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i >正文

LLM(17):计算所有输入 token 的注意力权重

3.3.2 计算所有输入 token 的注意力权重

如图 3.11 所示,到目前位置,已经计算了输入中的第二个词元的注意力权重和上下文向量,接下来将扩展这一计算过程,为所有输入计算注意力权重和上下文向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3.11 高亮的行展示了以第二个输入元素作为查询时的注意力权重。接下来把计算过程推广,以获得所有其他的注意力权重。(请注意,此图中的数字取到小数点后两位。每行中的数值总和应为 1.0 或 100%。)

与之前的步骤一样(见图 3.12),只是修改了一些代码,从而计算所有输入的上下文向量。

attn_scores = torch.empty(6, 6)
for i, x_i in enumerate(inputs):for j, x_j in enumerate(inputs):attn_scores[i, j] = torch.dot(x_i, x_j)
print(attn_score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3.12 在第一步中,增加了 for 循环,用以计算所有输入对的点积。

上述代码计算所得结果如下:

tensor([[0.9995, 0.9544, 0.9422, 0.4753, 0.4576, 0.6310],[0.9544, 1.4950, 1.4754, 0.8434, 0.7070, 1.0865],[0.9422, 1.4754, 1.4570, 0.8296, 0.7154, 1.0605],[0.4753, 0.8434, 0.8296, 0.4937, 0.3474, 0.6565],[0.4576, 0.7070, 0.7154, 0.3474, 0.6654, 0.2935],[0.6310, 1.0865, 1.0605, 0.6565, 0.2935, 0.9450]])

张量中的每个元素代表每对输入之间的注意力分数,正如图 3.11 中看到的那样。请注意,该图中的值是经过归一化的,这就是它们与前一个张量中未归一化的注意力分数不同的原因。我们将在之后处理归一化的问题。

在计算前述的注意力分数张量时,使用了 Python 中的 for 循环。然而,for 循环通常较慢,所以,最佳选择是使用矩阵乘法:

attn_scores = inputs @ inputs.T
print(attn_scores)

会得到与之前一样的输出结果。

在图 3.12 的第 2 步中,对每一行进行归一化,使得每一行的数值之和为 1:

attn_weights = torch.softmax(attn_scores, dim=-1)
print(attn_weights)

返回的是注意力权重张量,其数值与图 3.10 中显示的值一致:

tensor([[0.2098, 0.2006, 0.1981, 0.1242, 0.1220, 0.1452],[0.1385, 0.2379, 0.2333, 0.1240, 0.1082, 0.1581],[0.1390, 0.2369, 0.2326, 0.1242, 0.1108, 0.1565],[0.1435, 0.2074, 0.2046, 0.1462, 0.1263, 0.1720],[0.1526, 0.1958, 0.1975, 0.1367, 0.1879, 0.1295],[0.1385, 0.2184, 0.2128, 0.1420, 0.0988, 0.1896]])

在使用 PyTorch 的上下文中,像 torch.softmax 这样的函数中的 dim 参数指定了输入张量沿着哪个维度计算函数。通过设置 dim=-1,指示 softmax 函数沿着 attn_scores 张量的最后一个维度应用归一化。如果 attn_scores 是一个二维张量(例如,形状为 [行, 列]),它将在列上进行归一化,使得每一行的值(在列维度上求和)总和为 1。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验证各行的总和确实都为 1:

row_2_sum = sum([0.1385, 0.2379, 0.2333, 0.1240, 0.1082, 0.1581])
print("Row 2 sum:", row_2_sum)
print("All row sums:", attn_weights.sum(dim=-1))

结果是:

Row 2 sum: 1.0
All row sums: tensor([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在图 3.12 的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中,使用这些注意力权重通过矩阵乘法来计算所有的上下文向量:

all_context_vecs = attn_weights @ inputs
print(all_context_vecs)

输出如下张量,每一行是一个三维的上下文向量:

tensor([[0.4421, 0.5931, 0.5790],[0.4419, 0.6515, 0.5683],[0.4431, 0.6496, 0.5671],[0.4304, 0.6298, 0.5510],[0.4671, 0.5910, 0.5266],[0.4177, 0.6503, 0.5645]])

将第上述结果中的二行与 3.3.1 节中计算出的上下文向量 z ( 2 ) z^{(2)} z(2) 进行比较,验证代码的正确性:

print("Previous 2nd context vector:", context_vec_2)

根据输出结果可以看出,之前计算得到的 context_vec_2 与以上输出的张量中的第二行完全一致:

Previous 2nd context vector: tensor([0.4419, 0.6515, 0.5683])

以上是对一个简单自注意力机制代码的完整解析。接下来,将添加可训练权重,使大语言模型(LLM)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在特定任务上提升其性能。

http://www.xdnf.cn/news/3964.html

相关文章:

  • 【C语言练习】023. 编写条件编译代码
  • 高速互联技术:NVLink和PCIe有什么区别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高级(软考高项)​​​​​​​​​​​2025最新(七)
  • 深度学习系统学习系列【4】之反向传播(BP)四个基本公式推导
  • Jogging(ABC249-A-竞赛题解)
  • 【QT】QT安装
  • ​亚马逊云服务器技术全景解析:从基础架构到行业赋能​
  • 42. 接雨水(相向双指针/前后缀分解),一篇文章讲透彻
  • 从代码学习深度学习 - 目标检测前置知识(二) PyTorch版
  • uniapp 云开发全集 云开发的概念
  • 什么是原码、反码与补码?
  •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全面解析:标准深度剖析与实践创新
  • 【Java项目脚手架系列】第二篇:JavaWeb项目脚手架
  • js获取明天日期、Vue3大菠萝 Pinia的使用
  • 【Linux系统篇】:Linux线程互斥---如何用互斥锁守护多线程程序
  • MCUboot 中的 BOOT_SWAP_TYPE_PERM 功能介绍
  • (undone) MIT6.S081 2023 学习笔记 (Day11: LAB10 mmap)
  • Redis数据结构ZipList,QuickList,SkipList
  • 《数字图像处理(面向新工科的电工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系列教材)》封面颜色空间一图的选图历程
  • 电磁气动 V 型球阀:颗粒状矿浆与煤黑水介质处理的革命性解决方案-耀圣
  • GAF-CNN-SSA-LSSVM故障诊断/分类预测,附带模型研究报告(Matlab)
  • 学习海康VisionMaster之亮度测量
  • 图像批量处理工具 界面直观易懂
  • TCP 与 UDP报文
  • Doo全自动手机壳定制系统
  • 【AI大模型学习路线】第一阶段之大模型开发基础——第四章(提示工程技术-1)Zero-shot与Few-shot。
  • 基于 jQuery 实现灵活可配置的输入框验证功能
  • 模型 - Xiaomi MiMo
  • Sui 上线两周年,掀起增长「海啸」
  • 【PostgreSQL数据分析实战:从数据清洗到可视化全流程】5.3 相关性分析(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