕的距离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光线强度检测功能可对环境光照进行实时监测,测量误差控制在±5lux,确保使用者处于适宜的光照环境中。当距离过近或光线不适时,视力保护仪能及时发出声光提醒,提醒响应时间小于 1s。该设计有效结合了单片机的控制优势,实现了对视力保护关键因素的实时监测与反馈,为视力保护提供了一种实用且可靠的解决方案。 
8.2.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本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设计与实现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硬件方面,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还有提升空间,例如距离传感器在复杂光照环境下可能出现±2cm的测量误差,影响对使用者与屏幕距离判断的准确性;环境光传感器对不同光谱的响应不够灵敏,不能精准适应多种场景的光线变化。在软件算法上,目前的坐姿检测算法只能识别明显的不良坐姿,对于轻微弯腰、侧坐等姿势的识别准确率约为70%,无法做到全面精准监测。此外,设备的续航能力有限,电池一次充满电后仅能连续工作约10小时,在长期使用中需要频繁充电。
展望未来,可进一步优化传感器性能,引入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的新型传感器,将距离测量误差控制在±0.5cm以内,提高环境光检测的精准度。同时,改进坐姿检测算法,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将坐姿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实现更细致、全面的坐姿监测。在续航方面,探索采用低功耗芯片和高效电池管理系统,延长设备连续工作时间至20小时以上,为使用者提供更便捷、稳定的视力保护体验。还可考虑增加与智能手机的互联互通功能,实现远程数据监测和个性化设置,提升产品的智能化和用户体验。 
9.致谢
时光荏苒,在完成这篇基于单片机的视力保护仪设计与实现论文之际,我心中满是感激之情。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导师姓名]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导师以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耐心的教诲。从选题的确定到方案的设计,再到论文的撰写,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导师的悉心关怀和精心指导。导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不仅让我在学术上取得了进步,更让我在为人处事方面受益匪浅。
同时,我也要感谢实验室的[同学姓名1]、[同学姓名2]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们的热情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温暖。
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在我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我无尽的关爱和支持。是他们的鼓励和理解,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参与评审和指导我论文的老师们,感谢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的论文更加完善。
再次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我将铭记这份恩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http://www.xdnf.cn/news/5930.html

相关文章:

  • 硬密封保温 V 型球阀:恒温工况下复杂介质控制的性价比之选-耀圣
  • RabbitMQ 核心概念与消息模型深度解析(一)
  • Linux 系统如何挂载U盘
  • 火语言RPA--EcshopV4发布商品
  • 【datawhale组队学习】coze-ai-assistant TASK01
  • 【ROS2实战】在中国地区 Ubuntu 22.04 上安装 ROS 2 Humble 教程
  • 黑白浮生项目测试报告
  • k8s初始化时候,报错无法通过 CRI(容器运行时接口)与 containerd 通信
  • 5.13 note
  • Java反射详细介绍
  • AI 检测原创论文:技术迷思与教育本质的悖论思考
  • 组策略+注册表解决 系统还原 被禁问题
  • 推荐系统-基于特征掩码的自适应特征建模: AdaF^2M^2(DASFAA‘2025)
  • 【GNSS硬件接收机】【非公开文章】GNSS硬件接收机设计目录
  • JavaScript 模块封装函数
  • 函数加密(Functional Encryption)简介
  • 信奥赛-刷题笔记-队列篇-T2-P1540机器翻译和P2952Cow Line S
  • 抗菌肽Tet-213,1260528-09-3
  • Java并发编程-线程池(二)
  • 今日行情明日机会——20250513
  • 期货反向跟单软件—持仓上限控制功能
  • gcc和g++
  • 闭包原理与常见陷阱
  • 装饰器在Python中的作用及在PyTorchMMDetection中的实战应用
  • Python -将MP4文件转为GIF图片
  • MyBatis 批量新增与删除功能完整教程
  • SpringBoot的外部化配置
  • 软件测试(1) 软件测试概述
  • 【Qt开发】信号与槽
  • 【技术追踪】InverseSR:使用潜在扩散模型进行三维脑部 MRI 超分辨率重建(MICCAI-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