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i >正文

Redis 分片集群

  Redis 分片集群是解决海量数据存储、高并发读写和高可用性的分布式方案,其核心原理和实现如下:


一、核心原理与架构

  1. 散列插槽(Hash Slot)机制

    • Redis 集群将数据划分为 16384 个虚拟槽,每个键通过 CRC16(key) % 16384 计算所属插槽。
    • 键的有效部分:若键包含 {}(如 {user}123),则仅计算 {} 内的内容;否则计算整个键。
    • 槽位分配到不同主节点,客户端请求时通过重定向(MOVED 响应)定位目标节点。
  2. 去中心化架构

    • 采用 多主多从 模式(推荐 3 主 3 从),节点间通过 Gossip 协议 同步状态。
    • 客户端直连任意节点,无需代理层。

二、集群搭建步骤(以 6 节点为例)

  1. 节点配置

    redis-server --port 7001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7001.conf --appendonly yes
    
    • 每个节点需开启集群模式(cluster-enabled yes)并指定元数据文件。
  2. 创建集群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27.0.0.1:7001 127.0.0.1:7002 ... \--cluster-replicas 1
    
    • --cluster-replicas 1 表示每个主节点配 1 个从节点。
  3. 验证集群

    • 执行 SET/GET 测试跨节点数据读写,通过 redis-cli --cluster check <节点IP:端口> 检查状态。

三、集群伸缩与数据迁移

  1. 扩容(添加节点)

    • 添加新节点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新节点IP:端口> <已有节点IP:端口>
      
    • 迁移槽位
      redis-cli --cluster reshard <已有节点IP:端口> \--cluster-from <源节点ID> --cluster-to <新节点ID> --cluster-slots <槽数>
      
      • 迁移时槽状态标记为 IMPORTING/MIGRATING,数据分批转移保证原子性。
  2. 缩容(删除节点)

    • 先迁移待删节点的槽位至其他节点,再执行:
      redis-cli --cluster del-node <已有节点IP:端口> <待删节点ID>
      

四、高可用与故障转移

  1. 自动故障转移

    • 主节点宕机时,从节点自动升主(需半数以上主节点确认)。
    • 节点间通过 PING-PONG 检测健康状态,超时时间由 cluster-node-timeout 控制(默认 15 秒)。
  2. 手动故障转移

    • 在从节点执行 CLUSTER FAILOVER,强制切换主从(适用于维护场景)。

五、数据迁移方案

  1. 官方工具迁移

    • 全量迁移redis-cli --cluster import 但会导致服务中断。
    • 增量迁移:推荐 Redis-Shake(阿里开源),支持断点续传和实时同步:
      ./redis-shake -type=sync -conf=redis-shake.conf  # 全量+增量同步
      
  2. 平滑迁移实践

    • 双写方案:应用层同时写入新旧集群,切换后校验数据一致性。
    • 避坑点
      • 大 Key 需拆分迁移(如超过 1MB 的 String)。
      • 迁移时监控同步延迟(阈值 <100ms)、内存增长(<70%)。

六、最佳实践与工具

  • 客户端配置
    • 使用 Jedis/Lettuce 等支持集群的库,设置重试次数(如 maxRedirects=5)。
  • 运维工具
    • 槽位平衡:redis-cli --cluster rebalance
    • 监控指标:槽位分布、节点状态、网络带宽使用率。

  通过分片机制,Redis 集群实现了数据的水平扩展和高并发负载均衡,配合主从复制与自动故障转移保障了服务的高可用性。建议在业务低峰期执行扩缩容,并提前测试迁移方案。

http://www.xdnf.cn/news/15115.html

相关文章:

  • C++中的智能指针(1):unique_ptr
  • 《汇编语言:基于X86处理器》第7章 整数运算(2)
  • 星云穿越与超光速飞行特效的前端实现原理与实践
  • 上位机知识篇---Linux软硬链接
  • 用 ELK+Filebeat 提高50%问题排查效率,这套方案实测有效!
  • cnpm exec v.s. npx
  • Shader面试题100道之(81-100)
  • python之set详谈
  • LeetCode经典题解:128、最长连续序列
  • TCP服务器与客户端三种方法实现
  • Linux权限的概念
  • SM712.TCT Semtech TVS二极管——电子设备的终极电路守护
  •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 计算机毕业设计ssm晋中大学城校园论坛 SSM大学城学生社区互动管理平台 JavaWeb高校校园信息交流与服务系统
  • java底层的native和沙箱安全机制
  • 系统思考:多元胜过能力
  • 鸿蒙 Secure Boot 全流程解析:从 BootROM 到内核签名验证的实战指南
  • 2025 年值得尝试的 6 大内容管理系统 (CMS)
  • 【实用IP查询工具】IP数据云-IP地址查询离线库使用方案
  • 【操作系统】Linux 中的 exec 命令
  • RK3566/RK3568 Android11 CAN开发(内核配置+测试验证+安卓app开发)
  • STM32F103之存储/启动流程
  • HarmonyOS基础概念
  • 【TCP/IP】17. 移动 IP
  • Swift 解 LeetCode 324:一步步实现摆动排序 II,掌握数组重排的节奏感
  • 雷达遥感星座微波射频组件抗辐照MCU的选型与实践
  • 【JMeter】接口加密
  • 【JMeter】调试方法
  • 学弟让我帮忙写一个学生管理系统的后端,我直接上科技
  • [大模型问数]实现大模型调用MYSQL(03)【MCP笔记】